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校建设;学校特色;核心素养
一、学校特色建设思路
荣成32中提出“美泽教育”,初步确立了从“言美、行美、智美、德美”四个板块和“知美、习美、尚美、扬美”四个层面进行实施,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我校“美泽教育”,将其思想所呈现出来的美好品德加以延伸并凝练为“德美”“智美”“健美”“艺美”“劳美”“和美”六个方面,同时构建“阅读+”教育模式,以“七色花悦读”为载体,以“南开书屋”为平台,实施大阅读工程,以阅读正言、端行、启智、树德。重视各种资源的优化管理,建立师生发展的文化场,逐步形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校园文化特色。[1]
二、学校建设的理念及方法
(一)“美泽教育”思路
(1)“美泽教育”的提出
我校“美泽教育”,主要结合郭永怀烈士家乡学校的地域特点,将其思想所呈现出来的美好品德加以延伸并凝练为“德美”“智美”“健美”“艺美”“劳美”“和美”六个方面,旨在通过校园文化、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以及师生队伍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协调,将“六美”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美泽教育”聚焦师生良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提升、阳光心态塑造和道德品质养成,以美正言行,以美启慧,以美修身心,以美树品格,最终实现润泽师生一生,成就师生幸福生活的办学愿景。
(2)“美泽教育”对学校的意义
“美泽教育”打造的是人文环境,构建的是价值体系,蕴涵的是理想信仰,形成的是思维方式,强调师生的自我浸染、自身修养与自主提升,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时代精神。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立体课程体系是我们特色创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阅读+”教育模式思路
(1)“阅读+”教育模式思路
以“七色花悦读”为载体,以“南开书屋”为平台,实施大阅读工程,以阅读正言、端行、启智、树德。构建“阅读+”教育模式,全力打造“美泽教育”师生。
(2)构建“阅读+”教育模式
1.“阅读+朗诵”模式
用“阅读+朗诵”的模式,引入专家资源,进行普通话培训,每月指导朗读技巧,达到学生人人能登台演讲,人人能进行点评,从而提高说话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阅读+写作”模式
每周安排一节大阅读课,由语文教师选择各类文章,紧扣“悦读--善思--乐享”的步骤,指导小学低年级阅读与摘抄积累相结合、小学高年级实行阅读与仿写相结合,中学实行阅读与鉴赏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例如,举行校园经典诵读活动,以班级群体朗读、学生个体朗读、教师团队朗读、家庭亲子朗读等多种形式。
(三)师生评价机制模式
评价是发展的杠杆,推行师生“双轨”评价与学生“5A星级评价”相结合,激发师生的发展自觉。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立足教学,推进队伍建设
1.加强培训,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培训,邀请市教研中心领导、教研员逐学科对我校进行会诊指导。安排教师到对标学校和外地先进学校跟岗培训。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对薄弱学科帮扶培训。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建立“指导团队”,通过主动听课、导师听课相结合,鞭策能力薄弱教师快速提升,树立“质量即底线”的意识。寻标对标储备力量。
2. 实施暖心工程,激励老教师扎实工作
定向设岗,双向选择,和一线骨干教师结对子,让新理念和老经验有机结合;评价导向,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方案》,针对老教师群体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将老教师荣退仪式办成“感动自己、激励他人”的盛会,让每位老教师带着荣誉而退,带着责任关注学校发展。
3.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师基本功培训与考核机制”,“两字一话”采用过程与集中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列入课堂达标评价指标;优化“青蓝工程”建设,教师之间结成业务成长“对子”,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捆绑评价。
(二)引领中层干部履职尽责,发挥“领头雁”作用
1.加强对中层干部民主监督
围绕工作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成效性四个方面,每学期组织教职工针对中层干部表现进行测评,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评价,提高领导干部履职创新的主动性。
2.压实中层干部业务提升
实行领导干部“七个一”工程,每学期每人完成一篇分管工作的调研报告,谋划一个改革创新有效金点子,上一节教学示范课,做一次高质量评课示范,做一期师德论坛报告,牵头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寻标对标影子培训至少一周。[2]
3.建立中层干部“周台账”工作制度
每周中层干部将各自分管工作“照镜子”“亮底子”,实行“每周一清”“每周一思”“每周一进”,按“完成事项”“进行事项”“合作事项”“当周亮点工作”“当周负面清单”等方面监督、考核中层干部的履职情况。
总结:在开展学科特色建设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富有个性化的学科教学特色。学科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技巧和效果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认真研究分析地域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着眼于师生,创设了适宜读书的人文环境,努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办学品味。
参考文献:
[1]高华.小学学校特色建设中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杨育华.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郑保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特色论文; 师生论文; 评价论文; 的是论文; 模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