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49例。其中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询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49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49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积极实施循证护理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临床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因为围生期窒息而导致出现了脑缺血缺氧性损伤,该病症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1]。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应当及时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与护理手段[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询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49例。其中男患儿人数为42例,女患儿人数为55例,两组患者孕周在37—42周范围内,平均孕周为(39.98±0.41)周。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孕周、病情程度以及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询证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在医院内成立询证护理小组,全面了解并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情,并且在护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结合成功案例;第二,实施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给予全面的观察,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舒适的体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全面实现患者家长对相关治理知识的了解,并有效缓解患者家长的紧张等多种不良情绪,确保治疗能够顺利展开[3]。第三,对患者实施刺激干预,在病房内播放一些悠扬的音乐并通过按摩刺激患者神经,加强对早产儿的观察护理从而确保患儿在肢体上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的意识障碍、脑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的意识障碍、脑水肿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的意识障碍、脑水肿等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或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9例患者中显效人数为13例(26.53%);有效人数为29例(59.18%),无效人数为7例(14.29%),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49例患者中显效人数为20例(40.82%);有效人数为28例(57.14%),无效人数为1例(2.04%),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9.87±2.46)d,实验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4.52±2.01)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一旦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残疾或者死亡,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及安全[4]。在医疗不断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询证护理的护理模式,该方式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全面遵循科学证据[5]。因此在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过程中,积极实施询证护理对患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护理方案实施之前一定要具备科学的证据[6]。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询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对照组49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49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积极实施循证护理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超颖,周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8:241-242.[2017-08-15].
[2]岳彩芹.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265-266.[2017-08-15].
[3]刘练,朱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542.(2017-07-03)[2017-08-15].
[4]陈慧.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4:95+97.[2017-08-15].
[5]朱晓瑜.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143-144.[2017-08-15].
[6]欧海娟,李里,邓映英,邓俊彪.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196-198.[2017-08-15].
论文作者:杨映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新生儿论文; 脑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