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一般是指包裹在结构件受力筋外,具有一定厚度的砼层。保护层的厚度,是指从受力主筋的外边缘到构件砼外边缘的距离,也就是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表面的尺寸。混凝土保护层是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屏障,有效的避免钢筋遭受环境腐蚀介质的侵蚀,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整体保持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做好事后检验工作,保证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本文就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以及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引言
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型式之一,大部分建筑物都与钢筋混凝土密切相关,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成为一个重点。由于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不准,外加模板尺寸偏差较大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问题应该得到参建各责任主体的应有重视。本文从工程质量监督的视角,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监管提出一些见解。
1 钢筋保护层及其厚度
钢筋保护层是指包裹在钢筋砼结构件受力筋的外的砼层,其厚度和施工质量可对钢筋砼结构的承载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控制保护层厚度,可有效保持建筑的使用寿命。所谓保护层的厚度是指从构件砼外边缘到受力主筋外边缘的直线距离,这里的构件砼外边缘指的是构件表面的尺寸。钢筋砼结构受到钢筋和砼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具有很好的刚度、强度和承载力,握裹砼的厚度在对其承载力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构件保护层厚度时,要综合考虑结构类别和施工环境,根据国标《砼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选择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因工程的多样性,要根据设计图纸、施工位置、验收要求及相关规范等,综合确定保护层厚度及允许偏差。从耐久性和锚固能力角度来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越厚,其防腐蚀效果越好,但从受力角度看,则越薄越好,因保护层厚度越大,砼结构截面的有效高度越小,其整体抵抗外力的能力变弱。因此,要综合分析锚固耐久性和有效高度的要求,在确定保护层厚度,在满足锚固耐久性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小保护层厚度。
2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质量通病
2.1 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2 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 缝隙、夹层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预防措施
3.1 蜂窝防治的措施
为了防止钢筋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所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拌料,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加以控制,防止模板发生漏浆现象的出现,另外,还需要对模板上的剩余的砂浆清理干净,有利于预防蜂窝的发生。第二,布料要均匀,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后,不仅需要采用溜槽、串筒等措施进行下料,而且还应该防止混凝土拌和物离析。第三,混凝土每层层厚应控制在30cm~40cm的范围内,振捣时振动棒应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同时振动棒在插入下层混凝土时要快速,待钢筋混凝土密实后需慢慢拔出。第五,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其支架、模板、堵缝等情况进行经常性、严格性的检查。
3.2 麻面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3 缝隙、夹层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3.4 露筋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露筋现象的产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当钢筋铺设较密时,应该选配适当的石子。第二,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的位置的准确性进行严格检查。第三,根据施工规范要求以及设计要求,确保垫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钢筋密集处,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当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才可拆模。第四,禁止振捣棒撞击钢筋。第五,选配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3.5 安放、绑扎固定保护层垫块
严格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控制保护层垫块强度、厚度、位置,不采用花岗岩碎块、石子、砂浆垫块等,防止其产生压碎、脱落和偏位现象,影响保护层的施工质量,要采用卡撑式定位件或塑料垫块;钢筋绑扎时要保证钢筋位置和骨架尺寸准确;准确的定位放置垫块,且不易滑动;对钢筋进行约束固定,梁板钢筋可采用砂浆预制块或塑料限位卡进行固定;对于厚度不同的部位,要采用不同厚度的垫块;严禁混用或乱用垫块;严格控制垫块的数量;同时还要做好钢筋工程的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钢筋绑扎完毕后,禁止在其上面压载或踩踏,若产生变形,要及时进行修复,钢筋产生移位变形后,保护层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满足使用要求以及确保安全性之外,对其建筑的美观以及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并落实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以及岗位培训,从施工工艺以及管理等多角度考虑分析,从而实现克服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明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1(8):132.
[2]蒙娇.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J].工程与建设,2013,51(4):512-513,564.
论文作者:蔡斌,黄祖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保护层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厚度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垫块论文; 砂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