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战略及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竞争力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环境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企业战略的演进规律来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芮明杰,1998):第一阶段,二战后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正处于战后恢复阶段,企业战略主要以研发及生产扩张为主。第二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公司战略强调多元化的兼并战略。第三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经济遭遇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为了应对低谷时期的资金困难,公司战略强调成本控制。第四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经济处于低迷和复苏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战略强调技术变革。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各国管制压力的持续加大,环境战略在公司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公司战略越来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环境战略的产生背景 企业生存环境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基础。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生存商机和面临的挑战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企业战略随之发生变革。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也是如此,为此首先对环境管制背景下的企业战略决策的宏观环境作一分析,进而为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从宏观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从图1看出,环境管制背景下,企业的战略决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革,突出表现在:经济方面,从过去盲目追求GDP增长到现在的适度增长,能源价格逐步提高,排污成本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环境补贴范围和资助力度都在不断提高,即通过经济系统各个方面的限制使得各行各业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技术方面,环境技术标准和环境绩效标准都在不断提高,各类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也在逐步成熟和完善,环境认证正在积极推广,政府对包括环境技术创新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即环境友好型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趋于成熟。社会方面,随着环保教育投入的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环境价值观越来越深入人心,即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社会认同感越来越强。政治方面,随着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来自利益集团和国际组织的政治压力,与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即加强环境管制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方向。 通过以上ETSP分析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管制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在环境管制背景下,环境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企业实施环境战略的具体行动 图1 环境管制背景下企业战略决策的ETSP分析模型 随着企业在环境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学术界围绕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概括地说,企业环境战略就是企业在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决策。在组织管理方面表现为,面对环境问题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与共同应对机制:在环境行动方面表现为,企业旨在减少排放、控制污染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在商业经营模式方面表现为,企业将环境保护渗透到商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譬如绿色设计、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绿色营销、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即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 在明确企业环境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下面来分析企业环境战略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一般地,企业环境战略可以从具体企业对待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反映。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具体行动包括: 1.制定详细的书面的环境行动计划 企业的环境行动计划应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环境影响及环境风险的性质和规模相一致;企业的环境行动计划还应该能体现顾客、供应商等有关各方的要求和期望;应该体现环境质量提升、环境事件预防和环境保护及员工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承诺。环境计划决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表述,或讲话活动中的临时承诺,企业应该为其环境计划出具正式的文件,并与企业其他经营活动一样履行文件管理、归档等工作流程。 2.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使环境部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部门一样,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并由管理者委员会或董事会成员牵头负责,只有企业高层决策者参与的环境计划才可能不被搁浅或停滞,执行阻力才会降低。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的地位和人员配置情况也能反映出企业对待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只有企业重视环境问题,才会将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配置到环境行动计划中来。企业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可以视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应由以下成员参与:管理者委员会、执行董事会成员、生产部、研发部、财务部、人事部、采购部、技术服务部等部门的相关人员。 3.向企业员工部署环境计划 企业制定了环境行动计划,还需要认真履行,努力完成,因此,企业应该及时向全体员工传递该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并部署具体的执行措施和相关责任人,明确各部门在环境行动计划中的具体分丁和职责,方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同时也有助于将环境责任落实到位。部署环境计划应包括以下工作:做好环境管理的日常工作、定期开展自我环境质量检查,接受上级环境管理部门的审核,按期完成整改工作等。企业要对环境计划的执行情况加以严格管理,就像监督企业的生产任务、营销计划的完成情况一样,要表明环境管理在企业享有优先原则,只有这样,全体员工才能认真地对待环境问题,明确环境问题的后果和风险,才能确保环境计划的圆满完成。 4.