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计划论文,高技术论文,中国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63”计划的由来及战略意义
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有力地冲击着全球,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创造力的发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深刻的变革。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惜花费巨额投资、组织大量的人力与物力。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随后出现的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当时的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和日本的“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计划。
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中国高技术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实施高科技发展计划,下个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他说:“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基于这种战略思想,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陈述了世界各国高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为了我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我们就要迎接这新的挑战,追赶上去,绝不能置之不顾,或者以为可以等待10年、15年……真正的新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必须从现在抓起,以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须知当今的竞争非常激烈……稍一懈怠,就会一蹶不振,此时不抓,就会落后到以后翻不了身。”两天后,即3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这一倡议信上作了如下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请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在由原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会同有关部委组织的座谈会上,专家们普遍流露出危机感和紧迫感。钱学森同志说:“来自世界的种种信息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到了21世纪仍不能以科学技术立国,就不能在世界之林立足。”
中国宏伟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就这样坚定地开始实施了。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对建议的指示都是1986年3月作出的, 因此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863”计划的内容和宗旨
原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同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用了近半年时间将124位各行各业的专家分12个小组,对计划进行多次反复的论证。 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的论证后,形成了《‘863’计划纲要》。 《纲要》共选定了7个领域,分为15个主题项目。1986年8月和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分别审议批准了这个《纲要》。
《‘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 个领域作为我国今后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其内容如下:
生物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到下世纪初更好地满足人民营养需求和提高健康保障水平。设3个主题:①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 ②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③蛋白质工程。
航天技术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提高我国航天发射商业服务能力,继续进行为和平目的空间科技的研究与开发。
信息技术的目标集中在下世纪初可能有重大突破,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上。设4个主题:①智能计算机系统; ②光电子器件与微电子、光电子系统集成技术;③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④通信技术。
激光技术研究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激光技术,把成果应用于生产;带动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新材料及激光光谱学等技术科学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设2个主题:①计算机综合自动化制造系统(CIMS); ②智能机器人。
能源技术设2个主题:①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②先进核反应堆技术。
新材料的主攻方向是:①光电信息材料;②耐腐蚀、重量轻的高性能结构材料;③特种功能材料;④耐高温、高韧性、高强度的复合材料;⑤开展特种工艺测试与检验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国情出发,“863 ”计划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了上述领域和主题作为我国今后高技术发展的重点。通过《纲要》的组织实施,力争达到:①积极跟踪,并有所创新,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前沿,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某些有一定优势的项目上有所突破;②培养、造就一批新一代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③将开发的阶段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为改造传统产业服务,为形成中国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奠定基础,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④对全国范围内的高技术发展起到先行和推动的作用。为2000年后我国形成具有相当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创造条件,为国民经济向更高水平的稳定持续发展准备后劲。
政策、措施和组织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863”计划的实施, 在借鉴国外高技术管理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也吸收了60年代我国搞“两弹一星”的组织管理和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①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集中优势力量确保计划的实施。在落实任务和经费分配时,实行招标或择优委托,把任务落实到确有优势的单位和专家集体,经费专款专用;在人、财、物上,集中力量统一指挥,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②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试验装备和工作条件,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可以把承担任务的单位组成柔性研究机构或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作好“863 ”计划与其他科技计划中有关项目的衔接,互为补充。所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要密切地同其他推广应用计划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③实行专家决策管理。各领域成立专家委员会(组),充分发挥专家在咨询、评议以及决策管理中的作用。④依靠和发挥中青年专家作用。“863”计划特别重视年轻一代科技人员的培养, 注意发现和起用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在老科学家的关怀和指导下,把他们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⑤项目的实施强调跟踪前沿、目标驱动的方针,凡是能拿到目标产品的项目,要努力争取实现。⑥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通过政府间的多边关系、双边关系和多种民间渠道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人员交流及学术交流,积极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在国际高技术研究开发环境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初战告捷,硕果累累
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863 ”计划组织和推动很快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我国高技术发展中起了带头和核心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家科委负责组织实施的5 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共取得研究成果4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80 年代中后期水平的成果52项,有20余项阶段成果已达中试阶段,向产业化过渡,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1.生物技术为农业持续增产提供了新途径
在“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中,有关培育高产、优质、 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问题已被列在3个主题项目的首位, 并且把增加农作物产量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时至今日,一种新的杂交育种技术(两系法)的确立成为水稻制种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这种杂交稻现已试种示范几百万亩,一般可增产10%~15%。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大豆根瘤菌株,推广15万亩,平均每亩增产大豆10.8公斤。水稻玉米根际联合固氮的菌株,在广东推广150万亩,平均增产7.5%。这些高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找到了新的途径。此外,我国已掌握了稳定有效生产“试管”牛犊的技术。推广这种技术,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牛奶工业的发展。我国还获得了转生长激素基因的快速生长的“工程”鱼,为养鱼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2.高技术药品、疫苗和高技术治疗方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肝炎带毒者多达1亿人,以前肝炎疫苗要靠从美国进口。现在, 我们不仅能批量生产,逐步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有一定的出口能力。
医药高技术产品通过新药审批的已有3种, 准备进入临床的还有10种,其中有能够治疗多种疑难疾病的α-1基因工程干扰素,能治疗单孢性角膜炎和慢性宫颈炎的基因工程干扰素(外用)以及白细胞介素-2等。
3.高技术为产业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以国家规模组织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进行“超前”的研究,将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合的高技术。“863”计划中各个领域研究的新技术、 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等对企业的改造都起着带头和引路的作用。例如,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的计算机综合自动化制造系统(CIMS)的研究,是从“863”计划开始执行以后发展起来的。 这是当代优化实现企业特定战略目标的新一代自动化技术。自动化领域还在全国建立7个实验室、1个中心,选定了若干个大型骨干企业作为CIMS技术重点应用的工厂,3个为单元技术应用工厂, 对促进我国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牵引和导向的作用。
“863”计划开拓了多种新材料的研制。 先进复合材料所需高性能增强剂已有碳化硅晶须、纤维,硼和氮化硼纤维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试验线,为打破国外封锁起了积极作用。采用我国特有的硫磺法工艺制造的聚苯硫醚热塑性树脂及低温烧结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研制,均已被列入“火炬”计划向产业化转移。以储氢材料为基础的镍氢电池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正向产业化转移。
通过“863”计划的组织,我国研制的并行计算机已达到国际80 年代中后期水平,为国内计算机的发展指出了重要方向。此外,我国已研制出一些高速大容量光纤通讯用的关键光电器件和设备,如高速光端机已经提供邮电部工厂生产;新型的激光器和量子阱器件及多种单元技术为我国光纤通讯的长远发展和更新换代打下了基础。
4.“863”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 开发的水平和国际威望
“863”计划的实施使我国高技术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仅缩小了同国外的差距,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增强了我国的实力,而且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提高了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
“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利用最新技术对我国许多特有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筛选,鉴定了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基因,能强烈抑制细菌病和病毒病。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植物基因既可抑制水稻的白叶枯病,又对人的皮肤病、乙型肝炎和艾滋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此项成果获得了1991年联合国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这是我国青年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新型镍氢电池的研制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现已选定了中试基地,可望很快形成高技术产业。
“863 ”计划支持的实时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和汉字识别技术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系统对于变革计算机键盘输入方式,对于保密通信和声控指挥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例子有力地说明,我国在国际高技术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所有这些成绩向全世界表明,“在科技领域忽视中国人的潜力是目光短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