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分享阳光下的温暖--天津市河西区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记录_基础教育论文

让学生分享阳光下的温暖--天津市河西区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记录_基础教育论文

让学生共享阳光普照下的温暖——天津市河西区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西区论文,天津市论文,义务教育论文,大力推进论文,纪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组建教育发展联合学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河西区作为教育发达城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校舍、教学设备等方面差距较小,学校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长期以来,小学受择校政策的影响,优质生源相对集中在原改制学校中,校际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天津市小学一年级招生政策的重大改革,河西区教育局面对教育实际的需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以组建“教育发展联合学区”为途径,大力推进校际联动和资源共享,尝试了一条推进义务教育小学学段的均衡发展之路。

一、组建教育发展联合学区

“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属非行政性组织,是学校之间以平等互助为原则形成的教育教学共同体。河西区的联合学区以区域位置、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相对均衡为划分原则,将全区29所公办小学划分为五个联合学区,形成五大教育发展团组。其中将上海道小学、闽侯路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中心小学和三水道小学确定为学区发展中心校,以周边4~6所学校作为成员校,联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制定发展目标。一是统筹河西区小学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探索以学区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建立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是推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使全区小学结构布局更加合理,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良,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均衡。

2.明确工作职责。各联合学区由学区发展中心校的校长任组长,负责召集开展研究与交流工作,成员校要主动参与,加强协作,开放办学,重在推进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并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联合学区成员校以中心校为核心,分层组建由校长、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或优秀班主任组成的研究共同体,做好年度规划,从需求出发确定课题或专题,每学期开展2~3次的研究活动,并在人员、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确保落实。

3.主要工作模式。一是中心辐射型:以在学区中心校活动为主、其他成员校为辅的活动方式。二是点面结合型:以一个学区的专题活动为带动、其他学区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三是校际联动型:学区内设定一个主题、各成员校联手研讨的活动方式。四是捆绑发展型:在学区内建立“一对一”、“一助一”的协作、互助、共赢的活动方式。

二、加强校际互动交流

1.联系交流,形成制度。联合学区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校本教研交流、特色活动展示等交流活动。借助教学研究共同体,举办了“名师风采”课堂教学展示、“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情境创设”专题教研、“教学细节”管理论坛、“教学策略”专业引领等活动,学区内的部分教师、校长都参与了听课、评课和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2.校际互助,促进发展。联合学区增强了各学校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部分学校承担起帮扶的责任,提高了学区活动的成效。五个联合学区共建立7组“捆绑帮扶”学校,开展了优秀教师的定向交流,形成了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首批交流涉及14所小学、8名教师,打破了优秀教师“一校独有”的局面,使优秀教师在学区内流动起来,促进了整个学区的共同提高。“捆绑帮扶”的学校之间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并不表明被帮扶的学校就没有优势。因此,两校之间是合作的伙伴、互助的好友,这种方式也拉近了学校之间师生的情感。作为学区中心学校的校长感受到“学区发展中心校”的责任,在帮扶其他成员校的同时,本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最终全学区的学校实现共赢。

3.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在联合学区内搭建了“教师流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在联合学区举办了特级、小中高教师首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近千名教师及全体教研员参与了听课和评课活动。二是特聘10位区级特级教师在五个联合学区开展了名师义务辅导讲座,使近千名教师受益。三是开展了专家讲座、名师讲学、心理咨询、专题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三、注重过程管理与指导

河西区教育局将推动联合学区工作作为促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宏观指导和深入实地考察,不断推动学区工作的开展,提高联合学区工作的实效。

1.做好学区工作的学年规划和总结。区教育局每学年开学初召开联合学区中心校校长工作会议,中心校负责召集学区校工作会议,共同商议并制定学年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专题,制定措施,设计活动。期末,各联合学区对学区整体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并确定改进意见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2.建立优秀教师的流动审批制度,统筹优秀教师资源,促进教师流动制度化。河西区教育局与学校协议确定定向流动的教师名单,并与教师本人签署《河西区优秀教师定向帮扶流动协议书》。教师定向流动的时间为1~2年。在定向帮扶学校履行的职责有:承担教学任务,上研究课、示范课;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培养1~2名青年教师。在流动期间教师本人自觉接受定向帮扶校的管理与考核,定期回原学校汇报工作,教育局有关部门适时考查流动教师的工作绩效,并将其纳入对原学校的评估。

