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情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2.6
情绪和情感一直被心理学家们认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在人际交往、态度改变、工作表现、乃至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上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研究发现,应激体验和消极情绪对各种疾病出现的危险会有所影响,而社会支持、幽默感,以及其他积极情绪则可以起到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然而,对情绪进行研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情绪的产生既是一种生理反应,又是一种心理过程;情绪既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与生俱来的先天本能,又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表现。如何对情绪进行定义、分类、测量历来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情绪的分类、测量、在实验室条件下引起情绪唤起的方法和自我报告的准确性问题四个方面对情绪研究进行介绍,以使对这方面有兴趣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
1 情绪的分类: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
情绪分类一直是让这一领域研究者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人类情绪千变万化,其数量之多使研究者难以确定其种类。情绪研究中的传统分类方式是将大量情绪分为互不联系的、具体的情绪,如焦虑、敌意、愉快等等。然而,这种对情绪分类方式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对不同情绪的测量常常呈现高度的相关,例如,恐惧与愤怒存在着正相关,活力与愉快存在着正相关[1]。
不同情绪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事实表明:情绪可以用某种基本维度来进行分类,因而,情绪研究者转为以维度模型来对情绪进行分类。维度模型的分类方式并不表明传统分类方式是错误的。它们反映的是一个整合的、分层结构的不同水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组成情绪的基本维度是两大类。如个性心理学家把组成个性的五个基本因素的模式称为“大五(Big Five)”模式,研究情绪的心理学家对以两大维度来对情绪进行分类称为“大二(Big Two)”模式。
使用“大二”模式对情绪来进行分类的研究者也持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情绪的一个维度为愉快与不愉快,另一个维度为活跃或唤起[2];第二种看法是将情绪分为消极情绪(Negative Affect)和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在后一模式中,消极情绪纬度代表个体对某种消极的,或厌恶的情绪体验的程度,如紧张、悲哀、烦恼等情绪,积极情绪维度则反映个体体验积极感觉的程度,如高兴、兴趣、热情,等等。由于积极/消极模式是由因素分析正交旋转得来的(限制因素之间互不相关),因此积极和消极中的不同程度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了。
大量的研究对积极/消极模式给以了支持:在研究者使用不同描述句的问卷中、不同的时间段中、不同的反映方式与旋转方法,以及在组内和组间被试的分析中,积极和消极情绪都是主要的因素[1]。
与对情绪的分类持有较一致的意见的情形相反,对情绪的进一步分类,或称为二级水平的分类,则仍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分类方法。研究者们对应该将哪些具体的情绪包括进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情绪模型中仍是各持己见。让我们来看看四个情绪量表:lzard等人设计的“不同情绪量表(DES)”[3];Zuckerman和Lubin的“多种情绪形容词清单—修订版(MAACL-R)”[4];McNair等人的“情绪状态量表(POMS)”[5],以及Watson.,Clark的“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NS-X)”[6]。首先,这些量表在所包含的成分数量上有很大的差异,DES和PANA-X对情绪的分类较细(分别有11和12个分量表),而POMS和MAACL-R则分别只有6个和5个分量表。而且,这些情绪量表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DES测量了9个不同的消极情绪(恐惧、愤怒、厌恶、藐视、内向敌意、悲哀、内疚、羞愧、害羞),而测量的积极情绪只有两个(兴趣、喜悦)。PNANS-R只包括五个消极情绪(恐惧、敌意、悲哀、内疚、害羞)和三个不同的积极情绪的分量表(愉快、自信、注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量表的不同侧重点只是反映了对情绪测量的具体性的程度。例如,DES用三个分量表来测量愤怒、厌恶和藐视,而PANA-R则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敌意的分量表。
各种情绪量表对二级情绪的测量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有些量表包含着一些独特的、其他量表没有的情绪种类。例如,DES测量了羞愧(shame),POMS测量了困惑(Confusion-Bewilderment),MAACL-R测量了刺激寻求(Sensation Seeking),PANA-X则包括了平静(Serenity)。研究者对情绪的二级水平的分类上存在的不同意见反映了人类情绪的复杂性。要对这些繁杂的情绪进行明晰和准确的分类并列出可靠的测量方法还需要研究者投入大量的努力才能完成。
2 对情绪的测量——特定性问题
人的情绪体验是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结果。根据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所有的情绪都伴随着某种程度的生理改变,如血压的升高或降低、心跳的加快或减慢,肌肉的紧张度变化等。在情绪体验发生时,内分泌系统也会产生改变。如肾上腺会分泌种种激素以强化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不同的情绪体验是否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即情绪的生理反应是否具有特定性的问题,在情绪研究者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研究者认为不同的情绪伴随着不同的生理反应。如Groves和Rebec在他们的《生理心理学入门》一书中说,不同的自主反应发生在不同的情绪之中。愉快的情绪伴随通往肢体的血流增加,而不愉快的情绪则有相反的影响。人在恐惧、疼痛和激动时会出现瞳孔放大的现象,而在愉快放松时瞳孔则会缩小[7]。
