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增添书法课堂的趣味性——书法课《“竖”画与“中”字》案例评析论文_刘瑛

多元化教学增添书法课堂的趣味性——书法课《“竖”画与“中”字》案例评析论文_刘瑛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

一、思考问题

1、 书法课堂中,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书法学习的深入思考?

2、 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真正获得自发学习、相互合作的成功体验?

二、设计背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源于教师的培养和诱导。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书法教学在广义上属于艺术教学范畴,但它与美术教学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学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形式多样化,学生持久兴趣容易培养。而书法教学以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为手段,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成果甚微,一些学生甚至因书法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结合毛笔初级班的学员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教师尽量做到教学有趣味性,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等形式与书法技能培养相结合,收效明显。

三、内容描述

(一)片段一:导入造字故事,诱发个体兴趣

首先让孩子们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破八门金锁阵"片段。师:孩子们,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军队与刘备军队战斗的场面,两支军队各插锦旗,这边"曹",这边"刘",各站两边,中间有一块空地,教师边说边用线条在黑板上写出" "。问:这个象形文字,根据刚才的视频。大家猜猜是哪个字?生:"我知道!""我来!"......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场面十分热烈。师:想不想知道谜底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十分好奇、十分专注地听老师把"中"字的象形字造字由来细细道出,一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在孩子们的万般期待中徐徐揭开帷幕。

(二)反思与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幼儿的思维,以引起幼儿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引起听者注意,随即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片段二:游戏引导书写"竖"笔画,合作启发思维。

师:我们一起来玩"找大树"游戏好吗? 生:好!师:请注意我们的游戏规则呀!同学们分组玩游戏,在小组桌面的图片中找出最坚韧、最防风的大树,经过小组讨论后,总结说明理由。 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最坚韧的大树树干又粗又壮","因为历经年月而长成大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同学们可以把"竖"笔画理解为一棵粗壮的树干,正如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所说,"竖"笔画为"万岁古藤"。因此,我们书写的时候要把它写得又粗又重,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感觉。(四)反思与研究: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当前主要提倡主动作业,这是一种能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实际情境教学手段,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这些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通过主动作业,学生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自己设计种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智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在游戏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合作学习形式,促进了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激励每个学生进行思考"怎样的大树才有力量?"的自然问题,个体要思考,也参与了集体的讨论,最后还要总结发言。在讨论问题中,孩子们学习情绪高涨。

(五)片段三:多媒体观察字体结构,促进教与学互动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下面四个字,分别是"中"竖画的摆置位子,你认为哪种写法最合适,体现美?(利用显示屏展示"竖"笔画在"中"字 "偏上、偏下、偏左、偏右" 四种摆放位置)生:"第三个!""第一个!"…学生答案不一,于是老师按下操控按钮,显示屏出现了字型美的写法。 师:请看,刚才你们挑的哪一个与这张比较相近,为什么?课堂学生积极思考,思维活跃,呈现你争我抢的答题场面,气氛极为热烈。

(六)反思与研究:

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使老师的解说、知识点的运用更全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有效实现了教、学互动,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堂课下来,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的过程,提高了书法专业技能,提高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了定向和动力作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活动,激发了兴趣,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最后,老师对大家说:"有的同学觉得写的并不理想,这很正常,书法必须有多年的功夫,才能掌握好笔墨的效果。'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只要有热心、有恒心,就一定会有收获!"

四、参考文献

(一)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二)刘华初《实用主义的基础--杜威经验自然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三)王宏卫、王庆康、王汉章《关于多媒体的若干思考》,河北建筑科学院学报,2003

论文作者:刘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多元化教学增添书法课堂的趣味性——书法课《“竖”画与“中”字》案例评析论文_刘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