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及政策前景_宏观经济论文

近期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及政策前景_宏观经济论文

近期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态势、影响因素及政策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态势论文,因素论文,近期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经济金融1~8月运行的基本态势:

第一,1~8月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在下降通道内地运行,但部分统计指标显示出回升迹象。在1996年底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了宏观调控的“软着陆”。但是,进入1997年以来,特别是在下半年,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而且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 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为 8.8%,比1996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仅是0.85,比1996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

从1998年上半年的形势看,经济增长继续在下行通道运行。GDP 比去年同期增长7%,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7.9%, 增速较第一季度低0.3个百分点,比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外资和国内企业的出口受阻,外贸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国内市场销售尤其是轻工产品市场销售增长缓慢。

但从8月份部分统计数据来看, 已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迹象:首先是以加大投资力度为主的启动内需政策使得投资市场有了较快增长,重工业产品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轻工业增长速度,股份制、三资和其他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明显回升,工业产销率结束在94.5%徘徊的局面,6月份为96%,基本接近正常区间,8月份为97.6%,为全年最好。

第二,物价总水平持续回落,商品零售和居民消费价格降幅增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但环比来看从6月份开始逐级上升。 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回升明显。到今年8月,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1 个月出现负增长, 1~ 8月份累计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3%。但环比从8月份开始上升,这表明物价下降趋势开始得到遏制。

第三,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长期以来,中国的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不充分的隐性失业问题,综合各权威部门的有关专家对失业的估计结果:大约有2600~3800万人隐性失业或就业不充分,其中国有企业约为2000~2800万人,机关单位约为600~900万人。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现在农村有1.5~2.2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中国综合失业问题(隐性失业加显性失业 )大约有1.8~2.6亿。

由于制度上的原因,除了城镇登记失业外,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职工主要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日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企业下岗未就业人数为860万人, 比上年末的634.3 万增加200多万,其中国有企业下岗为就业人数为650万人,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9.2%。 另据职工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负责人估计,中国真实失业人口在1300万到1500万,真实失业率接近5%。

第四,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外贸进出口影响凸现,人民币贬值预期始终存在。1~8月进出口总额约20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3%, 其中出口1186.5亿美元,上升5.5%;进口87.6亿美元,上升0.4%。顺差313亿美元,上升23%,表明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和1~ 7月相比,进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对日、韩、东亚出口大幅度下降。尤为令人担心的是,外汇结汇量不足7 亿美元(去年同期结汇量超过200亿美元),所以,人民币贬值预期仍难以消除。

第五,银行贷款逐月增加,企业存款增长,但狭义货币增幅并不明显,表示即期消费能力仍有限。8月底狭义货币M1增长10.9%, 广义货币M2增长15.0%。从贷款增加机构来看,主要是国有银行。从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增幅明显大于短期贷款增幅,贷款对象主要是基础建设投资。

第六,消费品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据内贸部调查显示,97年2 季度主要商品供给过度增加。在调查的613种商品中,1季度只有5.3 %是供给过度的,2季度却增加到31.8%。而36 种家庭设备供给过度的比率从5.6%增加到55.3%。企业销售困难,盈利下降。 多数企业生产能力放空,产品积压,相互拖欠现象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担心丢掉市场,仍然存在买方不给钱或拖欠货款的情况下发货,使得相互拖欠继续增加。

第七,企业亏损依然严重,而且据调查赢余企业主要得益于调价、调税及降息。

第八,真实利率给企业带来严峻的金融环境。97年居民真实利息收入约为3000亿元,相当与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倍。 目前的真实利率约为8%,它产生的分配效应非常巨大,例如1997 年下岗工人1151万,每人收入下降5000元,总额也仅有600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还存在一定的利率下调空间。

第九,目前措施频繁的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第四季度可能生产效应。但持续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受到约束。目前中国有许多闲置的资源,如何解决出现的通货紧缩?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受到一定约束,增加财政支出受财政赤字已经较大的约束;增加银行贷款受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防落风险限制;降低利息受到维护人民币稳定等因素的限制。

从更长一段时间(1993)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来将更有利于我们得出结论,见表一。

