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均利润率规律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均利润率规律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润率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规律论文,平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规律的形成条件、作用功能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我国这一规律的积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现今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分配不公和不正之风蔓延等不良经济、社会现象的重要根源之一。

(一)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产业部门,无论其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别利润率有多么的不同,最终都会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形成一个所有产业部门都大体平均的利润率;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本都按平均利润率来分割社会的总利润,从而获得平均利润;产品则按生产价格来出售。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一般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无限制地长期保持高利润率,也没有哪一个部门会长期处于低利润率状态。趋利原则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不断地流动和重组,客观上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相对均衡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一种相对有序的经济状态。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发现的。他的这一发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长期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同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问题;阐明了社会总利润在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配过程;指出了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以整个阶级的力量,共同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才能获得整个阶级的彻底解放,其理论意义和革命意义是无庸置疑的。

现在看来,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使我们认识到,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而且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因为,马克思所论述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赖以存在的主要经济条件和基本功能是任何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都具备的。

从该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来看:

第一,在市场经济中,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任何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共同要求。早期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商品交换大体是依照其生产所费的劳动来进行的。在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则是利润,在商品交换中,不仅要求补偿其生产所费的价值,而且要求实现一个价值超过额即利润,不仅要求获得利润,而且要求生产所用的等量价值获得等量利润。否则,他们会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抽出,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中去,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的利润率上升,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利润率下降,直至各部门形成大体相同的利润率时为止。这种因竞争而使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规律,绝不会因为市场经济所处社会形态的变化而消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

第二,任何市场经济中都存在产生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客观物质基础。马克思已经揭示,部门之间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既是利润率差别的物质基础,也是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不同的产业部门由于生产资料、产品性质、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等因素的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这种差异使不同部门的同样投资产生不同的利润率:有机构成高、周转速度慢的部门的利润率低,反之,则利润率高。在趋利原则的驱使下,投资于利润率低的部门的资本决不会安于现状,投资于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也决不会轻易地放弃优越的条件。部门之间通过资本转移来争夺较高利润率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的结果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由此可见,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物质基础是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决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失。

第三,任何成熟的市场经济都有充分发育的市场体系,这就具备了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资本在部门之间的流动和重组过程,是借助市场这个载体来完成的;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实现的。任何市场经济,只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体系,也就有了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

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经济功能来看,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发挥该规律的应有功能,以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相对稳定。

第一,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发挥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资源配置功能。任何一种资源配置状况都不可能是永远合理的,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的手段无非是两个,一是通过计划调整,二是通过市场调整。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要通过资本或资源在部门之间的不断流动和重组来完成,因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调整属于深层次的调整,因为它反映着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不同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利润率平均化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一点也是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都相同的。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尽管资本家转移资本的主观目的完全是为了争夺高利润率的投资场所,决没有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动机,但客观上却达到了这样一种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这就使得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社会目标一致起来。

第二,平衡利益关系,以保持市场经济相对稳定,要求充分发挥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利益分配功能。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其中也包括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部门资本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大体上是依靠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利益分配功能来解决的。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这个规律的作用,使得那些在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的资本家们,在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时却能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客观上起到了强制平衡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那样是根本对立的,但也存在着多寡过分悬殊的矛盾。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工业部门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对降低;作为第三产业的运输业,邮电业、金融保险业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对上升;其中邮电、金融、保险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收入颇高。解决这种矛盾,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之外,也还要充分利用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之利益分配功能。1995年1月2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了《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已有一些城市出台并实施了有关反暴利的规定,这说明,在我国市场化初始阶段,经济生活中的暴利问题,其中也包括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过分悬殊问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了。在市场经济中,反暴利除了法律的武器之外,还应有经济的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条件让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利益分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法律法规作用的有效发挥,也离不开平均利润范畴,如果没有平均利润范畴,就缺乏界定暴利的量的标准;没有平均利润范畴也难以划清超额利润与暴利的性质区别。个别企业通过正当竞争而获得超额利润,是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应当加以鼓励;而牟取暴利的行为则只能起到与此完全相反的作用,应当坚决予以反对。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决定了这一规律必然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这一规律在形成条件和作用后果方面的特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资产阶级的私有企业,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在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企业和部门之间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虽然具有许多积极的功能,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当大的负面效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则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企业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因而这一规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前者要小得多。

其次是这一规律在利益功能方面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是强制地使资产阶级集团之间在瓜分剩余价值方面达成某种暂时的平衡,但决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利益分配功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为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同我们在分配制度上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分配制度上,要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实体和部门的利益分配都要直接或间接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成为实现利益合理分配的强有力杠杆。

最后是这一规律在资源配置功能方面的特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制度本身无法克服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在资源配置功能方面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事后性等缺陷。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一缺陷,能很大程度上为有效的计划调节所弥补。计划配置资源的长处正在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一些大事,有可能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协调经济的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思想教育,使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更好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我们有可能充分利用这一规律,使它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决不意味着这些特点及其积极作用都已充分显示出来。事实是:目前在我国,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积极作用,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现今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分配不公和不正之风蔓延等经济、社会现象的重要根源之一。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这一规律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第一,克服关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糊涂观念,真正明确认识到利润率平均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国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分工日益深化,各经济部门之间由分工协作而产生的制约关系日益明显,一个部门或企业利润率的提高,有时并不完全是这个部门独立努力的结果,而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别的部门或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以平均利润为基础的生产价格,正是反映了这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关系,它对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国家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利润率平均化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创造条件让市场主体真正成为投资主体。目前,多数市场主体,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并不是真正的投资主体。因为它们仍然不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企业缺乏真正独立的经济利益,它们对利润的追求和市场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关心度不高,对提高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缺乏内在动力;由于它们并没有真正摆脱政府机关附属物的地位,即使有了追求利润和适应市场的动力,也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和利润率高低来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向,将现有资产存量转移他处的权力。正是这种利益上的不直接性和缺乏作为投资主体的自主地位,才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不起作用,不能真正形成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因此,要尽快理顺国家同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企业经济利益的独立性,确立起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自主投资者的权力地位。

第三,创造健康的经济环境,扫除正常竞争的人为障碍。现今地方保护主义和国有资产部门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块块”和“条条”,彼此封闭,相互分割,使得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正常竞争和经济联系,被各种行政隶属关系所阻断,使得国有资产一经形成便再也难以流动,利润率平均化规律自然难以形成并发生作用。打破国有资产的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乃是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四,健全市场体系,为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完善的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经济资源的流动是借助市场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建立起竞争性的、多类型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促进行业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交流,为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标签:;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均利润率规律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