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成武县张楼镇赵小庙小学 274205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的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而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而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
1.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②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积累就要经常运用,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好水手
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日记则能教会学生运用。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则会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爱读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地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教学之余,找点时间,看着这些孩子们渐渐成长的足迹,实在不失为工作中的一大趣事。因为有这些孩子的带动,加上孩子们都想与老师做朋友的积极性,整个班级就有了爱读书、爱写日记的气氛。
论文作者:陈翠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读物论文; 情趣论文; 不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