表一,199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基本特征指标 1993 1994

1.宏观经济增长GDP增长率(%) 13.5 12.6

趋缓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23.6 21.4

2.通货膨胀得到零售物价增长率(%) 13.2 21.7

有效控制 消费物价增长率(%) 14.7 24.1

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58.6 31.4

4.货币供应量增广义货币增长率M2(%)

37.3 34.4

长平滑下降狭义货币增长率M1(%)

38.9 26.8

现金货币增长率(%) 35.3 24.3

5."双顺差"继续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957.1 2367

保持,但结汇量 出口(亿美元) 917.6 1210

急剧降低,外汇 进口(亿美元)1039.5 1157

储备增加缓慢,贸易差额(亿美元)-121.953

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储备(亿美元)

212 516.2

仍旧存在.

6.官方人民币汇汇率 11.9

8.7

基本特征指标 1995 1996

1.宏观经济增长GDP增长率(%) 10.5

9.6

趋缓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16 13.1

2.通货膨胀得到零售物价增长率(%) 14.8

6.1

有效控制 消费物价增长率(%) 17.1

8.3

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17.5 18.2

4.货币供应量增广义货币增长率M2(%)

29.5 25.3

长平滑下降狭义货币增长率M1(%)

16.8 18.9

现金货币增长率(%) 8.2 11.6

5."双顺差"继续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808.5 2899

保持,但结汇量 出口(亿美元) 14871510.7

急剧降低,外汇 进口(亿美元)1320.81388.3

储备增加缓慢,贸易差额(亿美元) 166.2 122.4

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储备(亿美元)

736

1050.03

仍旧存在.

6.官方人民币汇汇率

8.4

8.3

基本特征指标 19971998.1~8

1.宏观经济增长GDP增长率(%)

8.87(1~6月)

趋缓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10.9

7.9

2.通货膨胀得到零售物价增长率(%) 0.8 -3.3

有效控制 消费物价增长率(%) 2.8 -1.4

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9 17.4

4.货币供应量增广义货币增长率M2(%)

17.3 15.0

长平滑下降狭义货币增长率M1(%) 16.54 10.9

现金货币增长率(%)15.63

8.6

5."双顺差"继续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250.62059.1

保持,但结汇量 出口(亿美元) 18271186.5

急剧降低,外汇 进口(亿美元)1423.6 872.6

储备增加缓慢,贸易差额(亿美元) 403.4

313

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储备(亿美元) 1399 1407

仍旧存在.

6.官方人民币汇汇率 8.279 8.2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相关各期;《中国证券报》相关各期。

上述分析情况表明,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刺激有效需求仍是政府近期经济金融政策的主要目的。

二、影响近期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及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第一,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持续下降。从目前来看,宏观经济形势并未对货币政策的松动作出有效的回应。1998年的货币政策效果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名义利率下调对应的是货币量增长率的下降。1998年二季度,Mo、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6.6%,8.7%,14%,7、8月份分别为10.0%,10.5%,15.5%和8.6%,10.9%,15.0%。因此, 即使是考虑到物价负增长的因素,这也是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见表二。

表二,1993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状况

19931994199519961997

广义货币增长率M2(%)

37.334.429.525.317.3

狭义货币增长率M1 38.926.816.818.9

16.54

现金货币增长率35.324.3 8.211.6

15.63

1998.1~61998.1~71998.1~8

广义货币增长率M2(%) 1415.5 15.0

狭义货币增长率M1

8.710.5 10.9

现金货币增长率 6.610.0 8.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中国金融》相关各期。

第二,名义利率下调后,社会信用规模仍未有效放大。从利率下调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一直在降低,同时存贷差率也在上升。1997年存贷差率为6%,1998年8月上升为9.35%。上述情况并不是央行货币政策力度不够所致,而是因为到1998年二季度才完成货币政策取向的调整是造成货币政策调整还未产生实际效果的主要原因。分析可以看到,直到1998年3 月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才合并为存款准备金帐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备付金才从紧缩期的18~20%下调到8%。到第5次降息前,在央行的利率体系中,仍存在着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与金融机构的平均存款利率间的利率倒挂。央行在第五次降息时,才通过改变有货币收缩倾向的利率倒挂的做法,防止商业银行利用扩大准备金存款套取利差。

