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现了血型?_红细胞论文

是谁发现了血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血型论文,发现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输羊血医生锒铛入狱

血,这种暗红色、黏稠而带有腥味的液体,很早就为人类所熟悉。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人类在与野兽搏斗时不但不止一次地看见淋漓的鲜血,而且发现人或动物流血过多就会不可避免地死亡。由此,人们便认识到生命与血液息息相关,甚至认为“生命就是血”。

1628年英国科学家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划时代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体内的血液是在一个密闭的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地运动着的。所以,想要给人们补充血液,根本不能通过原始的喝血手段,而必须直接将血液输送到血管中去。

于是,1668年法国医生丹尼士,接受了一位妇女的请求,把新生羊羔的血液输入她丈夫的血管内。可爱的小羊羔温雅文静,既不贪食也不醉酒,更不会放纵自己,属于人见人爱的性格。而那位法国妇女的丈夫性格暴戾、嗜酒如命,因此他的妻子天真地相信,输入新生羊羔的血液,对改变她丈夫的性格大有好处。

丹尼士医生大胆地割开了这位丈夫的血管,用一根金属管把他的血管和羊羔的股动脉连接起来,输入了约150毫升新生羊羔血。后来又输了一次。在两个月后的第三次输血中,悲剧出现了:这位可怜的丈夫突然感到腰部剧烈疼痛,胸口发闷,心跳加速,最后在狂躁中死去,成了人类输血史上第一个牺牲者。

那位鲁莽的丹尼士医生也被指控为“过失杀人”而锒铛入狱。从此,输血被法律明文禁止,医生们便视若畏途,不再以身试法。

感困惑怪症百年不断

时光默默地流过去了150年。医生们在长期的大量临床实践中,看到了病人们一个又一个因大量失血而死在手术台上。虽然输血是挽救这些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但他们想到当年丹尼士的遭遇,都不寒而栗,裹足不前。

很显然,要突破输血的禁区,除了智慧更需要勇气。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就是这样一位大无畏的战士。他认为,丹尼士悲剧的产生并不在于输血本身,而是丹尼士那种将动物血液输入人体企图改变人类性格的愚昧举动。于是布伦德尔果断地决定进行人与人之间输血的伟大尝试。

布伦德尔设计了好几种输血的器械。开始时,他采用黄铜制造的注射器,先抽取健康人的血液,再注入病人的血管中;后来又设计了漏斗状的唧筒输血管,在漏斗壁的夹层中还可以注入温水以保持血液的温度;最后又制成了以重力作为输血动力的输血器,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818年12月22日,在伦敦举行的医学年会上,布伦德尔矫健地登上讲坛,作了通过输血使一位大量失血休克的产妇起死回生,从而充分显示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这样,湮没了一个半世纪的输血术,经过布伦德尔的卓越努力,终于又重新兴盛起来,挽救了许多大出血病人垂危的生命。

循着布伦德尔成功的足迹,后人对输血的方法、器械等做了各种改进,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又不断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病人在输血后会无缘无故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症状。很多病人往往因此而死亡。

开始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输入的血液发生凝固造成的。可是,当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被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后,这种危险情况仍时有发生。又有人猜想,这可能是输血过程中混入病菌引起的。但是,采用严格的灭菌术后,这种致命的输血反应仍未绝迹。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科学家们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中最卓越的代表是奥地利病理学家兰特斯坦纳。他首先关注的是,为什么同样接受输血有人安然无恙,有人却产生致命后果?是种族、性别还是血缘差异?显然都不是。因为就是在同一亲属诸如父子、兄弟或姐妹之间的同性别输血,有时也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作为病理学家,兰特斯坦纳推测,这很可能是输入的血液和本身的血液混合后产生了某种病理变化。他决定通过实验,寻找困扰近百年的输血反应的正确答案,迎接二十世纪的曙光。

六人实验破血型迷雾

1900年初,兰特斯坦纳把实验室的五位同事邀集在一起,在取得共识之后,他们小心地用针管从自己的静脉里抽出几毫升血液,分成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清和鲜红色的红细胞两部分,并分别用试管把它们装起来,贴上标签。

接着,兰特斯坦纳在一个白色大瓷盆上分开滴下六滴来自同一人的血清,再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滴血清上互相混合,于是一种使他终生难忘的现象发生了,即在同一人的血清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红细胞仍然均匀地分布在血清里,另一种是血清里的红细胞却凝结成红色絮团状,散布在淡黄色血清里,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继续将其他五人的血清按同样的方法滴人每个人的红细胞,并对发生凝集与否分别用“+”、“-”符号表示。

实验结果表明:在这六个人中,每个人的血清遇上自己的红细胞时都不会凝集,而遇上别人的红细胞时,有的会发生凝集,有的却不会发生凝集,如同遇上自己的红细胞。很明显,人体的血液具有不同类型,兰特斯坦纳称之为“血型”。即将全部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的划为I型,将凝集规律相同的一种划为Ⅱ型、一种划为Ⅲ型。

这样,人类就存在着三种血型。那么,这种血型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呢?特别是与输血反应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伊消得人憔悴”,兰特斯坦纳虽经反复思考,但仍未找到明确的答案。

一个冬日的夜晚,兰特斯坦纳在做完一个死于输血反应患者的尸体解剖后,从医院回家。他虽然感到疲惫,坐在沙发上休息,但仍在不断思索……朦胧的双眼似乎看到壁炉中红色火光化成了堵塞死者血管的斑块,并与“六人实验”中凝集反应的产物叠印在一起……这时他“蓦然回首”,望着书桌上那张实验报告,完全明白那答案“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者是Ⅱ型血输入了I型体内;或者是Ⅲ型血输入了I型体内;或者是Ⅱ型血输入了Ⅲ型体内;或者是Ⅲ型血输入了Ⅱ型体内。总之,这四者必居其一。

实践完全证实了兰特斯坦纳的推断。

1902年他的学生迪卡斯特罗又在155个正常人中重复了老师的实验,结果发现151人的血型规律与兰特斯坦纳的报告完全相同。但另有4人的红细胞除了与自己的血清相遇不发生凝集外,对所有其他人的血清都发生了凝集,于是证实了第Ⅳ种血型的存在。1907年捷克医生杨斯基总结归纳了这四种血型的相互关系,并由国际学术会议统一命名为:A型(Ⅱ型)、B型(Ⅲ型)、O型(I型)和AB型(Ⅳ型)。以后,许多医学工作者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又发现了人体的许多种血型类别。

血型的发现,在医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标签:;  ;  ;  ;  ;  

谁发现了血型?_红细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