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140319871025xxxx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基础,在城市市政系统的工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设计师要把握设计方向,与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现场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特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实际分析,也体现出当前环境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有利于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使城市改善内部生态环境,减少雨水不合理排泄出现的城市内涝。逐步改善市政道路设计中各项辅助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所谓海绵城市理念,重点指的是城市具备良好的海绵特点,吸纳性能与弹性比较好,当外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城市仍然具备较强的协调性能。由于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道路给排水设计逐渐引起重视,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之中,能够保证城市道路交通更为畅通,不断减小外界环境对道路交通产生的较大影响。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打破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以排为主的系统运行模式,利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结构,对城市排水进行了吸收与利用,真正实现了减排促渗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同时,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中的应用,对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绿化系统以及道路系统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动,使得雨水能得到合理收集、储存与有效利用。可以说,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用水紧缺、内涝严重等问题,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我国一直十分关注与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并于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指导意见,给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在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指导意见中,提出各地城市需结合自身情况,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各地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需对雨水资源做合理的收集与运用,将要城市的70%降雨进行储存与运用。意见还指出,至2020年,国内城市建设区面积要达到20%,到2030年要达到80%,在此基础上还要统筹城市地下地上建设,完成管廊2000㎞以上的建设工作,并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行动,有效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进程。国家的支持与指导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3.1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体现形式,设计人员在设计绿化带项目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设计要点:第一,雨水收集,在降雨天气中,大量的雨水会堆积在绿化带的雨水口处,设计人员可以将雨水口的位置设计为绿化带路面下方的15cm左右出,提高雨水口收集雨水的效率;第二,水体过滤,设计人员需要先按照水体过滤的功能要求对种植土进行铺设,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敷设一层颗粒均匀的砾石,最后再将渗透管安装至绿化带中,起到过滤雨水的作用效果;第三,水体排放,当遇到降水量较大的天气情况时,雨水口会出现雨水处理效率过慢的情况,极易引发雨水堵塞等相关问题。对此设计人员可以在绿化带内设置溢流系统,帮助市政道路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排放,显著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第四,缓排滞蓄,设计人员在设计绿化带时,还需加设导流系统,提高雨水滞蓄的层次性,对于雨水口位置处,设计人员还可以设置明沟,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高雨水的沉淀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调配水资源的作用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人行道与车道设计要点
在以往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与车行道路面中,设计人员主要采用透水性较差的材料来铺设道路,当外界的降雨量急剧增大时,道路路面会非常湿润,不仅会对居民的日常交通产生了特别严重的影响,而且阻止降雨进入到地层当中,使得城市温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当中,设计者要科学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重点加强人行道与车行道的设计,尽可能的采用透水性能比较好的路面铺装材料进行施工。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设计之中,使用透水性佳的铺装材料进行路面铺设,能够保证水分迅速渗入到地层,保证城市温度得到更好调节,对城市的地下水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在进行车行道设计环节,设计者要选用透水性能比较好的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铺装施工材料,保证外界降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渗入到地层,针对道路路基位置,可以使用透水性能较差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避免降雨对道路路基产生较大破坏。
3.3衔接带设计
为了更好地将市政道路项目与城市内的其他绿化项目相互协调,设计人员还应当做好市政路面的衔接带,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项目中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来辅助完成现阶段的设计,例如将LID源头渗透技术应用与下沉式绿地、市政道路缓冲带的设计施工中,加工中途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项目中的调节塘、植草沟中,将末端存储技术应用于雨水湿地建设中等等。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地域之间的差异性会对衔接带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设计人员也需要结合市政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环境等客观因素来进行针对性设计,具体要点如下:第一,对于一些水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的地区而言,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截污净化技术应用于给排水项目中,以求能够显著降低径流洪峰等现象,提高雨水净化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对于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域,设计人员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将雨水的价值性进行充分地发挥;第三,对于一些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域,设计人员则可以利用植被作为缓冲带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显著提高雨水的质量,使其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
3.4附属设施设计分析
道路肩沟和路缘是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的配套设施。路边的设施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要设施。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立边石和平边石。扁边石的优点是可以保持与地面相同的高度,避免路面积水,意味着有效降低雨水进入雨水或绿化带的可能性。然而,立边石与和平边石的区别在于,上升石高于路面,可以起到控制雨水的作用,可以帮助雨水进入雨水入口。当路缘不能可靠地收集雨水时,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钻孔,通过间隔路缘来提高他们控制雨水的能力,从而快速排入绿地。这种设计科学且合理,既可以控制雨水,又能将雨水的作用最大化,不会浪费,也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肩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施工后混凝土的美观,防止堵塞,确保充分的雨水净化。种植草沟的方法可用于提高雨水的收率和回收率,并确保排水和吸收雨水的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的应用,使市政道路给排系统的综合性能得以提高。为此,需合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科学设计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良.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5):115-116.
[2]贺鹏.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71-72.
[3]高梅,黄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8(07):198-199.
[4]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08):150.
论文作者:王恩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给排水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绿化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