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视野下党员意见表达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党员论文,视野论文,党内民主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10)03—0051—0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不断拓宽党员意见表达的渠道,这是对党员意见表达重要作用的延续和深化。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些问题。党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必须注重党员的意见表达。可见,党员意见表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点和落脚点,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种内生力。
一、党员意见表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天然成分
中共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优秀品质为群众树立了一面旗子,而党员意见表达则是这面旗子得以升高的结实旗杆。党员意见是党员对事务的见解、主张或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党员意见更多代表的是党员个人在主观意念上对客观事件或人物的见解,带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意愿和色彩,这属于主观意识。党员意见表达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见表达,即良好的意见表达;另一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意见表达,即不良的意见表达。当党员意见表达符合客观规律时,一般能够助于人们认识真理和提升自身的创新力,这是我们所要坚持的。当党员意见表达违背客观规律时,一般能够迷惑人们的思维和模糊人们的视线,这是我们所要反对的。党员意见表达的实质是党员的见解或想法,党员意见表达的价值趋向是党员的良性意见表达。这既包括良性意见表达的结果,也包括由不良意见表达转向良性意见表达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差异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而不能漠视它或置之不理。党员有一些“另类”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发泄出来或表达出来,比让他们自己“内耗”要强的多。党员意见得以表达,就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使正确的得以坚持、错误的加以改正,进而能够自然地平衡不稳定的情绪,达到党员在思想上的统一。如果党员的意见不能被表达出来,党员的思想就不可能稳定,其工作积极性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发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党内矛盾的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党员意见表达是政党先进性的必然选择,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条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和固有的天然成分。这种天然成分主要体现在发展党内民主的环节及其运作上。一是在发展党内民主的环节上,体现为党内选举、党内监督和党内决策等方面。在党内选举方面,党员意见表达是党内选举的前提。没有党员之间的意见表达,就没有真正的选举,因为选举是建立在民意充分表达的基础之上的,是以多数原则为基本准则的。选谁、为什么选、怎样选等问题,是需要在选举时通过党员的讨论和协商来确定的。在党内监督方面,党员意见表达是党内监督的应有之意,党内监督的过程也就是党员意见得以充分表达的过程。党内监督,其实就是党员意见表达的一种形式,如果党员缺失意见表达,那么党内监督也就显得形同虚设和毫无意义。在党内决策方面,党员意见表达是党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民主化是前提,科学化是目的,而党员的意见表达则是其内在的动力。二是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上,表现为在党内选举、党内监督和党内决策等环节上有序运转的系统。只有坚持以党内选举为基础、党内监督为保障,才能确保党内决策的科学化。党内民主运作系统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广大党员的热情参与,需要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很好的落实,需要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充分体现,需要党员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参与其中,就可以直接反映自己的诉求,也明白了党的干部是怎样选上来的,选上来以后又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这样,不仅增进了广大党员的政治认同,也进一步巩固了党执政的基础。
二、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党内民主参与度的提高
党员意见表达是党员充分行使自身权利的一种形式。只有让党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热心于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应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层面:
(一)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提高党员对党内民主参与的热度。这种参与的热度主要体现在党员对党内事务参与的积极性上,积极性越高则其热度越大,反之亦然。参与的热度是参与党内事务的先决条件,如果党员对党内事务缺乏热情,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参与到党内事务中来,进而也就不会有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持和提升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关键在于领导者的调动,而进行有效调动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决策与组织。只有决策正确与组织有力,才能切实保证党员积极性的发挥。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党组织和党员加以正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下。要从党员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并正确认识党员所处的环境和发展方向及其发展动机;要从党员的正当利益要求出发,维护党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当然,党员的利益要服从服务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凡是顾及党员利益,党员的积极性就高,其参与性就强,且能保持参与的热度;凡是党员利益不能被顾及的,党员的积极性就低,其参与性就弱,且不能保持参与的热度。追根究底,党员利益是党员意见表达的“原动力”,尊重党员利益是党员意见表达的“钥匙”,而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则是提高党员参与热度的“阀门”。
(二)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提高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广度。这种参与的广度,主要体现在党员对党内事务参与的主动性上,可以说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影响着党员参与的广度。党员参与的广度,就是党员要全方位地参与党内事务,这表现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党员参与的广度,能够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的主动性是建立在参与的积极性之上的,没有积极性的内生也就没有主动性的发挥。可以说,积极性是动机,主动性是过程,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相互渗透的。失去动机是不可能参与到过程中去,过程的优化需要良性的动机。对党内事务的积极参与,是一个党员主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广度表现为党员横向参与的广泛性,即党员要广泛地参与党内事务,只有在每一个点上都留有党员参与的鲜明印记,都能保持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党内事务的这个面才会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发挥党员参与的主动性,需要党组织针对党员实际加以正确和有效的引导,让党员明确通过参与要达到的目标。只要个体融入组织并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发挥个体联合的力量,就能推动创新型组织的不断发展。
