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强化内科治疗在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内科治疗组和强化内科治疗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 强化内科治疗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明显优于普通内科治疗组,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方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强化内科治疗组患者的总体出血发生率高于普通内科治疗组,但未增加致死性出血发生风险。结论 强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以作为临床防治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关键词:内科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卒中;防治作用
前言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产生阻塞,使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大脑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表明中风的发生于患者的血管狭窄的程度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采用强化内科治疗比使用支架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卒中的复发率,且安全性极高。本文主要研究了强化内科治疗在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防治作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内科治疗组和强化内科治疗组。普通内科治疗组患者为48例,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8例;患者的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为32.5±8.89%;患者的吸烟率为52.1%;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斑块面积为42.66±41.53mm2,测量其最大IMT值为2.33±0.76。强化内科治疗组患者为93例,男性患者为73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为35.21±10.02%;患者的吸烟率为53.8%;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斑块面积为48.13±57.68mm2,测量其最大IMT值为2.39±0.70。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具有可行性[1]。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第一,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头颅CT检查等方法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第二,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检查,且确定为颈动脉狭窄率小于或等于50%;第三,参与研究的患者的责任血管与临床的症状相符;第四,参与研究的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4天内;第五,参与研究的患者年龄在18岁到80岁之间。排除标准:第一,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第二,排除入院时血压大于180/110mmHg的患者;第三,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第四,排除入院时血小板含量小于100×109/L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普通内科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即每天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聚药物(100mg阿司匹林+20m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强化内科治疗组的患者在住院后的第一天,就使用300g阿司匹林+300g氯吡格雷+80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然后调整药量为每天使用100g阿司匹林+75g氯吡格雷+20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2]。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比较数据之间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
表1 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
如上表所示,强化内科治疗组患者的总体出血发生率高于普通内科治疗组,但未增加致死性出血发生风险。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出现的颈动脉狭窄是导致患者出现卒中发生和复发的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研究较多,但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干预,可以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到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所以,对轻度颈动脉狭窄其卒中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强化内科治疗可以优于支架治疗,可以更好地较少患者的卒中复发,且安全性高;强化内科能明显减少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微栓子信号,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的发生。本文初步研究了强化内科治疗在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防治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强化内科治疗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明显优于普通内科治疗组,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RS评分均在4分以下。随访发现,强化内科治疗组全部患者的mRS评分均小于等于2分,普通内科治疗组98%的患者mRS评分小于等于2分。两种方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差异不显著;强化内科治疗组患者的总体出血发生率高于普通内科治疗组,但未增加致死性出血发生风险[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内科治疗与强化内科治疗相比,虽然在预防患者卒中复发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但强化内科治疗确实有所降低患者的卒中的发生率。同时,强化内科治疗虽然增加了整体的出血风险,但未增加患者的致死或者致残现象。本研究采用的回顾性方法和单中心等试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去论证抗血小板聚集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蒲明军.强化内科治疗在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防治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
[2]蒲明军,陈军,杨伟业,张超,周振华,史树贵,陈康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09):925-929.
[3]江沛.PTAS及内科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疗效的对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
论文作者:燕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狭窄论文; 颈动脉论文; 卒中论文; 症状论文; 方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