与此种观点相反的理论认为情绪的特点是一种普遍的、无分化的生理唤醒[8]。例如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的情绪理论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根据他的理论,情绪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生理唤醒和将其定义为某种情绪状态的认知。沙赫特认为引起情绪的事件在体内引起的生理唤醒是相当模糊的,个体需要通过寻求环境中的线索来对这种唤醒给以定义和命名。因而,同样的生理反应由于个体对它的解释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引起了情绪研究者的极大重视,并在几十年内指导着(至少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的思路。
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也认为情绪的生理反应不具有特定性,她说:情绪生理学研究中“无论循环系统或呼吸,无论皮肤电反应或肪电图分析都没有说明身体生理变化和具体情绪的关系,没有得出任何具体情绪有什么样特定的身体反应模式”[8]。
大量情绪研究也支持了上述无特定生理反应的情绪理论,如在对愤怒、应激、抑郁、悲哀、敌意、权力需要、和与期望不一致这些不同情绪的研究中都同样发现有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加的生理现象[9,10]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升高的生化现象[11,12]。Stemmler在对恐惧、愤怒、愉快和控制这四种不同情绪的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情绪生理指标——心率、呼吸率、皮肤电反应的变化都不能对这几种情绪给以区分[9]。Stemmler在研究中虽然发现在恐惧时的皮肤电水平高于愤怒时的皮肤电水平,手指和头部温度在恐惧时都比愤怒时低,但他也指出其它研究曾经发现了相反的结果。这种矛盾的研究结果对于支持情绪反应的特定性显然是没有帮助的。
然而对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脑电研究发现,在大脑的前方可以发现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的不同反应。在积极情绪下,大脑左前半球的脑电活动增加。大脑半球活动的不对称比消极情绪时增高[13]。Davidson和Fox还发现,大脑前部在积极和消极情绪下的不对称活动在婴儿期间就已存在[14]。Meyers和Smith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发现[15]。他们的结论是:虽然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处理都是在大脑左半球进行的,然而积极情绪会比消极情绪引起更多左半球的脑电活动。相比之下,在没有情绪的刺激之下,大脑两半球活动的不对称则不存在。
在一个用带有情感色彩的单词作为刺激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在接受消极情感词汇时大脑右半球的脑电波增高;在接受积极情感词汇时大脑左半球的脑电波增高[16]。Mcllelland等人在用生化手段测量情绪反应时,发现在合群动机较高时,人体中的多巴胺含量有所升高,而在权力动机较高时,则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升高[12]。研究者认为不同的动机是与不同的荷尔蒙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动机都引起同样的生理唤起。
3 在实验室条件下引起情绪唤起的方法
在研究情绪的生理或生化反应时,虽然也有多数研究采用了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研究,但实验研究显然是最合适的方法。在实验室中研究情绪时用以引起情绪唤起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回忆过去具有情绪色彩的生活事件
让被试在实验开始时花一定时间回忆生活中让自己感到高兴或悲伤(或其它有关情绪)的事件。
(2)观看图片或电影
让被试从幻灯中或直接观看有明显表情的人像照片,或观看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电影,以产生所需要的情绪。
(3)让被试做出面部表情
有的研究者认为,让被试仅仅是做出代表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就可以产生与某一情绪相对应的自主反应。Kleinke等人让被试在观看不同表情的人像图片时同时做出相应的表情,结果发现被试在模仿高兴的面部表情时体验到更积极的情绪,在模仿消极的面部表情时体验到较少的积极情绪[17]。然而,在这个研究中,被试的情绪反应是通过自我报告得到的。自我报告是否能较准确的反应真实的情绪这一问题将在后面专门讨论。由于对做出代表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就可以产生与某一情绪相对应的自主反应这一假设产生怀疑,Boiten(1996)让被试做出了7种反应不同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通过被试的自我报告,Boiten发现多数被试在做出面部表情时只是中等程度地体验到了相应的情绪或根本没有任何情绪体验[18]。这一研究发现最难做出的表情(愤怒、恐惧、悲哀)比比较容易做出的表情(蔑视和惊讶)使心跳增加更多。通过对被试的呼吸特点进行研究,Boiten认为,人为做出的面部表情对心跳速度的影响不是来自于情绪的反应,而是由做出某种表情的努力程度所决定的。这就是说,需要做出某种表情的努力需要越多,则心跳的速度就会增加的越多。因此,由人为面部表情引起的生理状态的改变可能并不是由与其相对应的情绪所引起的,而是由做出某种表情的努力程度所决定的。
(4)以实验任务激起某种情绪
沙赫特曾进行过一项著名的情绪研究,其激起情绪的方法是,让被试处于带有不同情绪的助手的环境中,让被试为自己的生理唤起寻找情绪的命名。其他很多研究者也通过让被试在实验室做一定的工作或者对被试的工作成绩给以错误的反馈来激起实验者所需研究的情绪。如Hodapp等人在对焦虑和愤怒的研究中,让被试从屏幕上快速滚动的字母中找出某个字母,并以对噪音有无控制的变量来考察其对这两种情绪产生的影响[19]。有的研究者让被试参与计算机游戏来达到情绪唤起的目的[14]。对应激的唤起(应激能否算做一种情绪反应,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则比较简单,较常用的方法是对被试施加电击。
Meyers和Smith指出在用脑电活动研究情绪的生理反应时,用实验任务来激起情绪可能会引起矛盾的实验结果[15]。因为被试所从事的认知实验活动可能会干扰情绪活动的脑电活动,从而为实验结果的解释造成困难。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被动的实验情景,即在没有实验任务的情况下只给被试情绪词汇刺激来观察脑电活动的情况。
研究者对被试的情绪进行了操纵之后,都用各种方法检验了操纵的成功性。检验手段包括情绪形容词评定量表、标准情绪量表以及自编的开放式问卷,或一般问卷(如让被试对“这张图片让你感到高兴吗?”一题做出等级评定)。这些检测手段表明大部分在实验室中对情绪的控制都是成功的,即能够得到实验者所需的情绪唤起。然而,这些检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都是自我报告的形式,对情绪的自我报告是否能准确地反应个体当时所体验的情绪呢?对情绪的自我报告这种主观的测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它的客观测量方法是否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呢?对这些问题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4 自我报告的准确性问题
