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机具安全管理---信息化机具论文_王晨,段利永,光凯,靳志鑫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现阶段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建筑工程中各专业机具的种类繁多,使用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机具操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传统建筑工程中施工机具如何进行安全地使用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难题,经过现场调查研究,结合当前信息化管理各要素,从根源处着手,提出信息化机具的初步应用及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具;预防;推广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及应用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主流趋势,施工机具本身的技术寿命逐渐变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监察监管能力等建设成为当前建筑行业亟需完善的方向[1]。传统施工机具具有基础的使用和防护功能,但建筑工程中仍存在机具安全操作事故。为加强机具的安全管理,现应当增加一项辅助功能,使其信息化,旨在解决建筑工程中各专业机具的安全使用问题,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现阶段的机具使用情况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日常使用的机具分为大型(机械)机具设备、中小型作业机具,部分需要特种作业资格证人员才可操作使用,比如塔吊、升降机等,部分则是具备专业操作能力,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使用,比如手枪钻、套丝机、钢筋调直机、切割机等。各类规格各种用途的机具种类繁多,往往在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作业面较大、不同专业技术素质人群使用工具比较多而杂乱、施工专业管理人员缺少、职业素质不过关或职业道德缺失等种种因素,机具的使用情况无法每时每刻得到深入有效的管理,导致机具的安全管理无法全面落实,浮于表面,机械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安装工程中的机具包括切割机、手枪钻、台钻、焊机等等。施工现场机具作业的特点是常用、不起眼,且管理难度大。在施工生产作业中,虽然往往依照操作规程及作业交底进行使用,但一般存在各专业班组较多,人员素质高低不等,操作规章及交底理解不到位等单方面或多方面因素,导致安全预防有缺陷,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操作安全事故。具体表现在专业机具看管人员责任心不够,非专业人员随意使用;作业人员个人工具随意外借;专业工具看管不力导致丢失;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其他人员不明设备;机具超过安全年限使用,不具备资格人员操作等。

目前现阶段的施工机具仅具备基础的使用和防护功能,在各行业先进信息科技技术普及的信息化时代,传统机具已经不能满足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阶需求。

2 信息化机具应具备的功能

信息化机具,顾名思义,即具备一定信息储存、处理等功能的新型机具,具体表现为在传统机具上增设信息显示面板及数据传输接口,主要为信息的识别、读取、处理、储存等。

1.信息面板存储基本信息。正常机具自生产合格后具有安全使用年限,一旦超过使用安全年限应当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及时更新或淘汰。为了科学方便监控机具的使用年限情况,信息显示面板应存储设备的基本信息具体为: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使用标准、安全使用年限等不可更改永久信息,以记录确认机具某个日期是否需要更换或检测,有效杜绝不合格机具进入施工现场,造成机具老旧导致的隐患。

2.机具使用权限设置。新型机具具备其原始密码,密码可经所有者指定人员更改。在施工现场中,原始密码可交由项目指挥部更改统一管理作为管理者,管理者可通过密码授予指定人员使用权限,所指定人员需输入姓名、专业工作年限、资格证编号等个人信息方可激活,资格证一旦过期,使用权限自动取消。具有使用权限的作业人员对机具不具有使用记录查看、数据导(入)出、权限更改或注销等权限。避免因作业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不一、责任心缺失等主观因素造成的隐患。

3.机具信息读取权限设定。对机具的各类信息读取通过各种信息装置设定特定权限。如可设指纹锁、面部识别等,当具有信息读取权限的使用者利用指纹或面部对已锁定机具开始解锁时,机具后台管理会自动记录使用者信息并查询核准是否具有使用权限,确定具备权限后方可使用设备、读取使用记录和机具使用人员等基本信息,但所有信息不可更改,仅供读取导出。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安全使用、设备使用记录等信息负有监督及保密职责,解锁人员对设备的安全使用负有安全主要责任。

4.机具拥有使用时限性。机具解锁后如无人使用,待机超过一定时间,将会再次自动启动指纹锁,再次解锁后方可使用。以防止机具丢失或机具外借混乱导致的操作隐患。

5.机具信息读取导出。机具可通过数据接口连接至计算机,读取、更改、导出信息,方便科学统一后台管理。

3 信息化机具的特点

1.信息化机具更强调人员、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四维集成。随着信息化在机具管理中的普及,管理方式及人员都在随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逐渐改变,呈现的更加透明、快速,对管理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也减少了认知因素导致的隐患对企业的影响。

2.传统机具管理的合理革新,它是硬件、软件、人与组织的系统集成。工程机具设备可以通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建筑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使机具在工作和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智能化方式行为,减少人员的操作频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隐患。

3.信息化机具设定与互联网连接的通道。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机具也逐渐进入工厂进行流水线高效生产,而互联网+建筑也会随之普及,目前正在推行的智慧生产系统应运而生,向生产线提供了更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4 信息化机具普及使用

1.企业可联系机具生产厂家进行合作生产,并进一步研发完善系列产品投入生产线中进行试验,统计数据及工效后制定相关制度进行推广。同时根据施工现场要求对合作厂家提出要求,司属项目所用机具必须为信息化机具,可对合作单位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明确要求或纳入企业集采中心统一采购进行管理。

2.参建单位进入工地现场前需提供机具清单及机具基本信息,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录入机具信息,对不合格机具进行排查清理,同时提供机具使用人员信息,核定是否具有使用资格权限,限期内不合格者进行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或者退场。完成排查工作后,授予合格人员使用权限,并签订机具安全使用责任状。

3.现场管理人员结合后台机具信息定期对现场机具进行排查清点,对不合格机具及时更新或清离现场,对违规操作人员再教育或取消使用权限,做到人机统一管理。

4 结论

建筑行业对社会发展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机具安全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改良优化。信息化机具的使用则是机具设备安全管理的提升之一,也是建筑行业一线结合互联网进行高质量管理的一个切入点,综合利用各方面理论产生单系列的安全生产模式,就信息化机具安全管理进行大力的推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落实“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建筑行业步入信息时代增一份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 JGJ 33-2012

[3]《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二部分:型材切割机的专用要求》 GB 13960.11-2000

[4]《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二部分:圆锯的专用要求》GB 13960.2-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论文作者:王晨,段利永,光凯,靳志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施工机具安全管理---信息化机具论文_王晨,段利永,光凯,靳志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