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于脑的学与教策略:让学习更精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合于论文,策略论文,精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4)08-0038-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借助脑成像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到人脑在进行不同任务学习时的生理变化情况。科学家对脑的学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解决各种学习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构建适合于脑的学与教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了解脑的学习机制,让学习更精彩 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知道,人脑的结构是高度分化的,不同的区域承担不同的信息加工任务。每个脑区由大量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组成,脑区之间的联系要通过这些相互关联的神经细胞进行,这些相互联系的神经元在大脑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和神经回路。 研究证实:当一个神经元向另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时,“学习”就发生了。神经元建立的联结越多,“学习”就越多。脑的学习能力不仅受神经元数量的影响,也受神经元联结的强度的影响。当脑进行新的学习时,神经元就会长出像树枝一样的分支结构——树突。所以脑学习的本质是神经元之间建立了更多的联结,形成了更多的神经网络和回路。“脑是一个因信息刺激而旺盛的复杂器官”,脑学习具有新奇性、主动性、意义性、敏感性、周期性、情绪性等特点。系列实验证实:丰富的环境能让神经元的联结增多、增强。一个人能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善于同伙伴合作学习,脑就会更好地学习,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掌握适合脑学习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更有效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教学就和告知一样的话,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懊恼得无法忍受。”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学”与“告知”是不一样的。“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脑形成神经联结”。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的脑形成更多的神经联结,越学越聪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著名的教学方法为什么效率高。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蔡林森在洋思中学推行的这一方法,有三个重要环节,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脑的学习倾向。(1)先学。让学习者先学不是教师不负责任,而是因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用自己的脑来完成。如果学生自己不学或没学进去,脑神经就没形成联结,学习就没发生。(2)后教。这种后教是一种反馈式合作的后教。在先学的前提下再教,让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教诲,是一种有质量的反馈,能让神经元的树突增加,增强神经元的联结。(3)当堂训练。这个环节其实还是反馈。这种不断的、及时的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让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老师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在课堂上选择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从脑学习机制的角度看,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让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更广泛,让不同脑区同时活动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好奇心。 3.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让学生先试一试,再展开教学,是尝试教学法的显著特征。这些积极的尝试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反馈,而那些失败的尝试经历更能激励学习者在类似的情形中学得更好。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可以充分反馈出他们的知与不知,符合“脑是非常好奇的”等特点。 4.游戏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根据课堂要求,将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和谐有趣、丰富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有极大的趣味性,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脑科学家指出:“游戏对脑发育和人类功能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缺乏游戏可能带来异常的行为表现。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脚手架。”游戏教学中有反馈、有挑战、有交流,有利于丰富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促进脑神经元的联结。 5.思维导图教学法 盛行全球的该教学法是将思维图像化,知识结构图像化,用文字将学习者的想法(思维)“画出来”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是一种将大脑的高级思维放射性思考具体化、显性化的方法。脑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能力、记忆和影响记忆能力都主要依靠神经元之间连接的数量。这些连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反映了思维加工的性质以及在学习情境中发生的复述类型和程度。”思维导图教学法强调的是精细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机械重复的问题。 三、依据脑的学习机制,设计教学策略 1.反馈策略 指通过增加反馈的数量和质量促进脑学习的策略。反馈策略的设计依据是:“增加反馈是提高神经元树突数量的最好途径。”如何在恰当的时间向每一个学生进行反馈,是反馈策略在课堂中实施的难点,掌握多种反馈形式和方法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例如:可运用多样且富有变化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反馈,如录音、录像、合作观察等;举办活泼的反馈仪式,创设学生互评的机会:采取当堂测验与评分法、成绩标记法、学生变化日记法、任务检查法、设定目标法等,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 2.控制情绪策略 指引导学习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策略。控制情绪策略的设计依据是:“情绪会影响神经组织结构,情绪的投入能引发注意和学习动机”;“如果学习能更多地与强烈的情绪相联系,它将更容易被记住”;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非常好的情绪感受,那么,他们将更容易回忆起这些内容,渴望就此学得更多。控制情绪策略实施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快速及时反应并进行引导。具体方法如下:通过表演、讲故事、听音乐、运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激烈的智力活动,如辩论、演讲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施加适当和有益的压力,激发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最大限度唤醒他们最饱满的情绪状态。 3.丰富环境策略 指用充满新奇、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习者情绪反应的氛围来引导学习的策略。丰富环境策略的设计依据是:“脑的学习会受环境的影响”,“具有挑战性的感观刺激就如脑的营养物”,丰富的环境能促进每一个人脑的学习。这里的丰富环境不能误解为“丰富的教室环境”,而是指保证学习具有挑战性、学习者能从中学到新的信息、在互动反馈中习得经验的氛围。采取什么方法来丰富学习环境?我们可做如下尝试:(1)阅读交流法。阅读是促进脑发育的有效方式,学生经常进行积极的阅读交流有利于加强脑的学习。(2)运动刺激法。运动能够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更活跃的反应。(3)解决问题法。即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形成新的树突联结。(4)音乐法。音乐能唤醒脑的注意力,可以激发脑的神经通路,使神经元一直处于唤醒状态。 4.构建意义策略 指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来促进新的学习的策略。这里的意义是指脑在学习时要在原有的学习经验中检索,如果原来的经验能促进新的学习,那么脑就认为它是有意义的。构建意义策略的设计依据是:“当新的学习材料确实可理解(领悟),且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有意义)时,脑区就会被更多地激活”;“有意义的信息更有可能被储存”。实施构建意义策略的难点在于如何及时、准确了解学习者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注意课程中包含的与学生经验相关联的内容,为新学习赋予意义。教师可参考如下做法:(1)举例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例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但一定要确保例子与新的学习有很清楚的相关性。(2)总结法。学生学完有关内容后,要归纳学习内容,进行总结。(3)争辩讨论法。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对新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4)目标激励法。 5.复述策略 指学习者对新信息持续的再加工的策略。复述有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两种。机械复述是指有些信息只有按照呈现时的状态精确地记忆才有价值。精细复述是指:学习者无需完全原样存储所学信息,而是重在发现新学习内容与以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复述策略设计的依据是:“如果没有复述,就几乎没有对认知概念的长时保持”。使用该策略的难点和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把握好可用的时间、适合学习的复述类型,采取新颖的形式。可供参考的方法有:(1)口述法。在学习新内容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解释概念等。(2)预测法。学生学习了部分内容后,预测后面的内容或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预测可使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新内容上,增加兴趣,将学过的内容应用到新情境中。(3)提问法。通过学生提问,调动学生的深层认知,帮助学生澄清概念、预测意义和联系。 6.多感官参与策略 指运用多种感官接受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单纯运用“听”和“看”,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很有限,要把眼、耳、鼻、舌、口和双手全部动员起来,加大对脑皮层多区域的刺激。多感官参与教学,就是把信息变成动作、形象、活动,运用身体的所有器官来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多感官参与策略的理论依据:“深刻的感官体验造成深刻的记忆”。使用该策略的关键是课前准备要充分、细致、系统。可参考的方法:(1)角色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的直接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2)读写画。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画。(3)音乐表演。(4)舞蹈表演。适合大脑的学习与教学策略:使学习更好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适合大脑的学习与教学策略:使学习更好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