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教学设计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分析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和理解协商民主、树立制度自信和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前两框,学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后,把握本框题内容对于澄清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教学难度较大。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学习和时事学习对社会政治现象已经有所认识,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等限制,普遍对本框内容缺乏感性体验。在生活中除了对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比较多的了解外,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的了解非常有限。 三、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内容简洁,知识易于掌握,教学的关键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在思想上的认识提升。根据学科课程理念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和感悟为主要方式,以“课前——活动·感知”、“导课——情境·体验”、“课中——分享·认知”和“讨论·启悟”、“课后——实践·参与”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将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理论性较强的政治知识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与实践之中,力求体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理解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前采访、课中汇报探究、课后实践,提高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思想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并从内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现行政治制度,增进政治认同;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升华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爱党、爱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型教学。 2.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活动·感知 教师准备:1.从学校相关部门获取本校教工中民主党派人员及市政协委员名单,向学生介绍目前本校教工中各党派的成员数量及组织情况:全校教工中有150多名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共有52人,他们中有市政协委员5人。将本校各党派组织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提供给学生。 2.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预习;研究学情,反思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学生准备:1.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6个小组,分别采访本校党委统战委员林副校长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 2.采访要求:(1)各组与教师商讨并预先拟定采访话题,联系采访对象,准备采访设备;(2)采访过程要有记录(可以是录像、照片、录音或笔记等);(3)采访后整理材料,做成PPT或视频资料,一周内完成采访任务。 3.采访参考话题:①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由谁来决策、怎样决策?民主党派是否对学校的发展发挥作用?②学校党委对于我校有那么多教工参加民主党派持什么态度?民主党派成员在学校是否会受到歧视?③我们学校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是否会产生分歧?校党委怎么处理这些问题?④您为何选择加入民主党派?加入民主党派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⑤您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怎么看的?⑥作为市政协委员您是如何履职的?⑦政协如何进行协商实现协商民主?…… (设计意图:贯彻“先学后教”、“从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学生预习和课前采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后,学会采访提纲拟定和采访过程的安排,直接接触身边的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初步认识民主党派和政协,体验、感知我国政党制度,并锻炼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 (二)课堂教学——合作·探究 I导入新课 图片资料展示:2014年全国“两会”图片;美国《象驴之争》漫画。 问题导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政治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说明对情境材料的理解。(老师适当解释和引导) 活动小结:反映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政党制度。现代国家一般都由政党来领导,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内政党执政、参政的方式和党际关系。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数量,政党制度可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PPT出示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图片分析导出课题,并补充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政党制度有个整体认识。) Ⅱ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体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必然性 视频播放:电视剧《民主之澜》片断剪辑。(老师结合历史知识适当解说) PPT展示:课本第68-69页中有关民主党派的观点。 问题思考:历史上民主党派为什么会与共产党通力合作、荣辱与共?建国后他们为什么如此真诚地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了,为什么还要与民主党派合作协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归纳民主党派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历史原因、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依据。(学生可能会从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分析,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民主党派的性质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观看视频,初步感受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运用历史知识,讨论说明前面的“导课问题”,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必然性。 活动小结: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长期是多党并存,多党合作,各民主党派真诚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各民主党派都联系着一部分人民群众,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PPT出示课题及本部分要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教学设计_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教学设计_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