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收入差距论文,差异论文,区域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严重,如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关于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减少了不平等,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使得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更有利于富人,因为他们能提供担保品,有着较小的违约风险,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使得资金流向富人。然而现实却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但收入差距却逐步加大。由此可见,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量上,同时也与结构有着重要关系,总体发展并不一定会使得结构均衡发展,所以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探究能否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阐述和文献综述 (一)理论阐述 1.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原因和途径 第一,金融发展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刘玉光等(2013)指出由于城乡之间不平等的教育政策使得城乡之间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出现明显的差异,城镇的教育设施和水平相对优于农村,且农村的教育成本相对高于城镇,再加上农村收入本就低于城镇导致教育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着加速作用。由于贫困家庭没有足够可供抵押的物品作担保,可能就没办法为子女进行教育融资,从而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减少收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金融发展对投资机会的影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阻碍了金融的均衡发展,因为较好的金融服务如各种贷款会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或者借款者的自身收入而将资金投资于高收入阶层,这种不平等使得,即使低收入者拥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也未必能够得到资金,从而降低他们的收入。所以金融发展通过影响投资机会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 第三,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金融发展即使不能直接为穷人增加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也可以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种间接影响对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或缩减效应,关键在于金融发展是增加了对非熟练工人还是熟练工人的需求。 2.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差距的效应分析 张立军等(2006)指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主要有三方面:门槛效应、降低贫困效应和非均衡效应。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是指,在金融发展初期,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居民参与和享受金融服务是有门槛的,如参与金融服务需要支付一定成本。门槛的存在使得富人可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只有当金融体系足够完善,才可能使得他们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降低贫困效应即减贫效应,是指通过发展微型金融使得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增加收入,从而降低贫困。比如为农村或者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融资,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这也可以降低贫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这是金融发展降低贫困的直接渠道;非均衡效应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总体金融资源的有限,从而可能存在金融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现象,这就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包括地区间的非均衡和城乡间的非均衡,对比来看,城乡间的非均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城市中的金融机构数量多,金融服务类型多,而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产品服务类型也少,这必然导致农村资金收益率低,从而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结果大致可分成三类:两者呈倒U型关系;金融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最早开始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研究,他们构建了一个动态模型,这个模型预言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是作者并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实证分析。国内学者乔海曙(2009),唐礼智、刘喜好、贾璇(2008)等从金融发展角度探究了其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先扩大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 Clark、Xu和Zou(2002)通过对1960-1995年间9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以及与收入差距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汪建新(2009)等基于1999-2007年我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章奇等(2003)在其他外国学者研究基础上,首次对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他采用银行信贷与GDP的比重来衡量金融发展这一指标,其研究结果表明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正相关关系。姚耀军(2005),许传华、陶珍生、段小玲(2012)等学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效应。 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然而很少有人着重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两者关系上存在的差异,本文将在其他学者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探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区域差异。 二、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一)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现状 由图1可看出,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GDP)都在不断上涨,从全国来看金融发展规模从1980年到2013年翻了三番,由此可以窥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金融发展规模的区域差异也很明显,例如2000年以前三大地区金融发展基本以相同的速度发展,2000年以后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而此时中部地区金融规模发展的相对缓慢。 图2反映了全国及三大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方面存在的差异,从全国来看,我国金融发展效率不断提高,2013年的金融发展效率几乎是1980年的3倍,且东部和中部的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呈不断上升趋势,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却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性,1982年达到了第一个峰值1.5左右,接着开始下降,1990年下降到最低点0.8而后又开始上升,到2008年的第二个峰值后又开始下降,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效率表现出的波动性表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着重分析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所以保持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效率的稳定可能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图1 1980-2013年全国及地区金融发展规模 图2 1980-2013年全国及地区金融发展效率 (二)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由图3看出,1985年以前各地区的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小,且区域差异也不显著。1985年以后全国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尤其是东部地区收入差距最大,到2013年达到了18 829.38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而此时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为13 992.32元和14 980.14元。2000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并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差异较小,远远落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 图4反映了西部地区的相对收入差距(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和中东部地区,以2013年为例,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为3.29倍,此时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为2.53倍,全国为3.03倍。 图3 1980-2013年全国及地区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绝对) 图4 1980-2013年全国及地区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相对) 比较可得出,东部地区绝对收入差距最大,中部最小;东部地区相对收入差距最小,而西部最大。由此可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各方面存在的区域差异,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距,况且,中西部地区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对政府工作有着极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存在的区域差异,并为地方政府提出建议。 三、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分别检验全国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其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两者关系进行横向比较,以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区域差异是否存在及存在的形式。 (一)指标选取和模型设定 1.城乡收入差距指标(GAP) 目前对这一指标的选取主要有:张立军、湛勇(2006),翟立宏、徐志高(2009)等运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部分学者直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还有诸如王征、鲁钊阳(2011)等学者运用泰尔指数来衡量。本文将采用第一种方法,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 2.金融发展指标,主要包括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金融发展规模(FD)。金融发展效率(FE)指标的衡量主要采用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额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值来表示。 3.其他控制变量 为了准确研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一些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ED)用人均GDP来表示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城市化水平(URB)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INF)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的集中度。 本文的实际研究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下标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ξ表示随机扰动项。 本文实证分析期间为1980-2013年,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统计年鉴》,收集了中国29个省市的数据(缺海南和青海数据)。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消除原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处理,分别记作lngap、lnfd、lnfe、lned、lnurb和lninf,借助于EViews7.0对数据进行处理。本文使用ADF法检验各个序列的平稳性。 从表1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六个变量的原始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是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都是平稳性序列。因此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这些变量gap、fd、fe、ed、urb和inf都是一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三)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利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在检验之前先建立VAR模型,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来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东部地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中部地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3,西部地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全国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3。经协整检验后具体的协整关系如下: 由方程(2)、(3)、(4)、(5)可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全国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每变动1%,分别会使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正向变动1.18%和3%,中部城乡收入差距正向变动0.23%和0.42%,西部城乡收入差距正向变动0.56%和2.27%,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向变动1.08%和0.07%。 此外,东中西部地区和全国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呈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为负相关;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全国表现为负相关,而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可见,由于区域差异的因素,导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在城乡收入差距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上不太一致性。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关系仅仅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检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表2可知,在东部地区和全国,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的影响是相互的。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效率并不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但城乡收入差距是金融发展效率的格兰杰原因。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但城乡收入差距并不是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 四、实证分析结果和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来说,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便如此,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全国依然存在区域差异。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全国的影响显著大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因此,从金融发展的角度考虑,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差异,促进我国经济平衡稳定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融资难问题,这必将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因此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将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要举措。政府应该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来引导更多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开设更多网点,同时加快农村信用社和城镇商业银行的建设和发展,使我国广大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金融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二)努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的区域分配不均衡,导致中西部地区有大量资源而经济发展却较为缓慢,所以中西部地区应该充分运用本地区资源优势,将其运用到促进经济发展中去。同时国家应鼓励更多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去,逐渐打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垄断,鼓励更多城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到中西部,并引用更多的竞争机制,提高中西部及全国的金融发展效率,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实施金融发展区域化战略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乡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应该实施差异化战略,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区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金融发展,更好地统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都明显落后于城镇,因此只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城乡发展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在当下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东中西部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发展策略,加快农村经济更快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①东部地区包括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东,中部地区包括的省份有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内蒙古,西部地区包括的省份有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由于海南和青海数据不完整,所以没有包括这两个省份。标签:金融论文; 收入差距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收入效应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中西部地区论文; 经济论文; 城乡差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