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德育教育中闪光论文_张志民

让“爱”在德育教育中闪光论文_张志民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中学 138000

习近平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做“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根源,大爱无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让“爱”在德育教育中闪光。

一、教师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为人师表,就是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家长,作风正派,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衣着、言行讲究得体,文明规范,以真挚的品德垂范学生。身正为范是基本要求,要以高尚品德、渊博知识、人格魅力来直接影响学生。博爱铸造师德之魂,大德无痕,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诚信为本,情操高尚,学校和教师要发扬诚信的榜样作用,实现长期潜移默化地垂范、教育学生。严于律己,做模范,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泛,努力“一日三省吾身”。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及教育事业的全过程,严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勇于认错,做表率。

二、让全体学生在爱的享受中全面发展

1.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爱

(1)爱心无疆,扬起贫困生奋进的风帆。贫困生求学本来异常艰难,不能在生活中有同等的机会和待遇,自然自卑,内心上贫困。贫困生的内心相比较其他人更加敏感、脆弱,班主任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让爱如糖一样融化在其“饮品”当中,时刻注意帮助他们,但不让他们感到是在做样子、是在“施舍”爱。贫困生的自尊心和上进性都很强,学习也比较刻苦,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贫困成为动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和学习上的上进者。

(2)因材施教,让贫困生也能抬起头。千万别拿“死狗扶不到墙上”、“朽木不可雕”来说人。格拉泽说:“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郁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瞧得起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要想法让他们感觉“老师很重视我”,为进一步的教育和和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话,就是要以爱心和耐心来找帮助提高成绩和自信心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倾情留守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工作的方法与手段、情感与态度、信心与耐心等都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留守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父母的远离带走了他们亲情的呵护、温暖,他们缺少亲人的正常监护、亲情、家庭教育,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放在心上,给予特殊关爱。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它们的灵魂。”应该让学生知道,因为自己是生活在人群当中的,所以自己的行为要有界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应是道德识字第一课的第一行。简单粗暴的家庭里不可能培养出性格优良、品德高尚、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来。

(4)以爱育人,帮助问题生走出困境。教育根植于爱,爱的雨露必须滋润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才会发生作用。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和引导问题学生,以爱为凝聚力,确保班集体的发展协调一致。许多时候教师、班主任要坚持做到不歧视、不当众揭短、不粗暴训斥、不讽刺、不变相体罚,借以打破心理防线,借以消去抵触心理,进而打开心锁。要容忍他们的小错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性,用耐心、恒心和多种途径来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2.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发展

(1)走进学生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意志、情绪等方面,如偏激、狭隘、脆弱、任性、懒惰、嫉妒、依赖、怯懦、自卑、虚荣、冷漠、暴躁、敌对、自负、猜疑、害羞等。师生心力交融的基础是感情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对学生的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2)强化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只有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相互沟通、联系和配合,才可能形成教育合力,以活动带动教育,把中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并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教育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自理能力的提升。

(3)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主动参与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但需要班主任的激励和推动来增强他们实践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4)以培养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应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又有特长的人才,即“合格加特长”。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它既有全面性的特征,又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成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强化其特长,发展其特长。班主任要了解特长生的个性特征,保护其中的积极健康成分,帮助他们去除影响个人进步的陋习,鼓励他们积极培养个性、展现才华。

论文作者:张志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让“爱”在德育教育中闪光论文_张志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