第三,2季度以前,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进入3季度以后情况明显好转,但信贷资金“财政化”特征正积累着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使得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直接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行为目标和方式。加之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已经存在着资产质量不高,潜在金融风险大的问题,使其在资产经营活动中,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银行的“惜贷”现象比较普遍,形成货币供给自动收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银行扩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随着政府和人民银行一系列措施,3季度以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迅速增加。 但目前采取的这些措施和手段似乎潜伏着某种风险和问题。因为,它们具有较浓重的行政色彩。对于中国的经济启动,中央银行在利用间接货币工具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出现重新依靠直接的信贷扩张来增加投资,刺激需求。最近已经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今年将新较大幅度增加贷款。这次银行信贷扩张主要集中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从这些产业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这些产业投资资金应主要来自于政府预算和财政投融资,而并非商业银行的资金。因此,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基础辋产业、基础设施,将产生新的呆账、坏账,进一步降低银行资产质量,加大金融风险。而且,一旦信贷规模过度膨胀,还可能会导致新的经济过热。

第四,通货膨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从1993年以来,尽管中国货币供应量在逐年平稳下降,但M2与GDP之比仍在逐年上升,1997 年已经从1993年的100.4%上升为121.7%。在中国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以后,广义货币M2与GDP 比率的上升可以认为是长期通货膨胀压力的沉淀(见下表)。因此,约束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是中央银行长期货币政策的目标。如果过度动用金融政策,将会伤害商业银行市场运行机制,金融体制改革的步骤将受到约束。

表三,1993年来GDP与M3之比

指标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31~6

GDP增长率(%) 13.5 12.6 10.5

9.6

8.8 7

广义货币增长率M2(%) 37.3 34.4 29.5 25.3 17.3 14

M2与GDP之比(%) 100.7 100.4 103.9 110.9 119.6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相关各期。

第五,投资回升中的行政性推动特征明显。在投资需求上升的过程中,建筑业开始回升并带动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但投资的政府行政推动特征极为明显。与此同时,券发行的规模和范围在上半年普遍扩大,刺激经济的力度还在加大。加大政府投资的行政推动,在短期内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湍的局面,刺激增长率回升,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会从第四季度起,逐渐产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应当认识到:第一,现阶段中国实行持续性财政扩张政策面临的制度约束已十分显著,这些约束至少包括:(1)平衡财政预算。(2)一般情况下不能向中央银行透支。(3)政府综合债务率已经较高。 我国政府债务依存度在1997年已经达到57.77%,已经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25 ~30%的安全水平要求,1997年国债偿债率高达23.3%,再大量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会增大财政运行的风险。(4)财政操作工具(发债、 减税等等)缺乏弹性,这在短期内又是难以解决。

第六,企业投资意愿仍不显著。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还得依赖于企业和居民的投资。但是,政府在采取多种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后,企业的投资意愿仍不高。据人民银行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企业投资信心仍未出现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1 )物价指数的持续下降抵销了利率下降带给企业的效益。(2 )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的约束加强,使得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难度加大,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所提高;(3)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使得银行对企业固定资产信贷仍持谨慎态度;(4)中国企业特有的高负债, 使得利率变动对其净值的影响并不如国外敏感,自然利率变动对投资的敏感也相对较差;(5)中国金融体系目前较高的不良资产比例, 使得其信贷行为受到更多的风险约束。而实际上导致企业投资不振的主要原因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过去严重重复建设酿成的当前的市场问题。

第七,出口增长缓慢在近期还将持续下去,居民消费增加受到部分因素的约束。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在今年第一季度并不明显,进入第二季度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明显恶化。1~6月份,累计进出口总额1514亿美元,比同期增长5.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14 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而更严重的是1~8月, 累计进出口增幅持续下降,仅比同期增长3.3%,比二季度回落近2个百分点。从下半年的趋势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会有所下降。就国内消费来看,国内需求处于历史低位。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的成因大致有:(1 )居民收入增长(包括收入预期)缓慢;(2)随着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几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 使得居民不得不存钱以备未来急需,降息也不会促使他们从银行取钱消费;(3 )城镇失业下岗人数增加较快,使得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降低即期消费;(4 )对利率进一步下降预期的增加。从政策面看,我国目前明显缺乏有效的刺激消费的政策和配套措施,首先,由于国家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上的滞后,人们的自我保险意识受到收入预期下降和支出预期提高的影响进一步强化,银行利率的降低对刺激消费的作用微弱;其次,政策刺激耐用消费品的政策也受到住房价格相对居民收入过高,房地产二级市场不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开拓仍不顺畅。由于对居民的消费刺激不足,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就导致投资乘数减小,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

