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电力工程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方向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由于超/特交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有可长距离、大规模、高功率输送电的优点,所以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我国大规模大量同时用电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就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输入输出的电位形式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及超/特高带电作业中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的技术要求,以及对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方面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浅薄意见,希望对于正在研究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和从事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能够获得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超/交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一、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输入输出的电位形式
对于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电位形式的建立,首先要依据电路运作的实际情形来决定。其中带电运作活动的形式一共具有三个主要组成。在进行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运作活动时,等电体系的运作形式还建立在直流运作活动中应用最为普及的形式。等电体系在特高压活动中运行时,如果操作人员在500kv以上的电压环境中进行操作,将对电力运行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在此种情形下,电力输电人员要利用等电形式,来建立合理化的输出输入电位的确定,保证电力输出输入活动有效进行。对于等电位形式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形式。
(一)在电线路的底部位置,进行电位的吊动活动
在电线路的底部位置,进行电位的吊动活动,主要是利用等电电路的运作吊篮和牵引设备进行结合的工作。在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后,开展上下的吊动活动,从分运用电位的转换设备,把设备转入线路较强的环节进行运作。在运作这种形式进行活动时,如果对于模拟的操作在电线在0.5范围之上时,那么放电的装置就不在经过此装置。其中放电的数额,主要依据于电线线路的设备之间的绝缘长度。
(二)基于塔尖装置的电位输出
基于塔尖装置的电位输出,主要是利用电力工作人员,在塔不装置利用吊篮来进行电力电流的运作活动。在此活动中,电力故障人员用于电线的滑车进行应力开展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从塔部装置开展。
(三)利用横担位置进行电力的吊动
电力工作人员在同等电位环境中,利用吊篮装置在相同电位体系上进行电流的吊动工作,利用电力设备进行上下的电路线路的位置转变活动。这种运作方式和进等形式具有相反性。从安全角度来看,利用利用横担位置进行电力的吊动,具有极大的安全保障,运作人员的身体部位活动空间灵活性较大,不易造成人身伤害。
二、带电作业中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的技术要求
进入等电位开展电场强度测量、走线、检查金具和间隔棒等工作,作业人员要求穿戴1000kV的屏蔽服,经实验测量,此时人体体表的电场强度属于可接受范围,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还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受到侵害。作业人员在直流上作业时能够体现屏蔽服的优势。屏蔽服的内场强可以将电场内的离子流固定在一个安全数值内。±800kV的特高压直流试验线段的作业现场,过程与特高压交流线路相同,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不会感到任何不适,等电作业做完后安全回到地电位。与特高压交流线路相比异处是主要针对的是交直流输电线路当中特有的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脉冲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而这一作用能够有效突出屏蔽服的优势所在。其可以将电场内的离子流固定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同时将外界电场当中因离子流动而形成的电流阻挡在屏蔽服以外,使人体不会有电流流过。在电位转移时所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屏蔽服进行释放,从而确保自身安全。要以直流电场对人体的影响小于交流电场作为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场强度防护的标准,以此为前提条件,根据对比显示,在不同的交直流电场当中,人体局部裸露在外的电场强度和屏蔽服内电场强度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不同的脉冲电流下,屏蔽服导电手套与电位转移棒的用法和作业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当总离子电流在15~20μA内作业人员均够有所感知,而最高值也仅为120μA,更强的脉冲电流能量能够通过电位转移棒进行转移。特高压直流线路进行带电作业时,要结合诸多因素进行电位转移工具的抉择,电位转移能量和屏蔽服荷流容量都要考虑,所以电位转移是屏蔽服荷流容量的参考依据。这也属于防护用具的重要技术参数。为确保屏蔽服的阻挡效果,屏蔽服采用连体式结构设计,同时还要选择导电材料和阻燃纤维作为网状屏蔽面罩,确保人体裸露在外的身体不受到伤害。
三、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是带电作业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电压高、空间场强高,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相应增高,因此需对带电作业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安全防护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并验证适用于超/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用具。
(一)强电场防护
从带电作业电场强度测试结果归纳得出,当作业人员处在塔上不同的位置及进入等电位的过程中,其体表电场强度及周围电场强度不断变化,其变化规律是:
1、作业人员在登塔过程中,随着攀登高度的增加,与带电体的距离逐渐减小,其体表电场强度逐渐增高,在与相导线等高的位置处达到较大值。
2、在绝缘子悬挂点的横担端部作业处,作业人员的体表电场强度值较高。
3、作业人员从塔体接近带电体时,头顶和手尖电场强度较高,胸部电场强度较低。
4、等电位时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值。对于直流合成场的人体效应,一般认为同一电场值下直流影响效应小于交流,即人体对直流场强的感觉没有交流敏感,从严考虑,针对直流输电线路的作业人员的场强限值按照交流的标准考虑。
(二)电位转移电流防护
在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时,作业人员与导线之间将形成电容放电脉冲电流,这一脉冲电流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大。作业人员电位转移过程中,人体与导线间的电位差超过它们之间空气间隙的绝缘强度后会产生电弧放电,放电电流呈现出明显的脉冲电流串波形特征,正、负极性脉冲电流相互交替,一次作业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脉冲串以及多次重复作业过程中电位转移电流波形存在分散性,这与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速度、导线布置以及接触高压导线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三)防护措施
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遵循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1、等电位作业人员须穿戴带电作业专用屏蔽服,与周围带电体及接地体的距离须满足要求。进出等电位时的最小组合间隙须满足要求。
2、地电位作业人员亦应穿戴专用屏蔽服,使用绝缘操作杆时,绝缘杆的有效绝缘长度须满足要求。在绝缘子两端悬挂支、拉、吊等绝缘件时,绝缘件的有效长度须满足要求。
四、结束语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运用解决了我国大规模大量同时用电的问题,保证了电能运输的效率。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输电大国,与这种输电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今后我国也会大力推广这种技术。不过特/高压的作业环境是相当危险的,工作人员要努力学好作业知识,掌握作业步骤,积累作业经验,明白这种输电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作业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军燕,田磊.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J].工程技术(全文版):00118-00118.
[2]赵国胜,杨世挺.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23).
[3]李辉,童诚,邹德华,et al.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分析[J].通讯世界,2014(13):56-57.
论文作者:于智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作业论文; 电位论文; 电场论文; 人员论文; 线路论文; 电流论文; 屏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