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论文_孙典青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论文_孙典青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上马中心小学 2661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学生“要我写”的被动心境下解脱出来,代之以“我要写”,进而达到“要写好”的境界呢?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1.多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了。首先,重视营造读书氛围。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

2.重方法,重实效。重视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重点是那本四年级课外阅读书,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还有就是向学生推荐课外书,三本左右,读后向学生出题目进行测试,检验学生读书的收获,从而促进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还有,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1.开展活动。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就是一种表达。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了。

2.留心观察多积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教室外下雨啦、下雪啦、狂风大作啦,我都及时和孩子们一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还要求写下日记。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我都嘱咐孩子们如有机会和家长一起外出参加活动一定要认真对待,回来跟同学一起分享欢乐,自己还要写一篇作文。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坚持每周三次写日记,可长可短,可精可粗,可议可叙,自由洒脱。这样一来拓宽了写作素材来源的渠道,引导学生走出深院高墙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诱发童心、童趣。别看这小小的日记,学生们可受益匪浅,以此为坐标,到大自然中诱发童心、童趣。在社会生活中开启思维的闸门、编织生活的花环,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三、给学生实践获胜的机会,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对初稿着重”改”。我把好文章的标准编成易懂易记的三字歌:主题好,选材新,无错字。这样学生评改文章有所依傍,简便实用。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互改作文,互评时小组内评出好、中、差各一篇,在课堂中评改交流,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这样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然后再让学生自改作文,太差可以重写。

2.对优生重在“评”。把评选优生为“突破口”,开始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3.对差生重在“改”。采取面对面批的方法,努力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到闪光点,降低要求,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树立写作的信心。久而久之,使他们摆脱“作文难,怕作文”的心态,最终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

论文作者:孙典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论文_孙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