(三)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提高党员对党内民主参与的深度。这种参与的深度,体现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创造性上,即党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党员创造性的大小决定了党员参与深度的高低。党员参与的深度表现为党员的纵向参与,这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深化和细化。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潜力的最大释放,正是党的事业发展内在的最大动力。这种程度,是在广度之上的每个点的深入发展,是在热度之上的积极性向创造性的飞跃,是热度发展的目标和相对的终点。党员的参与度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党员自身状况与党内事务逐步实现密切联系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党员利益的合理分配。正视党员利益,建立一种注重党员利益价值追求的体制环境,是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使党的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保证。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种利益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有个人利益。当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党员参与的深度,主要表现为党员参与党内决策、党内选举、党内监督等方面过程的深化,其目的在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党内决策是在党员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党员充分参与党内事务的结果,参与愈深入就愈能使决策趋于科学化。因此,必须着力增强党员的创造性,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党性;另一方面要对党员进行必要的奖励,通过激励不断增加党内的活力。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利益需求是一种客观需要,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要是在法律规定和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党员也概莫能外。可见,增强党员参与的深度,既应注重培养党员意识,又要注重党员的利益需求。
三、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营造党内民主的环境
党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够坦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既是党员的责任,也是党员应有的权利。党员意见表达的关键是在于其意见表达的动机,这就要求党员不要为着个人私利,而要为着党和国家的利益;不要搞个人阴谋诡计,而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员意见的充分表达,有利于营造党内民主的氛围,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
(一)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党员意见表达包含双重含义,即单个党员的意见表达和多个党员的意见表达。就单个党员意见表达来说,几个党员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为党员讨论。就多个党员意见表达来说,在同一话题下其本身就是党员讨论。可见,党员意见表达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党员讨论。党员讨论的实质,是建立在党内民主基础之上的党员意见得以充分表达的一种党内民主形式。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是保持一定政治权威的参与式民主。这里的“参与”,则主要是指决策参与、选举参与和监督参与。党内民主讨论是建立在党员讨论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讨论需要党员的参与和党员的广泛讨论,最终使之成为党员的意见表达。可见,党员的意见表达能够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促进党内民主讨论的不断发展,优化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
(二)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的环境。我们知道,民主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够带来积极的效应。历史表明,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监督的实际水平。当前,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的环境,离不开党员意见的充分表达,这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发展党内民主需要党员意见表达。“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允许党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党内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以真正做到知无不言和言无不尽。”正是由于党内民主所具有的重要性,才需要广大党员通过表达其意愿而进行监督,以实行真正的民主。坚持党内民主,就是真正坚持和尊重人民的当家做主地位。在现阶段,民主发育的诉求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社会自下而上的内生诉求;二是利益群体多元化和复杂化产生的诉求。针对民主发育的诉求,党必须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尊重发扬民主,着力反映党员所系的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及其意见和要求,整合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当前,党组织正处于明显的代际更替时期,靠权威和个人魅力维系党内运转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发展党内民主是时代的需要,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积极引导党员的意见表达,才能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监督,维系党的执政安全,化解党的执政风险,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2、克服民主的局限性需要党员意见表达。民主不是最崇高的制度和最好的选择,它同样具有局限性。因为,民主符合人性的弱点,它是弱势者的武器,具有不可逆性。人民一旦具有民主权利,是不会自动放弃的,不管这种民主能否带来科学。克服民主的局限性,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党员意见表达的常态化。一是民主未必是专制的天敌。民主涉及的是权力的归属,而法治涉及的是对权力的限制,民主的缺陷只能通过法治才能得到医治。民主只有是法治的,才能避免蜕变为“民主的专制”的可能。法治的有效实行,需要党员通过意见表达进行民主的监督。二是直接民主具有自然的弊端。民主可使一切权力逐渐屈服于多数人的微小愿望。一方面,造成庸人统治,就是在选举过程中选民的普遍无知和无能,或选民智力水平的下降。同时,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指出“那些认为普选权能够保证人们做出最佳选择的人,完全是在幻想”。因为最称职的人,也许为了不在选举中当选而在行动上消极。另一方面,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就是在选举过程中占多数的某个阶级实行阶级立法的危险。掌握权力的阶级,不顾社会的普遍利益而只按自己的阶级利益要求制定法律。只有建立在党员意见充分表达基础之上的集中,才能既服从人民中的多数的一致决定,又可以抵制这个多数的无理取闹和拒绝其危险的要求。三是民主与科学不一定对等。民主不一定能够完全保证决策更加科学,因为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是,民主能够降低和化解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民主与效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有时会影响到效率,甚至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总之,民主不是万能的,它同样具有局限性。抑制民主的局限在于集中,而集中依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不管民主还是集中,都是一种靠人设计的制度安排,人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可见每个人的意见表达都具有可能性。
