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祝 勇 阮秀丽
湖北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 红安 438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难治性癌痛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45)、实验组(n=47).参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吗啡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吗啡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终末生存期的生活质量.结果 参照组患者镇痛缓解率为64.4%,实验组患者镇痛缓解率为95.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终末生存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癌痛应用硬膜外吗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终末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并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难治性癌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肌肉注射;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7-01
难治性癌痛指的就是无法接受“三阶梯方案”或者采用此方案治疗无效的癌痛,在癌痛患者中约占10-20%[1].癌症终末期难治性癌痛患者经常因为经济、行动等因素,导致无法就医,经常在家忍受痛苦.为此,必须加强难治性癌痛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主要对92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45)、实验组(n=47).参照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20-71岁,平均(56.3±3.6)岁;胃癌20例,结肠癌10例,乳腺癌3例,子宫癌3例,直肠癌3例,食道癌3例,肺癌3 例.实验组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21-73岁,平均(56.3±3.7)岁;胃癌20例,结肠癌10例,乳腺癌4例,子宫癌4例,直肠癌3例,食道癌3 例,肺癌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吗啡治疗,每12小时1次,每次30mg,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辅助其他药物予以镇痛.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吗啡治疗,根据癌痛分布情况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予以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之后,在硬膜外间隙内置管3-5cm,皮外用缝合包予以硬膜外导管固定,并且在穿刺部位与硬膜外导管处敷料,将一次性自控镇痛泵连接在导管另一侧.自控镇痛泵中药液主要有:20mg吗啡+100mL生理盐水.泵入模式为首用剂量+连续+自控,一般情况下,吗啡首用剂量为0.5mg,维持量在20-30μg/h之间,外接镇痛泵为20μg/min.
1.3 观察指标①根据WHO?疼痛治疗手册?将难治性癌痛治疗效果划分成完全缓解:完全没有疼痛的感觉;部分缓解:患者稍有疼痛感,但是能够忍受;轻度缓解: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无法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物;无缓解:患者疼痛剧烈,无法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物.镇痛缓解率为(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 轻度缓解例数)/总例数×100%.②难治性癌痛患者终末生存期生活质量指标主要包括镇痛满意、睡眠改善、食欲增加、自理能力、配合治疗、自杀行为.
1.4 统计分析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镇痛缓解率及终末生存期生活质量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予以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若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缓解率参照组患者镇痛缓解率为64.4%,实验组患者镇痛缓解率为95.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镇痛缓解率的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终末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镇痛满意43例,睡眠改善45例,食欲增加45例,自理能力40 例,配合治疗41例,自杀行为3例,参照组患者镇痛满意10例,睡眠改善7例, 食欲增加0例,自理能力10例,配合治疗11例,自杀行为25例,实验组患者终末生存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现今,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发生癌痛,增大了患者的痛苦[2]. 镇痛药物作为治疗癌痛的基础,需要根据WHO 三阶梯治疗方案予以指导用药,通过阶梯式给药,能够有效缓解75-90%患者的癌痛,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患者的癌痛无法缓解[3].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的癌痛,相关人员加大了对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的研究力度,为缓解癌痛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吗啡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镇咳、镇吐、呼吸抑制等作用,多用于创伤、手术、烧伤、癌症等引起的剧痛,也用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镇痛缓解率为64.4%,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5.7%;并且实验组患者终末生存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癌痛中应用吗啡的时候,硬膜外给药效果明显优于口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难治性癌痛应用硬膜外吗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终末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并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小梅,刘端祺.改进我国难治性癌痛的诊治现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2):709-712. [2] 欧武陵,姚国庆,高建飞,等.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难治性癌痛[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04):582-584. [3] 刘晶煜,李文娟,朱婷,等.盐酸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3,16(06):881-882.
论文作者:张定国 祝勇 阮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难治论文; 吗啡论文; 硬膜外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