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或者股东传递该环境计划 一方面要求他们配合协助企业的环境计划顺利执行,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还可以据此对企业的环境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这是因为,企业的环境计划一般都会涉及到物料采购、设备安置、丁艺流程改造、产品服务等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配合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向股东、供应商等发布其环境行动计划,将其环境诉求清晰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为此,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便捷的信息渠道,定期向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发布其环境信息,及时通报有关环境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反映出企业敢于正面对待环境问题。只有不回避、不隐蔽环境事件的企业,才能正确处理好环境事件,才能真正从环境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事态进一步的恶化和蔓延。 5.积极实施环境管理体系 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内部形成明确的环境目标并在整个企业进行传递。事实上,企业在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时,证明企业已经在环境问题管理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譬如投资环保设施和改进生产工艺、努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教育与宣传、重视环境业绩等,这也表明企业的环境计划已经渗透到企业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环境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方面。 三、企业环境战略与其竞争力关系的分析框架 环境战略体现了企业对待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的态度,不同的企业其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不一,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将环境问题纳入到企业战略决策的高度不一。结合前期学者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分类研究,本文根据企业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将企业的环境战略大致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抵制战略、遵从战略和积极战略,具体行为表现及环境绩效如图2所示。 1.抵制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当企业采取抵制战略时,意味着根本没有将环境问题纳入到企业战略决策之中,而是将环境问题抛在了一边,几乎不采取任何环境措施,环境问题出现后,企业再做补救处理,甚至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企业还会偷排、漏排,做出很多环境违规行为。因此,这类企业往往不会主动采购环境治理设施、也不会雇佣专业化的环保人才,对政府的环保措施和规章制度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 正是由于企业不重视环境问题,企业在生产设备选用、生产工艺设计以及原材料配置等方面都缺乏环保因素的考虑,这会导致企业往往以价格为准则选用那些陈旧设备、落后工艺和存在环境隐患的原材料,由此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谈不上环保可言。从表面上看,由于企业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设备用于污染防治,似乎使企业节约了资金,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其实不然,从长期发展来看:首先,由于企业的产品多半不达标、市场需求将逐步萎缩,进而导致企业失去市场份额而退出。其次,政府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也会开出重重的罚单,或勒令限期整改,如果一直采取消极战略,则最终也会被强制退出市场。最后,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能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大打折扣。最终因经营业绩不佳而退出。以上分析得出,企业采取环境抵制战略最终是没有出路的,更谈不上竞争力的提升。 图2 企业环境战略及其行为表现 从国内外的环境实践来看,中小企业面对环境问题时往往容易采取抵制战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及其环境战略进行了调研,为我们深入认识二者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材料。课题组的调查地域范围涉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吉林,正在崛起中的河南、湖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先进的东南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广东。调查一方面通过在校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组合作单位包括市(县)科技局、环保局和财政局等政府部门进行,另一方面也包括长期建立的工业企业社会网络,总体认为调查结果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1)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设备陈旧、且利用率普遍较低。一部分企业甚至使用过去二三十年前的陈旧设备和生产技术,近半数企业处于半亏损半经营状态。这一点与林汉川(2003)等人的调查非常相似。他们调查得出有1/3多的企业,其设备利用率低于60%,尤其是国有和集体所有的中小企业,其利用率最低。(2)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显示,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难题。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是自我资金积累,政府补助及银行贷款的比例都比较低,而且大大低于国有大型企业的资助额度。此外,政府提供的资金资助往往设置有较高的门槛,很多企业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林汉川等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国有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不仅期限较短(一般都在1-2年左右),而且贷款利率还明显偏高,贷款比率也明显偏低,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人才队伍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提供的薪酬和社会福利待遇不高,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具有研发能力的专业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的人才结构相比,差距较大。(3)在谈及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相关问题时,大多数中小企业明确表示,降低经营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环境战略一般不予考虑,或者不得已时采取末端治理的做法。在和经营管理层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在环境管制较宽松的地区,“政府寻租”和“环境违规”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尽管各国的统计口径不一,但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发达国家已都经历过,并且实现了成功转型。为此,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经验,具体做法如下(王侃,1988):(1)瑞典等发达国家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特别成立了专门负责企业与政府沟通协商的管理机构,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信息、技术和贷款服务。政府提供的研发贷款呈逐渐增长态势,这样就会大大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此外,政府还会通过设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贷款,从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譬如美国政府可以为单个企业提供500万美元的环境治理专项贷款。