从教材单元结构看教学策略&以修订后的PEP英语6(2)为例_英语论文

从教材的单元结构觅教学策略——以修订版PEP《英语》六(下)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修订版论文,为例论文,单元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中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以上的建议,笔者从教材的学生结构对修订版PEP《英语》六(下)教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读,力求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

      一、单元板块编排

      1.主体板块顺序不变

      和六(上)一样,六(下)有四个单元,单元板块仍然遵循着这样一个顺序:从单元主情境图A部分的Let's talk,Let's learn和B部分的Let's talk,Let's learn,Read and write,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再到C部分的Story time,并且Let's talk前面有固定预热对话的Let's try,Let's learn后面紧跟巩固输出目标词汇和语句的语言运用活动。

      2.板块内部有微调

      六(下)在维持上述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仅微调了部分环节。

      (1)Let's talk第一层次的问题由1个增加到2~3个,阅读能力要求提高;第二层次的问题更具开放性,思维和综合语用能力要求提高。

      六年级对话部分与后面的辅助活动整体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为控制性的活动,学生根据对话中的细节信息回答问题,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问题必然会学以致用,使用刚刚学习的语言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出于需要而学习,效果更好。在第二个层次的活动中,学生通常需要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表达,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如同以教材U3 B部分的对话(P26)为例。六(上)第一层次问题只有一个:Where are John and Jack going next week?而六(下)已经增加到三个:Where did Amy go last winter holiday? How did she go there? What did she do?而第二层次,六(上)还提供了脚手架(scaffolding),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语用目标,而六(下)则要求学生自主输出。

      (2)在六(上)语音板块的位置,六(下)安排了学生口头表达或读后写作。

      如同以教材U1 B Read and write(P9)为例。第2、3、4单元都安排了读后写作,而且是有梯度的写作,如表1所示。

      

      通过各类开放性的问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仿写能力。写的要求逐步提高,遵循“替换—仿写—创新”的思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本着这样的步骤关注学生的“写”,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不至于突然要求学生写作文而其措手不及。

      二、板块教学策略例谈

      既然每个单元都遵循了这样的顺序编排,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循着一定的轨迹进行教学。以下是六(下)的单元编写体例。根据这样的编写体例,在教学时我们就有了多种途径和方法,如下页表2所示。

      1.利用板块之间的联系,让教案式编排体系直接作用于课堂,增强语言知识的复现和运用

      比如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利用主情境图的场景直接引出话题,进入A部分的对话学习。在A部分对话学习的基础上,把词汇部分的语言补充进去,丰富对话教学的内容和内涵,复现对话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通过复现A部分核心语言,进入B部分对话、词汇的学习。在读写中通过阅读对整个单元的词汇和核心句型进行复现巩固。在Let's check和Let's wrap it up中查漏补缺,巩固本单元的语言知识。最后在故事中进行语言的拓展和灵活运用。

      

      以U1为例,出示主情境图,让学生讨论“Where are the children?”从而引出“in the museum”,直接导入Let's try做练习,让学生回忆主要内容;再进入对话部分的学习,掌握句型“How tall...? It's/I'm…than...Who is…than?”来比较动物、人物等的信息,通过“对比同学和自己身高”的活动,引入年龄的对比,进入A部分词汇描述人物外貌特点的学习;接着从身高、年龄的讨论过渡到鞋子尺码和体重的活动,从而进入B部分的对话和词汇学习,在阅读文本中通过讨论图片中季节的变化回忆相关背景知识及话题词汇;最后在Let's check中查漏补缺整个单元的词汇和核心句型,在Let's wrap it up中通过观察例词,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总结形容词比较级的词尾变化。

      2.依托板块的不同特点,让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教学活动绽放异彩

      (1)以情境图为依托,以语言的综合运用为目的,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修订版PEP《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因此,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话题。如本册的单元话题与功能如表3所示。

      

      每一个单元在主情境图的设计上恰恰又融合了这个单元的主要词汇与对话,语用环境教师可以用来作为新单元语言学习的导入部分,更可以作为单元语言的复习巩固,以U3为例。

      主情境图中的第一个场景是John从自行车上摔下来hurt his foot(本单元A部分中涉及的语言点);第二个场景是Mike打电话给他,知道了他脚受伤的事,要去看望他,John答应了并告诉Mike顺便可以看他在“五一”假期拍的照片;而第三个场景就是Mike和John在一起看“五一”假期的活动照片。通过这样的情境图提示学生本单元的话题就是谈论假期活动。A部分通过John的另一个同学Amy打电话问候John,自然复现了John脚受伤的事和假期的活动;B部分通过John的同学Sarah,Amy的假期活动(主要以中国男孩Wu Yifan为主)来共同丰富假期这个话题。那么教师在教学完整个单元后,就可以依托情境图,通过讨论学生的假期活动来进行整个单元的复习。

      ①唱一唱,说一说。

      教师播放情境图部分单元主题歌“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带领学生进入“Holiday”的话题,让学生回忆单元中教材人物的holidays:What did they do? Where did they go?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再汇报。

      ②演一演,比一比。

      根据第一部分的内容回忆,选定教材人物的角色进行内容的再次回忆,采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比如可以表演原对话中Amy打电话给John的场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次组织对话,也可以任意选取两个、三个人物角色进行对话,只要围绕目标词汇和语句进行自主输出即可。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提倡原创。鼓励学生在拟情境和人物角色中运用语言。

      ③写一写,画一画。

      在以上两步回忆输出的积淀上,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不同层次的写的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活用语言,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

      A.Fill in the blanks.

