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基本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入手,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分析,归纳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点;并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就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区域;系统;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在传统的农林业实践中可以找到这一概念的雏形(龚建华,1995),但作为当代的科学术语,其确切定义最早见于《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在大纲中,可持续发展被理解为“为使发展得以持续,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基础”(王振玉,199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组织有关科学家,发表了另一份具有影响的文件——《保护地球》。这一文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的阐述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融合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该文件还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了九项原则(李文华,1994)。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7月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对当前人类在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为世人普遍接受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后来,许多来自不同学科或不同领域的学者(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工程技术等)分别从本学科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杨开忠,1994)。尽管各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思想上还是一致的。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但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是区分传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水岭。
(2)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生活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若想达到持续的发展,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改变生活模式,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生产废弃物”。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就是:一方面要求人类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结果,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全面的文化演进过程,需要深刻的社会变革(欧阳志远,1994)。
(4)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应当普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建立新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当然也包括建立新的行为方式。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及特点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
区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多层次的巨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功能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1.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我们过去曾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目的的需要,把这些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分解为成百上千个部门、成千上万个单位要素。按照这种传统的分解规则,把这些分属不同领域的内容包容到一个大系统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的基本特点,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概括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子系统(张林泉,1994)。
2.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基本要素分析
人口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人是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因素,是全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的数量过多,素质太差,就会给资源和环境产生压力,从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Glasby,1995)。
资源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物质基础,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资源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在一定时期内,资源量是有限的。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环境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承继成,1994)。环境的恶化一方面会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会妨碍资源的利用,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可持续发展与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别点。
经济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使人类脱离贫困,而且经济发展又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资金和技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子系统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政治体制、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沉淀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总之,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要素组成的相互有机联系、相互依存、客观存在的统一整体。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这就需要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拟定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不同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型(郑度,1994)。
2.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是局限于现状,而是注重发展潜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这一动态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调控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性
由于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区域间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差别很大,造成各区域间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即地域差异性。因此,抓住区域的特色,研究本区域和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其间的差异和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
对同一区域来讲,从时间轴来看,其区域可持续发展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应该实行相应的发展措施,不能超越阶段限制采取不合理的发展战略,更不能照搬照抄其它地区的发展模式。
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一词的英文是indicator,它源于拉丁文的indicare,意指:指出、意味、表明、确定、估计等。通常指标是指某一参数或某些参数导出的值。指标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描述性指标;另一类是规范性指标。描述性指标主要是反映实际的状况或条件,如资源或环境状况等;规范性指标是度量实际状况与参照状况之间的差距或将实际状况与参照状况加以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地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对这类复杂的巨系统的一种有效的研究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钱学森,1991)。对系统进行定量研究,首先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把系统要素进行量化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才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监测和预测研究,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使区域发展不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也只有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完整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才能通过衡量的结果去了解目标达到的程度,也才能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找出存在的不足,校正发展方向。而且,建立一套多尺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从理论阶段切实进入到可操作性阶段的前提。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或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和建立了一些评价指标。从目前已建立的指标体来看,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致有: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指标(ISEW)(Brown等,1991)、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牛文元,1994)、人文发展指数(HDI)(UNDP,1995)、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World Bank,1995)。
国内的许多专家和机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工作。国家统计局建立了15个大类,近1500项指标的庞大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社会学家则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个性发展活动三个方面,分4级指标层次,建立了持续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生态学家则从人类需求、资源利用、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分60个指标,制定了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赵景柱,1991)。武汉大学的黄仁涛教授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5个方面,分39项指标,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黄仁涛,1994)。北京大学的龚建华则从人口水平、发展效益、发展变化率、发展潜力、发展效率、发展协调度、发展调控度、发展开放度和发展缓冲度等9个方面,分53项具体指标,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龚建华,1995)。
这些已建立的指标体系都从各自学科研究角度出发,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但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实际应用中也没有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
(二)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单靠一个或几个指标往往难以评价可持续发展系统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建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建立在某些原则基础上的指标集合,但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组合。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和目标,可以建立起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一般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整体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应该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而且还要反映系统的动态变化,并能体现出系统的发展趋势(赵景柱,1991)。
(2)科学性原则。具体指标的选取应该建立在充分认识、研究系统的科学基础上,并且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并不是越庞大越好,要考虑到指标的量化及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
(4)区域性原则。也就是因地制宜。因为时空差异,不同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具体的特点。应当结合研究区的特点,设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指标。
(5)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根据研究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将指标分类。这样才会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晰,便于使用。
(6)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内容不宜变动过频,在一定时期内,应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指标体系也要随区域系统的发展逐步调整。也就是说指标体系还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7)相对独立性的原则。为了降低信息的冗余度,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应力求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综上所述,尽管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但与实践要求还差的很远,可持续发展要真正从理论阶段进入到可操作性阶段还要我们作出巨大努力。(编辑:徐天祥)
BASIC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
Liu Chuanxiang Cheng Jicheng Li Qi
(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not only set Scann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also elaborated on its comprehensive,dynamic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structure.At the end,we attempt to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principles for indicator system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ystem;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indicator system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