三、近期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及其政策预期

有效需求不足无疑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显而易见的问题,政府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未来几个月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相应的政策将是怎样的呢?

第一,关于近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展望。目前宏观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是否是中国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的长周期?我们判断,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可能不是一个短周期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对较长周期的问题。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平均20年的1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结构调整进入了以存量调整为主的阶段。促进产业升降和结构改善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明显特征。第二,如何看待较高的自然失业率问题。这里存在一个对中国失业率的重新认识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中国这么高的投资率应该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应重新认识就业结构的问题。现阶段,结构性失业和制度性失业是构成自然失业率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大量的隐性失业转化为显性失业。加之,近几年农村人口进城工作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城市失业、下岗人数。所以从长期看,中国的实际失业率将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最近几年会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将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现象。第三,中国将告别高增长时代。中国经济高水平长期增长与中国出口迅速增加的拉动是分不开的。90~97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率的年均17%,要长期保持这一增长率很困难。除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增长受到严重影响外,中国国内产业水平的升级,使传统依赖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生产能力受到约束。

因此,在明年出口形式更加严峻的形式下,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基本保持在8%的水平。由于投资增加,物价指数将有会有所回升, 但通货膨胀率不会出现93、94年大幅上升的局面。

第二,关于人民币利率走势的预期。在人民币利率连续5 次下调以后,人民币利率会不会进一步下调?我们的判断是政府和人民银行正在为利率下调作准备。一般情况下,决定人民币利率走势的根据有二,一是人民币的实际利率;一是人民币利率与其他货币利差的大小。从目前的来看,人民币实际利率约为8%, 为我国近十多年来实际利率较高的时期,见下表。

表四,中国1993年以来实际利率的走势

93,694,1295,1296,396,596,8

实际利率(%) -12.94

-22.35-6.95

-4.55

-4.53

-6.12

97,398,8

实际利率(%)

-7.02

8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金融》相关各期。

因此,从人民币的实际利率来分析,人民币利率确实存在较大的下调空间。但人民币是否下调,下调是否能达到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还必须考虑这样一些因素:(1)境内外币的存款利率;(2)未来通货膨胀预期;(3)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利率再次下调的预期;(4)居民可选择金融资产的品种和数量;(5 )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6)企业对其产品定价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等等;(7)人民币利率下调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等等。

在这些因素中,有利人民币利率下调的因素有:第一,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境内美元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为人民币利率下调作了某种准备工作。境内美元利率的下降,对抑制外汇黑市交易,促进美元结汇数量增加起到一定作用。但境内美元存款利率较大幅度低于境外美元利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外逃(尽管存在日益严格的外汇管制),对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压力。第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不会太高,据国家计委估计1999年中国通货膨胀率约3%左右。 第三,连续5次利率下调, 使得居民和企业对利率下调的预期和程度越来越低,这将提高利率下调对企业(居民)投资(消费)行为的影响。第四,利率下调将有利于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机制转换,也将有利于降低国库券发行成本,增强国家通过增加国债发行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第五,利率下调使得人民币和港币利差进一步拉大,有利于资金流向香港,对支持和稳定香港金融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但目前也存在不利于利率下调的因素:首先,利率下调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利,尽管我国政府加大了外汇管制的力度,但仍不排除通过各种途径的资本外逃可能性,此外对于吸引外资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其次,人民币与港币的利差目前为2.5~3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加大利差可能会导致货币替代等问题出现。第三,利率下调会进一步减轻企业利息支出负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利息负担的降低,可能会支持部分企业进一步采取价格竞争行动,以恶性价格竞争来争取市场份额。结果,不能实现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目的。第四,几次降息使得金融机构的存贷利差降低了,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连续降息还可能使地方和社会集资现象加剧。因此,人民币利率存在下调的空间,但下调的时期和幅度还决定于上述影响利率升降因素的变动状况。

