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整旗鼓的选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整旗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3日,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中,以色列最大的反对党工党举行了选举,耶胡达·巴拉克当选该党主席。
55岁的巴拉克取代74岁的佩雷斯出任工党领袖,标志着拉宾和佩雷斯对该党持续23年的统治结束,也标志着以色列所有政党的领导权,已由参与建国的元老一代完全过渡到新一代人手中。工党步利库德集团的后尘,推举一位年富力强的人出来掌舵,其着眼点是力图在3年后的大选中东山再起。
这次角逐工党主席一职的有4名候选人,除巴拉克外,还有前负责以阿和谈的内阁部长贝林,前卫生部长斯内赫,工党议员、前驻西班牙大使本·阿米,其中贝林被认为是巴拉克的有力竞争者。贝林和佩雷斯共事达20年之久,参加过奥斯陆协议的秘密谈判。在党内斗争中,贝林得到佩雷斯的暗中支持。但选举结果显示,巴拉克获得了51%的选票,而贝林的得票率只有28%。
丰富的军旅阅历是巴拉克制胜的资本之一。巴拉克生于1942年,他17岁应征入伍,历任特种部队排长、连长、营长、坦克旅长、装甲师长、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和情报部长、中部军区司令等职,参加过1967年和1973年两次中东战争。1991年被提升为总参谋长,1995年1月退役后,在拉宾和佩雷斯政府中担任过内政和外交部长。尽管巴拉克从政只有两年多,但他在党内外的声望却直线上升。
拉宾遇刺后,巴拉克成了工党中的“鹰派”代表人物。巴拉克也以“拉宾的忠实继承人”自居并引以为荣。在工党内部,巴拉克被看作是“最与拉宾相似”的领导者。作为总参谋长,巴拉克曾涉足过以巴、以约和以叙和平进程,如具体负责将加沙和杰里科移交巴方、从350平方公里的约旦土地上撤军,与叙军参谋长谢哈比在华盛顿就解决戈兰高地问题进行双方高级将领首次接触等。但当以巴签署扩大自治的第二个奥斯陆协议时,巴拉克是拉宾内阁中唯一对该协议持保留态度的部长。他虽然赞成巴勒斯坦人享有自决和在部分土地上建国的权利,但又强调必须在主权上予以多种限制,以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在特别注重安全的以色列,巴拉克的设想可能更易被人接受。
巴拉克获胜的第三个原因,是他成功地说服了党内多数成员,使他们深信:他是最有能力同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决一雌雄、领导以色列进入新时代的人物。选举之日,在特拉维夫工党总部门前,数百名巴拉克的拥护者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是:“巴拉克就是未来的以色列总理!”工党自去年第十四届大选输给利库德集团后,好像还一直没有缓过劲来。这次选举是工党革故鼎新、重整旗鼓的一大契机,反映了工党渴求尽快走出大选失败阴影的强烈愿望。巴拉克在16.7万党员、其中包括2万阿拉伯人党员拥有选举权的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取胜,有利于他今后在党内大刀阔斧地开展组织整顿,进行政策调整。
巴拉克当选工党领袖后,许诺要继续拉宾的未竟事业,实现中东和平。但也有人担心,出于某种策略需要,在和平进程上,巴拉克将倾向强硬或对某些敏感问题采取更暧昧立场,从而使和平进程更加复杂化。巴拉克认为,工党没有任何理由同利库德集团组成民族团结政府。他表示,为推翻利库德现政府,他要尽最大努力使2000年的大选提前一年至两年举行。巴拉克虽然集“拉宾的军事经验”和“内塔尼亚胡的年富力强优势”于一身,但要领导工党在下届大选中反败为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在于巴拉克能否统一党内思想,平息内部纷争,实现队伍团结,赢得左翼友党和多数以色列人的支持,并就和平进程,特别是以巴最终地位谈判提出一份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政治纲领。
(本报开罗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