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许娟

许娟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84例行静脉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两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检查血液中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7.05、12.33,均P<0.01);注射次数显著增多,住院天数显著延长(t=14.10、12.43,均P<0.01);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免疫机能评分显著降低(t=11.15、20.8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静脉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及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患者经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注射次数多及机体免疫功能差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危险因素;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7-02

静脉注射作为临床常用的医疗方法之一,将药液、血液或营养液等直接输注患者静脉中,发挥减轻患者病症的显著作用[1]。但静脉注射在临床中容易导致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84例行静脉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84例行静脉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其中A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为(45.06±6.25)岁;原发疾病:胃肠道肿瘤14例,消化道出血21例、肺炎伴发呼吸衰竭13例,其他5例。B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6~68岁,平均为(43.95±7.14)岁;原发疾病:胃肠道肿瘤9例,消化道出血14例、肺炎伴发呼吸衰竭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及原发疾病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1.2 方法

两组经静脉注射后均采取血液检查,对患者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产自日本Hitachi公司,型号为7600),严格按照仪器配套试剂盒说明书指示进行检测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静脉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免疫机能评分等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的比较

结果显示B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见表1。

3.讨论

血清白蛋白是一种临床常用于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发现,B组经静脉注射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2]。表明营养不良及血糖水平的高低容易引起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

目前,国内外对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静脉注射次数、住院天数较A组显著增加;护士操作经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静脉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及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影响的危险因素。

综上,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包括对患者注射处进行无菌操作、改善医护人员进对感染的认知水平及具备良好的操作经验和注射技巧,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对患者进行相关教育,提前预防或及时寻求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燕,贾海英,张红弟,苏玉梅,陈楚霞,苏晓霞.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01):194-195.

[2] Henry BD, Neill DR, Becker KA, et al. Engineered liposomes sequester bacterial exotoxins and protect from severe invasive infections in mice[J]. Nat Biotechnol, 2015, 33(1): 81-88.

论文作者:许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许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