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了苏州地区10863名8~19岁学生,对其屈光状态,视力及矫正视力、病筛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其父母屈光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苏州地区学生屈光不正发病率分别为小学36.2%,初中44.4%,高中75.5%;其中近视占比91%,为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子女与父母的屈光不正具有相关性。结论:近视是学生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长时间近距离学习、精细作业,遗传,环境因素等是主要影响因素;近视的发生发展与看电视时间长短相关性小。
【关键词】屈光不正;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18-02
“屈光不正”是“视觉2020,享有看得见的权利”行动的重点之一,随着学生学业负担的加重及视近及精细作业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近视在我国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并呈现出小龄化趋势。本研究设计在我国苏州市中小学,年龄段为8~19岁的学生进行“屈光不正”患病率的调查并对其屈光状态,视力及矫正视力、病筛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其父母屈光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与人群
抽取苏州市中小学校共3所小学,4中学共10863名9~19岁学生,其中小学生3946名、初中生3621名、高中生3296名;男生5684名、女生5279名。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统一的《屈光不正调查表》对受检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和相关屈光检查,收集的资料包括:被调查者学校、班级、性别、年龄等),父母相关屈光不正情况,学生课间及课外学业及生活情况(课外读物、读书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及是否学习乐器),眼部检查(屈光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球运动、眼位、屈光间质、视网膜等),日常生活习惯(有无体育爱好、看电视时间、每日运动量、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等)。
1.2.1视力检查 本调查采用ETDRS视力表进行远视力筛查查。检查距离为5米,检查时睁大眼睛,每一行的5个视标全部看清视被认为达到本行视力标准,从20/200开始,如能正确辩认,往下移至20/100,能认全,移到20/50,继续到20/25、及20/20。不能辨认,上移一行直到正确辨认。假如在5米处不能辨认20/200,被检者前移到1米处检查,所得结果除以4即为视力结果。先检查受访学生的裸眼视力,再检查受访学生的矫正视力。
1.2.2屈光间质、眼底、眼位检查 便携式直接检眼镜下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用手持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试验检查眼位并记录各种异常情况。
1.2.3屈光检查 电脑自动验光先进行初筛。手持电脑自动验光仪被应用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检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中作为备用。
1.2.4相关指标和定义
(1)正视眼:非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20/20。
(2)非正视眼:视力小于20/20。单眼视力低常为低常视力者。
(3)近视眼:指在检出的视力小于20/20,一眼等效球镜度数绝对值大于-1.00D。近视眼患者指双眼或单眼为近视眼的学生。
(4)远视眼:指在检出的视力小于20/20的学生中,一眼等效球镜度数绝对值+.1.00D的眼。远视眼患者指双眼或单眼远视的学生。
(5)屈光不正:近视眼和远视眼属屈光不正,近视眼和远视眼人数总数为屈光不正患者总数。
1.2.5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非正视率:
表1 小学各年级学生非正视检出率
中学生非正视检出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三学生非正视检出率有一个特别明显升高,高二后变化不大;各年级中学生非正视检出率比较差异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屈光不正发病率
受检的2193名小学生检出屈光不正798名,发病率34.2%,其中近视占86%,远视占14%;2013名初中学生检出屈光不正887名,发病率41%,其中近视占91.2%,远视占8.8%;1832名高中学生屈光不正检出1364名,发病率72.5%其中近视占95.6%,远视占4.4%。学生视力低常主要是近视性屈光不正。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3 学生近视与双亲近视的相关性结果
表3 学生近视与父母近视的屈光状态人(%)
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4 学生日程学习情况及日程生活习惯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除学校课堂学习外,每天课余用于读书写字的时间平均为4小时以上的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4小时以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者学过或正在学习钢琴等音乐课程的高达54%,而课外平均每天户外活动超过4小时的只占23%,课外平均每天户外活动超过4小时的学生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不到4小时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5 屈光不正矫正情况
学生屈光不正者配镜率分别为小学9.9%,初中17.3%,高中52.0%。
3.讨论
青少年屈光不正正在成为全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我国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屈光不正率随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升高,尤其初中比小学、高中比初中尤为突出,与以往类似报道相似[1,2]。屈光不正的的主要类型是近视性屈光不正,且近视患病率也随学年增长而增多;近视的发展与学习行为和长时间近阅读有关,这几乎是研究者的公识[3]。我们的研究得出,近距离学习及生活的时间与近似发病率呈正相关。美国和新加坡的几项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4]。本文的调查资料表明子女的屈光状态与其父母的屈光状态有显著性关系,父母双方或单方近视对学生近视的发生特异性与敏感性都比较高。此项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与家族遗传有重要相关性[5]。此外,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学生中,近距离精细学习和生活习惯如电子产品等的频繁使用近视性屈光不正显著增加,乡村学生屈光不正矫正平均在高中52.0%、初中17.3%,小学9.9%;低于对北京学生的调查结果的28.8%[6]。此结论告诉我们,在乡村,屈光不正问题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未受到足够重视,乡村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屈光不正问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已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需要政府、医疗单位、学校级家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DandonaR,DandonaL,Srinivas.M.et,al.Refractive error in children in a rural population inIndi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 Mar;43(3):615-22.
[2]马琳,张百宁等.开封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73.
[3] Morgan I,Rose K How genetre is school myopia?Prog Retin Eye Res,2005,24(1);1-38.
[4] Goldschmdt E.The mystery of myopia.Aota Ophthalmol,2003,81(5);431-436.
[5]易敬林金涵3~15岁儿童屈光不正状态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3)94-95.
论文作者:陈丽群,徐国旭,李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不正论文; 近视论文; 视力论文; 学生论文; 检出论文; 发病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