3.制定“实施意见”,加强指导。在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行,河西区教育局于2007年1月正式出台了《河西区小学“建立教育发展联合学区”的实施意见》,对联合学区的性质与划分、目标与任务、管理与指导等方面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各联合学区依据“实施意见”和本学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河西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及教研部门根据学区的工作安排,定期深入学校,积极引领联合学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联合学区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构建“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已成为河西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明确思路,虽然刚开始,但已经可以看到区域内的校际联动、资源共享、整体推进为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学校办学更加开放了,师生交流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氛围社会认可了,联合学区校际携手共进的步伐迈得更大了。

中学:构建区域教研联合体,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河西区的中学之间在生源状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不同层次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优势学校的学科优势,产生对一般校的辐射作用;如何解决部分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因骨干教师缺乏、同年级教师单一而产生的困难;如何为全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经验共享、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等,这些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河西区教育局把构建区域教研联合体,开展区域联动,实施学片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此,河西区在“教学、教研、科研”三维联动的校本教研模式下,发挥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成立区域教研联合体,重点突出学片教研的作用,整合区域资源,发挥优势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研优势,形成对片内学校的辐射,使得“一校经验,多校共享”,“一校研究,多校受益”。

一、强化管理,科学安排,加强区域教研联合体建设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之间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创建和谐、高效、民主、合作的教研文化,河西区对原有的学校自然联片的做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全区分为三个区域教研联合体,在每一个联合体内设教研基地学校,调整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加强专业力量对校本教研的支持;提出相应要求,形成点面联动,在校际资源相互支援的基础上,合作共享,平等交流,积极开展多层面的教研活动。

为保证学片教研落到实处,河西区教育局制定并实施《河西区中学实施学片教研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学片教研的原则、过程和活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西区中学学片教研工作网”,确立了基地校,选出了片长,研究并制定了《河西区中学学片教研评价标准》,对各片教研情况进行管理、评估。

全面规划区域教研联合体的建设,制定并落实学片教研责任制。教研员负责具体指导,建立全员参与的学片教研网络,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把握工作进展情况。学片片长制定方案并具体负责实施,每学年开展学片教研的次数不少于4次。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计划,每位教师在教研组中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教师间的评价等。

二、创新方式,丰富内容,扎实开展学片教研活动

2006年11月,在“河西区中学第三届教学节”活动期间,枫林路中学和双水道中学分别召开了“区域联动,片内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片教研现场会;海河中学牵头的政治学科学片教研令教师受益匪浅;海地学片语文组和英语组也举行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在区域教研联合体中开展学片教研主要有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1.调研互通,专题合作。在学片片长的组织下,采取“集中听课评议或分散听课交流”等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既寻找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又直面教学中的问题。问题即课题,在片内进行专题分析,围绕课题和研究目的,不同学校各自承担研究责任,群策群力,合作研究,共同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商讨改进方法,在努力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这样,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分工协作,促进了片内教师的团结协作,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整合交融,合作教研。有些学校的某些学科教师人数较少,校内教研时教师交流面窄,同伴互助难以进行。为此,区域教研联合体注重整合学科资源,在片内开展合作教研。优势学校积极主动向片内学校开放自己的教研活动;骨干教师与片内学校的青年教师结对教研,携手共进。青年教师随时听骨干教师的课,骨干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这样,加强了片内教师间的合作,促使一些教师走出狭窄的自我天地,与他人共同研究,共同设计,共同反思,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3.资源共享,信息直通。联合体片内学科组提前对教科书进行集体研讨,明确下一阶段整体的教学工作。将教科书分成若干部分,每人设计2~3节课,并将教案复印后分发给其他组员,在联合体内实现资源共享。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的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的教案后,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形成个性与共性结合的教案,做到因材施教,并通过实践检验他人的教案,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等方式加以评价分析。这种形式的活动是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需要,既做到了引领反思互助,又实现了个性发展。

学片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使各校教师能够经常地进行专业切磋,实现了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学片教研能挖掘各校内部的教科研资源,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学片教研能发挥优势学校的作用,带动各校的校本教研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片教研能有效地解决部分学校骨干教师缺乏、同年级教师单一、独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困难等问题,培养了教师们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进行交流的习惯,促进了新型教研文化的形成。

标签:;  ;  

让学生分享阳光下的温暖--天津市河西区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记录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