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脊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抽选笔者所在医院60例经手术结果证实的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先后给予其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效果。结果:90个椎体骨折,X线片检出率为100%,符合率为70.00%,而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94.44%,符合率为100%,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影像学相关细节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各有优势,可联合应用,值得今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脊椎爆裂性骨折;多层螺旋CT;诊断
在临床上,脊椎爆裂性骨折属于一种较特殊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脊柱胸腰段,且因骨折多累及到脊柱二三柱结构,并伴有对应的神经损伤、韧带损伤与椎管狭窄情况,故多数患者属于复杂不稳定性骨折,为此,准确诊断患者脊柱损伤情况,就成为了该类骨折治疗的关键,一旦出现误诊或漏诊,创伤性骨折不稳定都将引发严重不可逆神经损伤后遗症,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1-2]。笔者收集40例经临床证实的脊椎爆裂性骨折病例,具体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43例,17例,年龄30~73岁,平均(56±4)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12例,重物砸伤18例,车祸30例;骨折部位:腰椎25例,胸椎15例,胸腰椎12例,颈椎8例。
1.2 方法
1.2.1 X线片检查 利用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DR)设备分别对患者椎体骨折部位的正侧位进行拍摄。
1.2.2 多层螺旋CT检查 四排螺旋CT扫描患者骨折部位,扫描层厚均在3~5 mm,所有患者均采用软组织与骨窗观察,且部分病例进行多层面重建与表面遮盖法重建,而重建距离均在1.5~2 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加以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诊断结果
经术后诊断证实,60例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有90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骨折52例,双椎体骨折5例,三椎体骨折3例;而在90个骨折椎体中,爆裂骨折突入椎骨的有60个,造成椎管狭窄54个;单柱骨折40个,二柱骨折30个,三柱骨折20个;合并棘突骨折有18例,合并横突骨折有12例。
2.2 影像学诊断结果
经X线片诊断,90个椎体骨折均被检出,检出率为100%,但仅有63个被诊断为脊椎爆裂性骨折,符合率为70.00%,且影像学多表现为椎体前后径与横径的增加,而椎体高度有所减小,且两侧的椎弓根距离也明显加宽,椎体后缘连线不是很光滑;而经多层螺旋CT诊断,90个骨折椎体有85个被检出,检出率为94.44%,且检出骨折椎体均证实为脊椎爆裂性骨折,符合率为100%,且在影像学上不仅同X射线有相同表现,且还可间椎体呈现出粉碎性的骨折,而椎骨块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位移,且部分骨块突入到椎管迫使椎管狭窄,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椎管狭窄、椎体横突增加等影像学相关细节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X射线诊断优劣势分析
在常规X线平片中,主要涵盖了传统X线平片、CR与DR几种,其中DR作为X线穿透人体后从平板探测器模拟信号影像转换而来的数字影像,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现阶段X线检查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就DR技术而言,它有着空间分辨率高、定位容易、辐射剂量小与整体性好、性价比较高以及实时成像、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可借助空间频率处理技术实现对图像边缘的强化与噪声的控制,从而形成边缘增强效应,让骨质皮边缘显得更加锐利,层次分明,最终更好的实现软组织对比。同时,它还可借助大范围拍摄,更加直观的把握患者骨折整体情况,并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骨折脱位、位移与成角情况,从而为骨折诊断与复位治疗提供更有利的依据。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假如患者受伤位置软组织比较厚,存在石膏伪影,且解剖位置比较复杂,或是患者无法配合体位,这时,DR对骨折病症的检出率会受到较显著的影响。本次研究中,DR对脊椎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100%,而符合率也有70%,说明DR诊断应用价值还是比较高,可被应用于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
3.2 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优劣势分析
螺旋CT的快速容积扫描与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解除X线片中因前后重叠与体位因素而造成的信息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相对缩短检查时间,最大限度避免运动伪影,特别适合于合并多种脏器损伤的危重患者,加之MSCT还具备了多排探测器系统,明显提升了X线利用率,降低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同时,MSCT还具备三维重建功能,并主要包括了MPR、MIP与VR等几种三维重建方式。其中,MPR可通过重建矢状面、曲面与冠状面、斜面来说对患者骨折线具体走向、长度与位置、骨折碎片移动情况进行多方位、多平面的观察,从而更好的明确骨折椎体的实际高度、压缩情况与骨折碎片突入椎骨的情况,尤其是能很好的观察那些移动不甚显著的附件骨折;MIP则可重建出同X线片效果等同的三维图像,并实现三维任意角度的观察;而VR图像则可更好的察看出骨折在空间上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诊断出脊椎是否出现脱位或后突畸形情况,有效确诊脊柱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对图像实施任一角度的切割,通过将目标区域之外的遮挡物全部去除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多角度观察。总的来说,MSCT三维成像可更加直观立体的呈现出患者骨折情况。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MSCT诊断脊椎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4.44%,符合率更是高达100%,显著高于X射线诊断的70.00%,而且在椎管狭窄、椎体横突增加等细节方面的影像学诊断效果,也显著优于X线片诊断.综上所述,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X线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但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有着较高误诊率,故可作为该骨折病症的基础检查手段,而MSCT则相对来讲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与细节检出率,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显示出患者脊椎损伤情况,尤其是在复杂骨折细节显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较好的弥补了X线片诊断特异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在临床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可联合应用X线片与MSCT两种诊断方法,两者互补,从整体上提升病症临床诊断率,为患者后期治疗与预后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闵朋,戴冀斌.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601-602,604.
[2]周桂凤.螺旋CT与X线平片在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1):112-113.
论文作者:龚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脊椎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性骨折论文; 螺旋论文; 椎体论文; 多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