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644016
摘 要:在大班教学中,由于几十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上称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的,但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这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爱钻牛角尖,当堂顶撞教师等等。究其根源,学困生的这些表现都与心理问题有关。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个教师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乃至整个国民教育能否在素质教育上大面积提高的砝码。因此,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必将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也成为我们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建议
数学是一个充满浓郁生活味道的学科,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却认为它很枯燥,对数学没有兴趣,导致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如何通过有效转化转变这种现象,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今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教师若想打开这个局面,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找出原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由于大班教学,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有不同的背景,对学习效果的要求不一样,学生之间学习效率存在差异,导致同样的教法却不能教出同样的效果。数学又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及教材的重难点不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偏爱差生”。教师首先应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不断给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对其取得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宽松的赏识氛围,赏识对待学困生
教师要为学困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地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适度为学困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针对学困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更多地付出关心和爱护,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三、区别教学,加强课外个别辅导
对于如何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问题,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个别指导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采用分层教学法去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接受能力、主观能动性、学习耐心等各方面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使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有成功感。这样才能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不同的评价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分层教学。我把我班的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梯队,每个梯队的评价标准不一。其中有一点,对第三梯队的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每天能主动问我五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加分。而每次期中期末的评优活动就以平时得分多少为重要依据。而对于第一梯队的学生要求就要高一些。这样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对学困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帮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做好家校沟通与合作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摇篮,是孩子心灵避风的港湾,是孩子获取力量的源泉。要使学困生转变就必须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帮助。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也渴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为了给孩子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不惜倾注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给孩子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缺乏对孩子生活上的教育,缺乏与自己的情感沟通,他们不理解、不尊重孩子,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对孩子在生活上过分溺爱,或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或不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方式方法不得当,结果孩子不能成“龙”成“凤”。所以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指导。
总之,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多方面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的诱导、启发和感化、熏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毅力相信“学困生”,实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陈金忠 数学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2]李显华 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12年02期。
论文作者:潘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学困生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梯队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