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够用于陶瓷生产的原材料有很多,如高岭土、石英、透辉石、霞石、长石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会对陶瓷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在材料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下,想要得到高品质的陶瓷产品无异于痴人说梦。本文就陶瓷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陶瓷制品的生产提供最佳原材料。
关键词:陶瓷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化
前言: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在国际上陶瓷制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的形象。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陶瓷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企业都没有重视陶瓷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很多时候生产企业都需要根据原材料的变动对坯料和釉料的配方进行调整,在生产环节处于被动状态,陶瓷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新的发展环境下,陶瓷行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建设。
1 陶瓷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对陶瓷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可以通过目测获取,主要是就原材料的外观颜色、性状、可塑性、含水率等进行初步判断,粗略了解材料的质量。具体来讲,可以观察材料煅烧前后颜色的变化,将其放置在光照环境下,对比光泽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而言,只需要以手触摸,就能够了解材料的含砂量、含水率以及可塑性等,而借助小刀刻划、锤子敲击等方式,同时可以就材料的质量进行分析。
1.2物理性能
在对陶瓷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时,应该关注材料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粒度、光泽度等,而在所有的物理性质中,白度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一般是借助全自动色差仪完成原料及试样检测,然后依照检测结果,评定原材料的质量[1]。
1.2.1粒度检测
作为陶瓷原料的重要物理性质,粒度大小直接影响着陶瓷产品的质量,而在对粒度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就其大小、形状和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几种,如激光粒度法、筛分法、显微镜法等,以其中的激光粒度法为例,主要是借助激光粒度分布仪,结合获取的光谱,能够得到材料的粒度分布,针对陶瓷原材料的加工进行检测和控制,为生产提供指导。通过有效的粒度分析,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把握材料的粗细程度,提升原材料投入的合理性,保证陶瓷产品的质量。
1.2.2可塑性与结合性检测
在陶瓷原材料转化为陶瓷产品的过程中,可塑性和结合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是仪器设备检测。可塑性检测主要是运用专业的可塑性仪器,就可塑性粘土或者坯体的可塑性指标进行测定,结合实际生产状况,调整得到最佳配方,促进陶瓷产品质量的提高;结合性检测则是在对原材料进行稀释和干燥后,测量其干燥强度,并将获得的数据应用到生产中。粘土结合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在粘土中掺入石英砂的最高量进行表述,通常来讲,可塑性粘土加砂量为20%-50%,结合性粘土加砂量必须超过50%。在陶瓷生产中。一般都会选择塑性和粘性较强的材料,借助其良好的结合性来提高产品成品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化学成分
原材料化学成分与其质量密切相关,比较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分析法、快速分析仪检测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等,而在实际生产中,多数陶瓷生产企业都是采用快速分析仪检测法,对陶瓷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依照分析结果,能够就材料在高温煅烧后的收缩情况、材料纯度、耐火度等进行初步判断,也能够及时找出材料的缺陷,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来降低生产环节的次品率。
1.4窑业性能
窑业性能关系着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性质变化,在对其进行检测和控制的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取适当样本,开展相应的试饼制作,依照标准化流程,依次进行破碎、球磨、烘干、制粉、造粒、成型、煅烧、冷却,然后就煅烧试饼进行目测观察,判断原材料的烧结度、烧成白度等。另外,需要就烧失量和收缩率进行计算,对试饼表面可能存在的起粉现象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有黑点或者斑点,完成对原材料质量的初步判断。对于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材料,需要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依照分析结果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2]。
2 陶瓷原材料标准化
现阶段,不同陶瓷产区的不同陶瓷企业有着各自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一般都是将外部采购的原矿料进行球磨加工,然后用于陶瓷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原矿料的成分、粒度及理化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产品的质量波动较大,导致陶瓷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工艺控制存在很大难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陶瓷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样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建设和推行陶瓷原材料标准化的建议,引发了陶瓷企业和有关机构的广泛关注。
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陶瓷原材料的标准化,必须保证原材料质量稳定,成分均匀,可以依照原材料本身的产地、性能以及使用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质量标准,对原材料的矿物构成、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等参数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同时结合陶瓷产品的类型、性能、档次乃至生产装备水平等,制定出对应的陶瓷原材料质量标准。例如,长石原材料可以细分为坯用长石和釉用长石,其中的坯用长石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日用瓷用、墙地砖用、卫生洁具用长石等。在推行原材料标准化的过程中,应该从矿山源头着眼,在进行矿物开采的过程中,就其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剔除,做好选料、配料以及均化加工,将之转化为稳定、统一且具备相同理化指标的标准化原料,以此来陶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标准化改革。必须明确,标准化生产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具备相应的原则,能够在生产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同时在行业间制定出共同的活动准则和生产原则,要求所有企业都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现生产的标准化。从实践的角度分析,生产的标准化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以标准化生产为支撑,企业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消耗和材料浪费的问题,有助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实现长远发展[3]。
3 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陶瓷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就每一种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切实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陶瓷生产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原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实现原材料的标准化,是陶瓷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只有借助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做好原材料的标准化处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峰.浅谈陶瓷色釉料生产质量控制[J].山东陶瓷,2019,42(01):21-23.
[2]李福君.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J].化工管理,2018,(32):126.
[3]黄永富,王利霞,岳卫华.齿科用氧化锆瓷块的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8,31(16):194-195.
论文作者:陆永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原材料论文; 陶瓷论文; 粒度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可塑性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