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室中具有放大功能的一种精密仪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操作,不及时纠正,不仅影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还容易损坏显微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很有必要。
关键词:显微镜;使用错误;指导
中图分类号:G65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199-01
2011版初中生物新课标关于科学探究部分的知识点,要求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能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和功能并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是生物教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不仅能借助仪器独立自主地探究微观世界的生命奥秘,还能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下面就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显微镜使用的常见错误及方法指导
(一)关注准焦螺旋的区分和使用方法
粗准焦螺旋位于上方,旋钮粗,细准焦螺旋位于下方,旋钮细,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使镜筒大幅度升降,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使镜筒小幅度升降,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寻找图像,发现图像模糊,可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图像清晰。
有些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单手旋动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由于用力不均,往往导致准焦螺旋的灵敏度下降,出现找不到图像,或手一松开图像瞬间消失。此时应教育学生,升降镜筒时,必须两手同时同向用力,保持平衡。轻轻旋动,使镜筒缓慢升降,既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又保护了仪器。
有的同学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使用粗准焦螺旋,结果导致标本和镜头的损坏。此时,教师可打个比方,粗准焦螺旋旋转一周,镜筒上升的距离相当于成人跨一大步,细准焦螺旋旋转一周,镜筒上升的距离相当于蜗牛爬行一分钟的距离。这样,学生使用高倍镜观察物体时,自然想到保护物镜和标本的方法了。
还有的学生用显微镜查找图像时,常将镜筒一味向上提升,由于调焦用力过猛 ,造成脱扣,难以将镜筒降下。解决方法,只要用手轻轻按住显微镜目镜下端的镜筒,同时旋动粗准焦螺旋,慢慢降下镜筒即可。
(二)训练左眼观察的能力
观察物像时,学生的错误常见的有:有的人一只眼睁着,另一只眼闭起或用手捂着;有的人用右眼观察;有的人用一只手抓住镜筒,隔着手握成的空拳朝目镜里看;还有的人眼睛紧贴目镜,发现视野一会儿模糊,离开后又清晰。手忙脚乱。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醒学生,观察目镜时,眼睛与目镜间要保持一定距离。若无法实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纸筒或将书、讲义卷成圆筒状,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对着纸筒观察书上文字,不断练习,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为学生用左眼观察,右眼画图作好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规范显微镜的“观察”过程
有的同学在物镜下降过程中调焦,由于注意力专注于视野内,忽略了镜头与装片间的距离,造成盖玻片和物镜镜头的损坏。因此,要求学生降镜筒过程中,必须将头偏在一边,从侧面观察镜头和标本之间的距离,防止损坏仪器。
另外,在观察字母和像的关系中,也出现不少错误,具体表现在①字母没有正对通光孔中央,找不到图像②移动标本的方向反了或移动速度偏快而找不到图像。教师应先设置问题,诸如实物与像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移动标本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只有教师的精心点拨,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时,应保证载物台的清洁
部分学生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没有用纱布将标本擦拭干净就放在载物台上,还有很多学生坐在凳子上,为方便观察,直接扳动镜臂使镜身倾斜。这两种做法,都易使标本上的液体污染载物台。教师指导时,要求学生要保持载物台清洁,观察临时玻片标本要站立弯腰观察,保持载物台始终处于水平位置。
(五)收镜不规范。
实验结束后,许多学生收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学生使用显微镜后,经常忘记将物镜旋向前方;不降镜筒,导致显微镜无法放回镜箱。解决方法,首先,要求同学们收镜时镜筒一定要下降至最低处,否则在镜筒、镜头本身的重力作用下,长久放置,易使螺纹松动。当齿轮轴与齿杆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镜筒自身重力,出现学生找到图像时,手一离开镜筒就自动下滑,图像马上消失。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镜习惯,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保护仪器,具有重要意义。②不少学生忘了将标本从载物台上取下造成标本的损坏。③还有部分学生用抹布擦显微镜,用纱布擦镜头。显微镜的镜头落上灰尘或出现水雾应用专用镜头纸,镜身只能用纱布等软布擦拭。
二、显微镜使用的学法指导
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对常见错误,应先培训组长,组长再培训组员,采用小组互查互评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下面是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1)视野黑暗。应首先想到是否是低倍物镜、物镜是否旋转到位,光圈是否调到最大,是否选用低倍物镜,反光镜是否朝向光源,有无遮挡。
(2)看不到物像。排除问题(1),待观察的物体是否位于通光孔中央,降镜筒时物镜是否接近标本,升镜筒时,镜头与标本距离超过4厘米时,就无法观察到物像,应重新将头偏在一侧,降下镜头反复操作。
(3)移动标本时,物像不见了。原因可能是移动速度太快或方向反了。解决方法是,眼睛看着标本,将标本移到通光孔正中央,尝试向不同方向缓慢移动标本,寻找像和实物移动方向之间的规律
(4)将气泡当成细胞。学生往往错误将气泡当成是细胞。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对照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差异。气泡是中间亮,边缘黑且厚的圆,细胞并指导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展示观察到的图像,有了对照,学生的认识就加深了。
(5)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指导学生尝试移动装片、转动目镜或更换物镜,尝试探究污点所处的位置,通过学生探究发现的知识,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验教学,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因为学生和环境在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此,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有不足之处,还望行家批评斧正。
论文作者:张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显微镜论文; 标本论文; 物镜论文; 学生论文; 螺旋论文; 目镜论文; 图像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