自我报告是否能准确的反映个体所体验的情绪唤起,乃至心理学领域中所研究的任何个体行为,一直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有的研究者指出,许多研究结果得出心理生理活动的自我报告测量和生理指标测量之间统计上显著但却是很低的相关关系,因而可以说对生理状态和反应的口头报告基本上是不准确的[21]。
情绪心理学家斯托曼认为对情绪的自我报告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不应单独使用。因为自我报告“可能是不精确和错误的,甚至是有意迎合研究者口味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将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与另一个人的主观体验相比较。”[8]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也建议即使是对如吸烟数量这样的具体行为的测量除了使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外,还应包括某种客观测量方式,如生理或生化测量[22]。
然而,有的研究也发现对情绪的自我报告有着很好的准确性[1]。例如,个性情绪的测量在几个月中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甚至当再测时间为7到9年时也保持着稳定状态。而且,个性情绪测量也表现出与一般个性特征测量的聚同性。例如,自我评定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与外向性和神经质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6和0.63。除此之外,自我报告的情绪还与非自我报告的数据有着显著的聚同效度。例如,自我报告的情绪与医师的心理病理评定、同伴的评定都有很好的相关。
为了避免自我报告在情绪测量中所可能产生的偏差,Diener,Smith,Fujita[23]在他们对情绪频率的研究中除了自我报告的测量外还使用了同伴报告(informant reports)和日记抽样(daily experience sampling)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这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很类似,三种测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报告这种测量方式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然而,研究者也指出,印象管理偏差在三种测量方式中都出现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
5 结论
对情绪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但对人类情绪这一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的了解似乎仍处于初始阶段,大量问题仍需要进行艰苦深入的探索,例如,对情绪生理反应的特定性问题。情绪研究者似乎无法确定一种情绪是否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生理或生化反应,合乎逻辑的猜测似乎应该是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生理和生化反应的差别较大。如本文中谈到的这两种情绪在脑电活动上的差别,以及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但是在情绪研究中有一个偏向,即大部分研究都是消极情绪的研究,这可能与情绪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心理卫生研究者这一点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更多的关心与心理疾病有关的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情绪等。对积极情绪研究的缺乏,妨碍了我们对情绪的全面了解,也妨碍了研究情绪对正常人而不是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影响,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更侧重于对积极情绪的研究,或是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个体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这样进行研究的优点有两个:(1)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较明显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别,因此对它们的测量会有较明显、清楚的结果;(2)对积极情绪的研究将为研究情绪对正常人的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
情绪的测量在情绪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准确的测量是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本文介绍了研究者对主观测量方法,如自我报告和客观测量方法,如生理、生化测量手段的不同看法。毫无疑问,在一个研究中如果既使用主观测量的方法,又使用客观测量的方法,将会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但用客观测量方法费时、费力、费钱,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和在不必要的情况下,研究者就只能采用主观测量的方法。因此,设计和完善情绪测量量表,就是情绪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情绪研究中发现,不论是消极情绪的出现还是积极情绪的出现,都会使生理唤起水平增高,使身体激素的分泌发生变化。大量证据证明,由消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对健康产生破坏作用,甚至是引起疾病的原因。那么,由于积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吗?生理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个体处于唤起状态时,人体处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机体所起的是消耗作用;而当个体处于平静状态时,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起控制作用,这时身体处于建设和恢复状态。因此,即便是积极情绪,对健康所起的也可能不仅仅是支持作用。在了解情绪对健康所起的作用时,有必要对比情绪的唤起(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和情绪的稳定在健康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本文初稿于1999-07-02收到,修改稿于1999-09-19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