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桂花

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桂花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卫生院 青海海东 8108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心理干预,分析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SCL-90评分上升程度及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给予肺心病患者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或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而且还能提升其生活的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肺心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16-02

肺心病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肺组织类的疾病,具有并发症较多、易反复发作,以及病程长等特征,其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高发群体。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肺心病的发病几率也在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上述情况,我院提出了对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措施,以此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接下来,笔者将对本次研究做出如下分析和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肺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肺心病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以及原发性心肌病患者进行排除。所有的患者及家属针对本次研究情况完全知情,并签字同意。把这10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在47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2±8.7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在48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4±8.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对生命体征的测量等,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饮食和用药等进行相应指导。

研究组则加强心理干预,该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社会及家庭方面的支持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对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力量等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患者与其的沟通、交流和倾诉的机会,最终实现降低不良心理情绪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1]。

(2)失望与悲观心理

当患者多次接受治疗后临床疗效并不显著后,往往就会出现如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认为自身的疾病给家人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不能够积极的配合接下来的治疗。面对该种情况,家人和朋友的关心、陪伴就变得尤为重要,当面对该类患者时,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充足的耐心,采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方式来给患者带来安慰[2]。与此同时,还应与主治医师等共同完成对患者的支持与鼓励,满足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及时帮患者解决问题,并鼓励患者勇于战胜疾病,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增加存在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恐惧与担心情绪

针对文化水平相对低的患者,通常缺乏对肺心病的认知,也就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与担心等负面情绪,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慰,语气要亲切,让患者乐意把自己心中的担心说出来。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为其制定相应的调节方案,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由恐惧和担心等情绪对自身带来的影响,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带来的温暖[3]。

(4)抑郁与焦虑心理

由于肺心病预后效果通常比较差,而且病程又相对较长,如果患者文化程度不够高,经济条件相对不稳定等,这些都会造成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担心自身疾病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拒绝继续治疗,或者自杀等。针对上述类型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重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并增强对疾病的认知,针对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最终达到缓解和改善抑郁和焦虑心理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CL-90)来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其中,患者的SAS和SDS的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SCL-90的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数据,本次研究选择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s)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来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百分比,当P<0.05时则表示本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27±5.11)和(50.29±3.18),观察组的SAS和SDS的评分分别为(45.16±5.08)和(51.22±2.63),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9.25±3.55)和(38.62±4.53),观察组的SAS和SDS的评分分别为(36.35±3.11)和(16.59±2.17),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CL-90评分分别为(58.67±5.38)和(59.91±5.04),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CL-90评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CL-90评分分别为(70.25±3.56)和(78.55±5.12),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肺心病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肺组织类的疾病,具有并发症较多、易反复发作,以及病程长等特征,其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高发群体。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加之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造成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和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我院提出了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该种措施主要包括:社会及家庭方面的支持、失望与悲观心理、恐惧与担心情绪、抑郁与焦虑心理等。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心理干预,临床结果显示:研究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SCL-90评分上升程度及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给予肺心病患者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或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而且还能提升其生活的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春雨,汪志美,王秋临,等.心理干预对肺癌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750-3751.

[2]乔红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35-36.

[3]金顺子,吴松花.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10(6):104-105.

论文作者:张桂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桂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