(2)出于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的需要,政府为破产的污染型中小企业实行经济补偿制度,如美国政府为严控污染类型企业破产提供的补偿额度是一般类型企业的4倍,重污染的中小企业如果转产经营也可以获得高于一般企业3倍的补偿金,这种补偿金制度为美国产业结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在日本,也有类似的做法,如日本政府将过去钢铁、船舶等重污染行业的中小企业逐渐向知识密集的服务业转型。(3)加强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德国政府规定,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可以将职工选派到科研机构进一步学习深造,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带薪留职开展技术咨询等活动,要求科研单位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科研环境,如免费开放实验室、免费索取实验资料等服务。 2.遵从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当企业采取遵从战略时,意味着企业虽然在战略决策时考虑到了环境问题,但仅仅停留在底层决策,并没有将环境问题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决策相联系,这类企业对待环境问题的处理方式仍然是以被动为主,不愿在环保方面投资或从事相关的研发活动,满足于完成政府的最低环保标准即可,因此,它们在环保方面也不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国内,受市场竞争、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还主要以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为主,强调环境战略尚未成为主流。因此,很多企业面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既不想坚决抵制也不想超越标准,它们采取的环境战略就是遵从战略,即在政府规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面前,它们能坚持环境治理,各类废弃物的排放也能较好的达标,但是,他们对其他非必须遵守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就会呈现出徘徊态度,它们缺乏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和积极性。采取遵从战略的企业,在环境问题方面的主要做法就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企业通过产品质量管理可以获得以下竞争优势(彭海珍,2004)。 第一,通过产品质量管理,企业一方面可以生产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相对规范的生产管理系统也有助企业完成政府的排污达标要求,进而避免来自政府的双重罚单(产品方面和环境方面)。第二,通过产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不断积累产品创新经验,为新产品的开发节省时间,进而促使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第三,通过产品质量管理,企业可以克服无效的劳动,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经营费用,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再只是追求价格上的低廉,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原材料选用、耐用性、功能的完整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等等。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必须从多个角度提升产品质量,这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此外,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其中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譬如2013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药品供应链安全法案》(Drug Supply Chain Security Act,简称DSCSA),该法案对药品供应链上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原料企业和药品运输企业的质量安全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国政府应动态跟踪国际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不断提升我国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继而推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 3.积极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当企业采取积极战略时,表明企业整体的环保意识较高,环保理念较为先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做好末端的环境污染治理,更重要的是,这类企业往往重视企业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产品质量提升,包括从原材料的选用和产品的设计等,愿意为环境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希望通过研发更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公众形象,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积极预防战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首先,提前行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如果企业已经预测到政府将来可能采取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提前行动,积极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企业服从管制赢得时间。如果企业被动等待,当政府实施新的环境管制政策以后,企业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生产工艺或设备进行调整,由于准备不充分或压力较大,还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事故频发等不可预期的损失。从学习效应来看,越早采取先进技术的企业越有可能最先达到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其次,尽早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可以影响环境管制政策的未来趋势。企业可以通过提前处理环境问题提高竞争对手的环境成本,因此,可以获得比较成本优势。譬如,家装建材市场的地板装饰材料,我国现行的地板环保监测国家标准(GB18580-2001)是2001年实施的,虽然国家标准对甲醛含量作了明确规定,但仅限于对E1级(满足E1级标准意味着这样的人造板可直接用于室内装饰使用,甲醛含量最高不超过1.5mg/L)和E2级(满足E2级标准意味着这样的装饰材料必须饰面处理后才允许用于室内装饰,甲醛含量最高为5.0mg/L)的限值,缺乏E0级标准。大自然地板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国家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不断开创行业先河,并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大自然地板通过科技创新,以纯天然大豆为原料研发生产的天然大豆胶地板,彻底颠覆了地板生产中采用甲醛为胶黏剂的生产史,其甲醛含量不仅大大低于国内的E2、E1标准,也满足E0标准,而且还符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管理署(CARB,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的ATCM标准(ATCM,Airborne Toxic Control Measure,关于木质人造板中甲醛释放量的法规),该标准要求任何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市场的复合板材都必须获得CARB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认证,其甲醛含量标准值要求低于0.008ppm。随着我国地板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自律的需要,国内也将很快在E0标准等方面出台新的环保标准,大自然地板以其领先优势,又将成为新标准的起草者和参与制定者,而其他跟随的地板企业则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标签:企业环境论文; 环保标准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企业竞争力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