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_韦昌东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_韦昌东

韦昌东 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 5432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006-01

教书育人,是各科教师在施教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怎样教书才能育人,是历代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当然,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在教改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语文教师,对这一重要课题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在教学中,各科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教学,表现尤为突出。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当然,也不能忽视理论教育。根据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理和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但主要靠情感教育,即是以情育人。从教学实践看,教师要激动学生,说理远不如动情,要号召学生,情比理容易,要鼓舞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作出一番事业,理的力量是跟不上情的。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语文教学中的情,总的说来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ー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中“蕴含”的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体验”教材中蕴含的情,然后通过教师所体验过的教材中的情,来影响学生的情,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只有教师、学生、教材这三方面的情互相沟通,互相碰撞,才能升华,才能闪现火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的目的。

到底什么是情呢?对于情感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尹喜在《关尹子》中,早已作了精辟的论述:“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尹喜所说的“性”是有机体的平时状态,像江河的水一样,虽时刻在流动,然而无风是平静的;“心”,是指水的流动状态;“情”是一种非常状态的流动,如平静的水遇风激起骚动叫波涛。有机体的骚动则谓之情。可见,情是具有骚动性质的动态心理过程。骚则动,不骚则不动。问题是怎么骚,谁来骚。用尹喜的话说是风,用现代心理学语言说是刺激。很明显,对于接受知识的学生,只有受到刺激才能情动。伟大的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我们说学生的情感,当然由教师来刺激。

教师如何来刺激呢?首先,必须“披文入情”,即进入“角色”。然后,用染上情感亮色的语言以及能诱发情感的美的教态,把教材中蕴含的情表露出来,扣动学生的心扉,点燃智慧的火花,使之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对真理的追求。继而进一步升华,使学生学得语文知识,懂得理论,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方能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从而陶治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先进的思想和美好的道德。

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此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掌握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应用到如下几点:

第一,复述课文,以语动情。

人的情感可以由语言所引起,也可以由语言加以控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具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因教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课文感情的基调,使语言随文章“情脉”的变化而变化。如悼念伟人的文章,语言要悲壮;具有喜剧性的文章,语言要犀利尖刻;具有说明性的文章,语言要清晰明快。

例如,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本文具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语言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故可使学生随语言的变化“披文入情”,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崇拜英雄,仇恨奸佞小人的强烈感情。

第二,讲析课文,以情育情。

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在一定条件下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发生同样的或与相联的情感。”因为教师的喜、怒、衰、乐能够直观的感染到学生,所以教师在讲析课文时,就像出色的演员一样,面部表情要富于变化,特别是要利用眼睛能传神的特点,把课文中的精神、感情、意境、风采表露出来,来启动学生情感的门扉。

例如,在分析鲁迅的《药》时,由于人物的本质不同,讲析者的态度也应不同,情之于表也就不同。在分析贪婪、蛮横的康大叔时,脸上的表情应是气愤的;在分析老实、愚昧的华老栓时脸上的表情应是充满同情的,,这样学生会随着教师面部表情的变化而变化,激发起爱憎感。

第三,范读课文,以声传情。

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试,不能感人。”教师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学生。在范读课文时,要“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范读李密的《陈情表》时,教师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因素,体会作者忠孝难全的苦衷,要先尽孝后尽忠的真情实感,达到感情上的沟通。只有教师动情,学生才能情动。教师可用深沉、悲苦的语调,来启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学生自然地对李密的尽孝、尽节报国的诚心产生共鸣。

第四,演说讲理,以手表情。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当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教师在平时讲课时,应该用手势帮助说话,也即用手势表露丰富的情感,来挑动学生的情弦。

手势虽然甚于语言,但有时手势所表露出的真情实感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例如,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其中写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韩麦尔先生,正在给孩子上最后一课时,教堂里蔵响了十二点钟,同时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士兵收操的号声,这提醒着法兰西祖国正在遭受着侵略者的蹂躏,于是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然后果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学生们作了一个手势一一“散学了一一你们走吧。”

“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这个手势所流露的情感,比纵横着热泪的面容,号哭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更能震撼学生的情感。这个手势既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深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感情。

第五,阅读名篇,以情化情。

教师随着各单元的具体内容,有目的地指定课外阅读篇目。学生在阅读教师指定的名篇时,可受到文章中各种情感的感化,培养起高层次的健康情感。因为艺术是通过移情产生社会效果的,一切的艺术品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在读者身上唤起各种情感,并使之懂得什么是美好的情感。教师引导得法,可以产生以情动人、以情化人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使学生的心灵在审美情趣中得到陶治。

总之,教书育人是各科教师在施教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怎样教书方能育人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主要的一种方式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断地进行反馈调节,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思,使其兴趣盎然,领略文中的妙道,进入艺术的境界,受到积极、健康情感的感化,那么学生便会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常言说,“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就会提高各种道德修养,从而加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情感。

论文作者:韦昌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_韦昌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