      教师挖空部分目标语,如下图(表格中目标语为画线部分和圆圈部分,同桌各一张),学生自主完成后,和同桌相互校对。

      

      B.Write down my holiday.

      参照A部分的表格,写出自己的holiday,如表4所示。

      

      C.Draw and show my holiday.

      任务a:请学生通过绘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holiday,也可以用照片配文字的形式。

      任务b: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配上图片,展示自己的holiday。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

      (2)以对话的真实交流为目的,开展重构对话文本的对话教学。

      浙江省教研员郑文老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建议(高段教学)的讲座中指出,对话教学目标是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能够在情境中运用核心句型(听、说、读、写),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她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对话教学重视重建对话文本,强调对核心句型结构的认知;关注对话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是如何构成的(郑文,2014)。

      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对话部分的特点和这样的目标定位以及建议引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开展重构对话文本的教学,而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表演对话、模仿对话的阶段。

      以U3 B部分对话为例。在完成第一层次的问题之后,教师应着重关注第二层次的问题:Talk about your winter holiday.基于对话的特点,建议在引导学生输出时可以采用记者采访、调查问卷的形式。

      ①替换内容,框架式对话。

      

      教师给予学生以上的框架,让学生替换画线部分的词组或语句,重建对话文本,旨在引导学生输出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活动的语句,从书本知识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

      ②添油加醋,激活对话。

      

      A:Sounds! great! Can I see your pictures sometime?

      B:

      教师根据学生输出的话语接续话轮,并通过追问和“添油加醋”的方式,刺激学生更多的语言输出,促成真实交流的过程。

      (3)以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为目的,开展基于语篇或故事的词汇教学。

      郑文老师在讲座中还指出,词汇教学的目标是能够听、说、读、写Let's learn板块的核心词汇,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熟练运用核心词汇(郑文,2014)。而PEP教材中词汇教学部分的特点是,利用图片及语境呈现4~6个单词或词组的语义,并通过任务、活动巩固所学单词或词组。

      基于以上的目标和特点,教师需要采取基于语篇或故事的词汇教学。以U3B部分的词汇为例,教师可以编写这样的故事“Holidays of my dog and me”,具体内容略。

      在基于语篇中学习词汇,在语境中习得语义,更能让学生明白语义并掌握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再让学生根据这样的语篇示范,结合词汇下面的Look and say部分的图片试着编故事,尽量丰富语句的输出。

      (4)以读写为契机,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开展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读写教学。

      郑文老师指出,读写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借助插图读懂文本的内容,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朗读文本,能够完成读后的读写任务。她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唤醒学生的相关话题知识,预测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分析文本特征;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用法,分析核心句型的结构,为仿写做好准备(郑文,2014)。

      基于以上目标和建议,笔者以U3 B Read and write 一课为例,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①Show the pictures before reading,ask the Ss to discuss:How did Wu Yifan meet Max? What will happen next? They met in the park.

      Wu Yifan rode a bike on the road,but he forgot his cap.A little dog gave him his cap and became his friend.The dog was very cute and Wu Yifan's parents like him,too.They named him "Max".They were very happy.

      ②Show the whole diary.

      任务一:快速阅读,回答问题,并完成书本练习1:Number the pictures,并用括号标出文中与图片对应的语句。

      问题:Who didn't like Max? Why? →Robin.Because the dog jumped on him and licked him.(在图片的帮助下,在语句中理解licked)

      任务二:默读并思考问题:Did the family have a bad day or good day on Friday April the 23rd? How do you know that?用直线画出关键句,并完成书本练习2:What happened to Wu Yifan's family?(在这个过程中,对个别影响理解的短语采用图片或视频释义,如dress up可以通过clown的图片让学生明白)

      任务三:通过跟读录音、展示读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任务四:仿写日记并展示、校对。教师利用板书让学生明白日记的基本形式,让其开展不同层次的仿写,可以完成书本练习3,也可以参照日记进行完整的仿写。

      (5)以故事为蓝本,以增加语言输入为目的,开展提升语言趣味性的故事教学。

      郑老师提出故事教学也要实现目标清晰化: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并扩展单元核心语言,增加语言输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能理解故事内容,能理解并朗读故事,能理解并表演故事,还能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以U3 Story time为例。本故事讲的是Zoom做了一个梦,梦见在月球上遇到了嫦娥,并通过和Zip的对话复现了单元主要语言点:“How was your weekend?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see? Did you...?”等过去式的表述,让原本枯燥乏味的问答在想象中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并模仿故事、表演故事来进一步巩固语言,也可以通过模仿故事的情节,创造新的语用情境来运用语言。比如可以去火星、空间站或者电视剧里的魔法屋等,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参考一些课外的绘本资源,或利用沪江英语网,Learn-english-kids等在线资源,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趣味性。

标签:;  ;  ;  ;  

从教材单元结构看教学策略&以修订后的PEP英语6(2)为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