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技术在职业指导混合式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何芸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以期更广泛普及信息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职业指导课
一 信息化教学相关概述
信息化教育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学是在教学手段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在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大部分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 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部分为大一、大二学生,身为90后、00后的他们能熟练地利用网络、多媒体获取信息及资源,基本都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更喜欢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复杂的重点难点内容就难以获得较好地教学效果,针对这一困境,信息化教学可以开启一扇大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分析
信息化教学要依托各类型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场地和硬件设施,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混合式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等教学资源,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以支持信息化建设。同时这些媒介和技术手段应该贯穿于整门课程教学设计当中,避免为用而用局限于仅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信息化资源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构建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主动查询资料、搜索信息、协作学习的良好环境。
对半径R=20 μm,耦合间距d分别为50、90、130、170 nm的微环谐振腔进行耦合实验测试,通过示波器对谐振系统的输出进行观测。将得到的透射谱线通过数据处理整合到一个窗口,得到如图9所示的不同耦合间距下微环谐振腔系统的传输谱线。
三 以课程为实例,探究信息化技术应用
以普通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该门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一)职业指导课传统教学的不足
(2)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尽管在信息化趋势的推动下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也加大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但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二)实行混改后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收效良好
(3)通过精心构建每一次课,运用一系列信息化资源及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兴趣比之前高涨,参与度有效提升,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更加到位,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良好的效果。1)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模块项目课题的讲授,而是通过丰富、新颖的工作过程案例,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2)学习小组通力合作。组织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3-5人为一组),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和线上线下任务讨论知识要点理解与技能掌握要求,以任务为驱动,课堂以师生互动分享学习体会与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3)重点打造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不断补充、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库平台,以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一个学期14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量来看,一个班级学生登录平台率为100%,登录平台次数达到100次以上的学生数占班级学生人数的2/3,学生积极参与完成线上自我测评、自主查阅案例库等网上资源,随时登陆进行讨论,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于2017年7月开始实行混合式教改,初步加入8学时的线上(课后网络)课程,把整门课精简为“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过程指导”两大模块。教师做好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见图1),每次课均采用线上(课前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线上答疑解惑、辅导,线下(课堂)互动经验分享、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教学核心——学生自主学习。
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年以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34个纯理论课时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提高、求职过程指导等三大模块的内容,外加4个课时进行实践教学(模拟面试等),总学时为38学时。由于职业指导这门课程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去分析和指导,教师要做到具体指导每一位学生也会耗时太长,很难细化,由此导致学生演讲、面试、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图1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三)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深入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整门课程不论线上线下,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如课前观看导学案、微课,在线答题、使用资源库查找资料、使用测评工具、发布视频演讲会、模拟网络投简历、使用平台发布招聘会信息、与成功人士视频交流等,教学过程提高了效率,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
(1) 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变革
四 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反思
云天化示范田与其它品牌对照田肥料投入与产量对比:示范田肥料共用肥料75kg、对照田共用肥料115kg。示范田在投入方面较对照田少投入100元/亩,降低生产成本。示范田亩产1956kg/亩,对照田产量1716kg/亩,较对照田亩增产240kg,增产明显,增产率达13.98%,这表明使用云天化系列化肥在当地可以显著提高该地区桃种植的产量。
(一) 基础类课程对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普遍
随着各高职院校的大力推进,很多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是有一定认识的,也做好了信息化技术模式融入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但在真正的具体实践中还是存在对整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还是不够系统规范,有时会错误地认为就是简单地平台上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播放一些微课视频等就完成了信息化技术教学,以致于没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不存在任何预先的编码方案或者先验设计的新方案适合新的数据,并且数据中出现的编码方案可能产生更准确的陈述; 因此,在编码期间,通常需要回顾评论、重新编码,以便适应编码方案中的新修改。[31] 根据新的编码方案,对同伴反馈进行人工分类,编码者和研究者对部分反馈分别编码,通过讨论解决编码者之间的不一致,对同伴反馈类型编码的信度进行测试。 综合运用文献回顾和人工编码的识别方法,耗时长但是信度高。
(二)信息化手段的研究和开发比较繁琐
要使用好信息化手段,课前教师要做好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适合的微课、视频、课件等,许多教师由于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缺乏了解,技术支撑不足,导致构建学习资源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统一定位,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研究设计课程势在必行,将集体智慧的结晶积极共享,更有效地提高信息化资源和开发成果利用率。教师也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资源,为信息化技术教育模式的大范围应用实践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在课程建设中还不够系统规范
相比工科类专业课,基础(文科)课程更倾向于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对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全面认识和积极应用,创新性不足。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2018学年担任《大学生职业指导》课授课任务的专兼职教师有28人,其中20名教师非常支持在本门课程混合式教改中多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占72%左右;有7名教师基本同意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占25%左右;只有1人认为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效果不明显,占3%的比例。大部分教师认可混改课程中信息化技术教学得到的明显收效,部分没有充分体会到信息化手段程序的任课教师应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不能认为只有高端的配套软件和硬件设施才能为课程教学服务,小到手机下载的app应用软件、各种手机上就能便捷实用的交互式平台都可以使教学更加灵活有效。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课堂设计两部分,为了帮助老师明确教学设计的流程,需要制定信息化课堂设计规范标准,指导教师按步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1)制定完善数字化教学课堂资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分析,Logistic分析上述研究方面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里需要全面借助多媒体、微课视频、开放式教学网站等平台来完成。为了强化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单独制作3-5分钟的微课视频加以讲解,以经验交流或具体操作演示为主,作为课后知识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将其分享在班级开放式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学习,开放式教学网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线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包括:相关课程的介绍、教学的讲义、PPT课件、微课视频、作业项目、BBS工作区等多个功能板块。
(2)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制定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后,就需要遵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转变自身的角色,作为学生问题的答疑者、引导者、帮助者来确保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五 结束语
总之,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是一种有进步的尝试,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和投入,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最大化支持,采购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设备,同时共享信息化资源和开发成果,提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师生能充分从信息化技术手段教育教学中受益。
由表4可知,从中部烟叶化验结果看,3个参试品系糖碱比除GZ90中肥外均偏高,GZ90中肥的整体内在化学成分及糖碱比和氮碱比相对其他施氮水平和照组K326均较适宜、协调。从上部烟叶化验结果看,除K326低肥糖碱比偏高外,其他品种(系)不同施肥标准的内在化学成分及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协调。综合来看,3个参试品种(系)整体内在化学成分及糖碱比和氮碱比等均在中等施氮水平较适宜、协调。
参考文献
[1] 李一红.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问题与优化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52-53.
[2] 王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5(9):13-14.
[3] 陆生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 ,2013(19):155-156.
[4] 叶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 ,2016,17(4):100-101.
[5] 靳光明.探究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3(5):95-96.
本文引用格式: 何芸.信息化教学技术在职业指导混合式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9,6(59):174-17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63
作者简介: 何芸,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标签:信息化教学论文; 混合式教学改革论文; 职业指导课论文;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