(三)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营造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环境。我们知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党内基层民主是在一定政治权威下的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民主,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环境既包括党内基层民主自身发展的小环境,也包括社会民主这个大环境。就小环境来讲,主要是基层党员在基层干部任用方面的民主权利和基层党员进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
1、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保障基层党员在基层民主的干部任用方面所具有的民主权利。党员的意见表达,是基层党员在基层民主的干部任用方面所具有的一种民主权利,它表现为能够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的真正实现。从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看,党员意见表达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首先,从实践来看,以上世纪末四川成都市探索基层民主发展为例,基层民主发展的探索形式即公推直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和群众具有推荐提名权,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主要是制定候选人提名条件、推荐提名程序,做好制度规范工作;二是候选人全过程公开参与竞争,为党员和群众更多地了解候选人提供机会;三是产生的乡镇党委班子和乡镇党委书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再如,2009年南京社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的探索和实践。这种公推直选达的探索得到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共同认可,更好地体现了选举人的意志,它不仅表现为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而且也表现为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的有机统一,简言之就是党员的意见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达。其次,从理论上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其实,这是对党员的主体地位从党员意见表达方面的所作的重要体现。无论公推还是直选,都离不开党员的意见表达。可以说,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党员意见表达的过程。
2、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扩大基层党员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途径。探索基层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而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需要党员和群众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运行始终能够看得见和管得住。为此,基层党员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是必需的,但这种参与和监督又是建立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的。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自然就离不开党员的意见表达,这样,党员意见表达则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党员主体地位的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途径日益扩大,不断扩大党员意见表达的途径已经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党员意见表达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党员把推进民主的每一步,都变成为创造条件加强党内沟通和党外沟通的过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反映民意和建言献策,进而达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实现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从决策层来讲,党员意见表达能够使领导机关充分了解真实的情况,能够尽可能地集中民智,从而使决策更加体现民意和赢得民心。这样,党员的意见表达与决策的公开透明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二是党员意见表达促进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是基层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和表现形式,党员就领导干部的相关问题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阐述自己的目标要求与干部标准,表达自己对干部的真实期望。民主评议,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培养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党员意见的表达。同样,党员的意见表达与干部的民主评议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可以说,党员意见表达是党内基层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命脉和神经,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党内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质过程。
3、党员意见表达有利于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示范作用。我们知道,在民主的政治结构中政党居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国家通过政党与社会连接并与社会实现互动的。政党居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这一位置,使得政党对国家和社会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则成为民主政治中不可缺少的政治机制。党员意见表达不是强化党组织对权力的控制,而是从尊重党员主体角度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利,其实质是从根本上调整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达到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的目的。党内民主的基础在于党内的基层民主,党员意见表达对党内基层民主的示范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民主的有效推进。一是以党员榜样的示范力推进社会民主。党员榜样的示范具有引导民众的功能,能够为民众树立起一面旗帜;党员榜样的示范具有教育功能,能够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党员榜样的示范具有规范功能,能够规范民众的行为举止。二是以党员环境的营造力推进社会民主。党员环境的营造力,就是全体党员在发挥核心作用时的吸引力。党员环境的营造力有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民众和推进社会民主。党员环境的营造力有灵活性,能够实事求是地发挥党员的引导作用,从而带动民众和推进社会民主。党员环境的营造力有系统性,能够从整体和全局的层面发挥党员的核心作用,进而带动民众和推进社会民主。同时,社会民主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党内民主,并为党内民主提供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收稿日期]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