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业化”的工业建筑设计-论文_刘冲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业建筑的理解发生了质的改变,“去工业化”已成为工业建筑的主流思想。本文以几个垃圾发电厂方案为例来对去工业化”的工业建筑设计展开介绍,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垃圾发电厂方案设计提供指导思路。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垃圾发电厂

一、前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生活垃圾的爆炸式增加,各地城市纷纷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但由于公众对垃圾发电厂的环保技术及排放还存在不理解与不信任,引发了一系列的“邻避效应”导致垃圾发电厂成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本来垃圾发电厂应该算是一个“基本建筑”,可是因为民众担心环境污染而对垃圾发电厂进行抵制,垃圾电厂建筑方案设计经常被要求“去工厂化”;投资商为了争取项目相互博弈,对发电厂建筑方案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一些部门对发电厂项目的重视则把发电厂完全变成了“高大上”的建筑。而如何“去工业化”成了不少垃圾发电厂建筑方案设计面临的挑战。

二、限制中的自由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年日照时数达二千七百小时,是不折不扣的“花城”和“春城”,当地的钒、钛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该市垃圾发电厂基地位于市郊的山腰,周边人迹罕至,山高路陡,山下则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采用了“开门见山”的设计方案:发电厂主体被抽象设计成五瓣高低错落的“花瓣”,配套的管理用房被设计成两片巨大的“绿叶”,“花瓣”“绿叶”的形态本身犹如巨大的矿石晶体,厂房立面利用折边的金属板形成前后错动、高低不同的韵律感,进一步强化了矿石的晶体感。一百米高的烟囱形式上则像一朵待放的花苞,接待展示中心、员工宿舍以及护坡绿化的设计形式和色彩,则提取了当地“苴却砚”以及植物枝叶的形态,并且与主厂房相互协调和呼应,整个厂区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感,在大山大水之间具有很强的识别度。

该方案试图将垃圾发电厂从工业建筑功能形态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通过对当地特色符号直白地“拟态”,从形态上使工业建筑重获“自由”,重新融入自然环境中。

图2 南挦垃圾发电厂

三、对工业建筑的再认识

工业革命后产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建筑设计和建造既面临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功能要求,如火车站、电影院、邮政局、钢铁厂、发电厂、纺织厂等(这些建筑的功能相对于传统建筑尺度是非同寻常的),也面对着许多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钢材、玻璃、钢筋混凝土等,这对当时的建筑师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工业建筑最为关注的是实用与经济,并且建筑的形式受到生产功能和工艺的严重制约,建筑师在限制中反而获得了另一种“自由”一那就是可以不受或者少受传统建筑风格和世俗的束缚。贝伦斯和格罗皮乌斯的工厂设计正是因为既很好地保证了生产工艺需要的实用和效率,又充分利用了新材料的特性,从而创造出了极具时代特点的工业建筑美感,他们的作品也就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张永和与张路峰曾经共同发表过一篇题为《向工业建筑学习》的文章,文章用公式推导出工业建筑等同于“基本建筑”一也就是解决建筑基本问题的建筑。他们认为“基本建筑”不需要装饰,但也不认为装饰就是罪恶,它的形式来自建造、空间和房屋与基地的关系,也就是理性思维产生的美感。文章最后认为当下的中国工业建筑虽然从设计到施工都很粗糙,但是相对来说更接近“基本建筑”,所以我们要向工业建筑学习。现在来看,“基本建筑”也只是相对存在的,这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理性,当然也不存在绝对的感性。埃菲尔铁塔当年建造时引起了诸多人士的强烈反对,其高度、材料和形式都可谓惊世骇俗,而今来看更多的感觉却是古典大于现代。

随着北京798艺术社区兴起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利用1897年的发电厂改建而成)相继落成,各地纷纷将停产的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园区或者展览馆,工业建筑那种巨大的非日常空间和数十年的时间印迹就变成了另一种特别体验,或者变成了时尚与消费符号。对停产的工厂进行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可以看作是工厂另一种“去工业化”的形式,这种对功能进行颠覆性的改变后,大体来说使用效果尚可,甚至还相当有特色,如此看来现代主义建筑早期的“形式服从功能”的理论就显得很片面。

四、走向新时代的工业建筑

在农业和工业社会,建筑的形式及美学特征基本来自于行业生产和与之对应的生活,因为这种生产与生活相对来说是封闭的与缺乏流动性的,加之传播方式的局限,对一个建筑的感知基本只有亲自到现场才能实现,“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那个时代是正常而合理的,而在后工业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产品乃至一栋建筑的设计、建造与材料更多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其使用者尤其是认知者更多是开放的和高流动性的,加之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广度和即时性与前一个时代截然不同,人们对许多建筑的认知和了解并非来自切身的现场感受,而更多地来自网络上非物质化的照片和视频,而且这种非物质化“流量”产生的影响,经常会远远超过实体本身产生的影响。一个不像工厂的工厂是后工业时代美学的必然需求,(消费)文化或者符号元素将成为所有建筑的主题,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可以说是一座不像建筑的建筑,但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结合现代传媒手段,使其获得了极其广泛的轰动效应,大量的人慕名而来,以至于“一座建筑救活了一个城市”。

国际知名的BIG建筑设计事务设计了丹麦哥本哈根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个垃圾电厂的斜屋面被处理成了室外滑雪场,更为奇特的是大烟囱竟然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吐出一个直径三十米的大“烟圈”,希望通过烟圈这种生动有趣且容易量化的形式引起人们对碳排放的重视,工业建筑被设计得如此独特和浪漫。当下的时代工业建筑完全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可以开放和互动的功能,并且结合工业建筑自身的体量、生产工艺以及场地环境来营造出新的形象。对于垃圾发电厂来说,将休闲运动、展览、培训、教育和管理等功能与非物质的文化符号元素整合在一起,后工业时代体验式与互动式经济是人心所向与潮流所驱,人们不但吃了鸡蛋,还很在乎鸡是怎么生活的,甚至也包括鸡舍是否有趣。

图3 丹麦哥本哈根垃圾发电厂

总结

通过此次以几个垃圾发电厂为案例来对“去工业化” 的工业建筑设计展开介绍,探讨了工业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探究如何正确设计垃圾发电厂提供合理的指导思路。

参考文献

童雪音.工业建筑的“去工业化”设计方式分析与研究[J].化工管理;2018;第5期;P179;

]廖奕斌,孙虎,王业.试论“去工业化”建筑策划与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第7期;P90-91;

杜祥飞,舒萍增.浅谈电厂建筑去工业化改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第24期;P10;

论文作者:刘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8

标签:;  ;  ;  ;  ;  ;  ;  ;  

“去工业化”的工业建筑设计-论文_刘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