第三,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就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式分析,人民币汇率在近中期将继续保持稳定。首先日元持续贬值的幅度不会太大。日元汇率自90年代初期开始升值来,在1995年4月曾创下79.7兑1美元的记录。之后,日元走势反转,并于今年5月底开始重跌。 这虽然基本反应了日本经济长期不振状态。但近期的日元大幅贬值却具有这样的特点:日本仍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去年达824亿美元。 今年前三月虽因经济衰退,进口减少,但顺差仍为227亿美元。据此判断, 日本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不会比去年出现下降。若日元持续下跌,贸易顺差还将扩大。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处理与美贸易纠纷。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愿意完全依靠日元贬值来解决其经济衰退问题,而是更希望通过采取扩张内需的措施。此外近期日元利率大幅下调后,日元跌幅也相当有限,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日元贬值幅度可能不会再增加更多。这对保持人民币稳定是有利的一方面。第三、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及官方外汇储备的稳定增加是支持人民币汇率在这一阶段稳定的坚实基础。可以肯定,如果日元不出现继续大幅下跌,即使东南亚金融风暴在98年对中国进出口有影响,只要这种影响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会发生逆转。同时,98年外汇储备的稳定甚至轻微下降对中国央行目前被动的基础货币供给机制也有一定好处,增加央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及手段。第二、国际竞争力并未受到根本影响。而且中国过去几年积累了一定的剩余工业产能(约为20~30%)。以此作比较,我国出口商品应该仍然具有价格竞争力。如果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真正会对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产生影响的话,这也应该是我国出口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调整结构的良好契机。此外,我国出口商品中占重要地位的纺织品及成衣出口主要是受进出口配额的限制,价格并非影响出口的唯一因素。第四、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自由兑换,短期及投机资本移动受到严格管制,国际投机资金因操作成本太高而不易炒作。所以,人民币受到来自投机资本攻击产生的贬值压力是较低的。国际投机资金对一些国家货币进行投机攻击而对该国货币产生的贬值压力,对人民币来讲是基本不存在的。第五、1998年我国继续对美贸易保持较大金额的顺差(按美国统计口径),仅次于日本。人民币若贬值较易引起更强烈的贸易摩擦,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第六、人民币汇率走势问题目前已被各方面认为东南亚金融风暴是否会继续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可能并非是真正的关键因素),舆论将人民币稳定与亚洲经济、金融复苏和稳定联系在一起。若这一阶段人民币贬值,可能冲击亚洲其他货币的信心,导致其继续贬值,结果新一轮的货币贬值竞赛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增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反而可能受到国际组织和东南亚各国的关注和不满。第六、我国政府一再声明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若此时贬值将损害政府信誉。第七、人币币汇率贬值将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国数额巨大的外债负担。第八、联系汇率制度使得港币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币值稳定的唯一货币,港币因此遭到了国际投机资本的多次攻击。香港经济与大陆密切相关,人民币汇率下跌,可能成为国际投机资本进一步攻击港币的导火索。第九、美国近期经济走势出现了下调利率的可能性,这将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综上所述,在目前国内、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近中期贬值可能性并不大。

第四,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预期。从上半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态来看,存在这样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大盘而业绩相对较好的股票走势逊于小盘而业绩相对较差的股票;第二,沪、深股市振幅较往年缩小。这两个特征表明,我国政府对股市调控的基本原则是不希望股市过热或过冷(或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使股市根本就热不起来)。由于今年人民银行的贷款规模指导性计划上半年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为刺激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下半年投资会迅速增加,从而使社会资金出现猛增的可能性。这将导致由于资金面宽松而使股市出现上升。同时,由于人民币利率存在一定下调空间以及通货膨胀预期较低,也成为第四季度股市稳中有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标签:;  ;  ;  ;  ;  ;  ;  ;  ;  ;  ;  ;  ;  ;  

近期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及政策前景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