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利益论文,目标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全球的企业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环境管理问题,如“公司经理人员应该对谁负责,应该对他们承担哪些责任,公司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公司应该对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群体利益负责。进入80年代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在学术界、商界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此确立,并开始影响美英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转变。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瑞曼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利益相关者管理所奉行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展开进行。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均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压力,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的企业理论不是替代,而只是一种补充,它的最大贡献在于提醒公司应该更多地关注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以确保实现公司价值长期的最大化。
一、相关者利益导向的公司财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由股东至上向相关利益者共同利益的转变,作为企业财务运行驱动力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须作相应的变化,公司财务的价值导向也同样要经历从股东利益向相关者利益的演进过程。
与股东利益导向的公司财务模式不同,相关者利益导向的公司财务模式是以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责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
1、共同所有权理论。在现代社会,公司并非简单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向企业提供专用性资源的并不限于股东、供应商、货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雇员往往都作出了特殊的投资,都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和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因而都应分享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按照共同所有权理论的观点,既然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专用性投资缔结的合约网络,那么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就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应当涵盖所有向企业提供专用性投资的利益相关者。
2、托管责任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权概念是不适用于公司的,没有谁能够拥有公司,尽管股东、客户等都对公司拥有权利与义务,但其权利是不能用“所有权”概念来表达的,公司“是有自己人性、特点和激情的机构”,是一种社会组织,拥有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公司董事会成员是公司资产的受托管理人,其职责是保持公司的资产,并公正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公司委托管理人所关注的“是利益相关者群体——投资者、雇员、供应商、顾客和管理者等的广泛利益,而不是仅只关注其中某一类。”
3、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董事作为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应有的角色义务”。公司社会责任一词由含公司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以及整体社会的利益,因此是对单纯的股东利益导向的公司财务模式的重大挑战。
二、公司利益相关财务的主要内容
利益相关者财务是一种以利益相关者的公共利益为导向并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运作的一种新型公司财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
1、公司财务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公司是“一个有着公司个性特点的社会组织”,有其独立的有别于股东利益的目标和利益。公司利益在内涵上可以理解为公司作为法人组织所享有的利益,在外延上包括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公司的目标都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公司财务实行共同治理
(1)与公司活动有着利益关系的不同群体——工人、顾客、社区等等——应该得到与此相称的准所有权,在公司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被考虑或商议的权利,应该具有参与公司财务决策和控制的权利。
(2)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直接参与公司的财务活动。向公司直接提供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以及向公司提供市场资本的顾客,应该能够直接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和管理,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则主要通过独立董事来代表。
(3)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权利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很多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一个由相关者利益代表共同组成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此外,独立董事制度也应当包括在公司的共同治理体系之中。
(4)结构多元化的董事会的身份不是股东的代理人,而是公司资产的受托管理人,其基本职责就是保持公司资产,使在他们控制之下的公司资产保值和增值,并公正地平衡资产收益的不同权益。
(5)公司应当与其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稳定的财务合作关系,这对公司的发展,特别是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员工与公司存在长期稳定的财务关系
员工必须被视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员工参与既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促进财务效率的提高,又拓宽财富分配,以此来加强经济民主原则。
4、公司财务实行分层治理和管理
利益相关者公司框架下财务体系应当分为五个层次:外部利益相关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职能部门财务;分部财务;员工财务。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财务体系中,经营财务处于核心地位。
5、公司财务控制权相机配置(所有权状态依存)
由于企业契约中的利益相关者各方的收益保障的优先权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控制权随企业效益和财务状况的不同而在契约中的利益相关者各方转换。当企业连债权人的利益也不能保障时,可通过破产这一极端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补偿债权人的利益,这时企业的财务控制权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当债权人的收益得到满足而不能满足股东的最低预期收益时,股东可行使股票权更换管理者,或抛出其手中的股票退出企业组织,这时企业的财务控制权转移到股东手中。因此,从财务的角度看,企业所有权状态依存理论所揭示的是财务控制权分配与企业效益和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最符合“三性”的财务目标
科学合理的财务目标必须符合系统目标的一般特性——“三性”,即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而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同的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若以“三性”要求去衡量,都有其不足之处,如利润最大化目标使企业一味追求会计帐面的利润最大化,导致经营的短期行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导致企业忽略风险偏离正常运营轨道;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含义模糊,不能给人以明确具体的理解角度,从而无法保证企业进行正确财务决策。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它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使企业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满足。从该目标所涉及的利益主体范围来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兼顾了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包括经营管理者)、客户(包括消费者)、政府以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因而涵盖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关系来看,由于它要求企业保证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使企业顺利获取各方的信赖与支持,实现企业变中求稳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而它与企业目标在理论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从该目标的实际系统导向性来看,由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各相关主体理财的积极性和协同性,从而获取了财务活动的规模效益。同时,该目标理论可以杜绝和利润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可能产生隐瞒生产能力和财务真实情况的不规范和扭曲的理财行为,引导企业理财行为向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该目标也可以避免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引起的名不符实的理财行为与利益分配结果。
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可操作性来看,由于相关者利益的大小可以用“薪息税前盈余”来量化,从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薪”代表职工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息”代表债权人的利益,“税”(特指所得税),代表国家利益,企业的净利代表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从该目标的环境适应性来看,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目标,无论环境的要求如何变化,总是保持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会引起利益矛盾的冲突。相关者大可以到一个社会,小可以到一个个体自然人,任何无机环境到有机机构,只是“相关者”的具体内容发生着增减变化,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概念依然明确,任何时候都能保证与企业理财主体、空间范围的一致、与企业理财的环境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兼容了其他三种目标理论,是更高层次的目标理论。
从操作效率来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会引导企业建立起人力、物力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使企业在其相关者的知识获取方面进行应有的投资,增加自身及社会人力资源的积累,通过知识资源共享实现与企业相关的知识资源的供应者和接受者的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知识资源供求双方对自身利益贡献最大化,积累自身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的支持资源。这体现了双赢的系统管理动机,同时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率,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财务目标及其所引导的财务机制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资本保值增值,保证职工的利益与权利,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务,强调各方利益的协调,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就是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