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规划设计院 辽宁瓦房店 116300
摘要:地质灾害是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建筑物的天敌,可以说地质灾害对于建筑和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在建筑中,工程师不仅仅要注重建筑物的美观以及实用功能,更要在防震功能抗震功能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结合抗震中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务必在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做到结构的加强以及灵活性、强度化。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
引言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地震的发生,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要高度的重视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地震的危害降低到最低,从而保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1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地震灾害是使建筑物损伤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如此,地震灾害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地区人口密集。与此同时,一幢幢高楼大厦也开始不断涌现。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性,但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无法精确地判断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便提前做好防护准备。所以为尽可能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发生地震时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建筑物上,建筑工程中的防震设计十分必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加入防震设计,会使建筑本身具有很好的稳定和安全性。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使建筑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明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念的问题
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的原则就是大震不倒(指连续倒塌)、中震可修、小震不裂。发生地震的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破坏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及时在设计时使用了非常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会使得墙体吸收大量的地震产生的能量,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容易受到损伤,这种形式走不通,就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大面积的位移变形从而抵消相对的能量,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实际的对建筑结构进行严格的分析,从而对建筑的关键部分进行人工的干预抗震的设计,将地震薄弱的位置进行不断的加强,从而使得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需要合理和科学的验证,当前主要有建筑抗震模型进行抗震试验、建筑的地震反应监测、建筑震害分析研究三种方式。只有合理、科学地对抗震设计理念进行验证,才能明确知道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及需要改进之处。然而当前已完工的建筑很少会为研究建筑的抗震能力而安装各种监测设备,专门为进行检测而修筑建筑设施又消耗巨大。地震具有不可预测性,已发生地震的区域,很多建筑结构形式往往应用抗震设计因素较少,验证价值不高。因此通常对建筑抗震模型进行试验来验证抗震能力。然而通过软件对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的精确程度值得怀疑。近年来国际上多次对不同类型的抗震结构进行盲测试验,不仅不同分析软件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即使使用相同的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此外忽视抗震模型与真实建筑间的构件尺寸效应及加载时间效应的影响也使试验与真实状况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的可行性、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3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同的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这些地震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些损失大多数都是由于现存的建筑的抗震性不高所造成的。目前,很多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能够对抗震设计进行高度的重视,也没有在设计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抗震设计,这就从本质上导致了施工中没有对抗震施工进行重视,尤其是在改建的建筑中,更加忽略了抗震设计,为建筑结构安全性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这就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设计时,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抗震规定,对抗震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措施,能够使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建筑结构中的防震设计
3.1充分地质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抗震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抗震结构中的选择,如何合理的科学的选择建筑结构,是最终工程整体抗震效果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好的结构选择可以让建筑的整体性得以保障,促使抗震性能的增强。在建筑中,加设抗震线可以让人们的生存概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增加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选择延性优良的原材料设置一条抗震线,再选择其他适合抗震设计的材料和构件设置更多的抗震线。设置多道防线的优点是,它能有效地缓冲地震的影响,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减少损失。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地震灾害不仅是影响建筑物的唯一因素,而且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受到多重应力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还应注意其平衡性、结构构件的合理分布,避免多应力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如果建筑物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不仅会发生地质活动,还会产生结构荷载和空气影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地震灾害造成的其他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全面保证建筑物主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预防和控制地震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水平。
3.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主要的材料就是承重材料,相关的材料对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想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就需要在选择相关材料时,要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来说,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选择延性良好的构件,并选择高强度的材料,而满足这一条件的材料就是钢结构,根据以往地震发生的实例来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比较好的,但是钢结构需要的成本比较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比较好,造价也比钢结构低,能够发生较大的抗侧能力,具有一定的延性,但是这个结构也有一定的缺点,如果地震发生的时间比较长,就会使得构建的刚度随着裂缝的不断增加,将混凝土击碎。在施工方面来说,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比较容易施工,但是构件接头的强度比较低,所产生的次应力也比较低,使得整个结构的整体性比较低,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建筑材料。
3.3培养防震结构建设意识,加强防震施工管理
防震建筑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周期长,涉及问题多,工程要求高,防震施工阶段长,施工质量要求高。因此,我们要充分遵守设计要求,选择专业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建设,防止施工方外包,即使外包,也要对其施工队伍的质量、技术水平等进行验证,确保施工质量。最后,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按照现代规划统计方法,制定详细的表格,严格检查各施工过程和接口,做好内部审核、验收、检查、监督和控制。在实际施工中,应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的一致性。
结语
在地震灾害中,由于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地震灾害具有的强大的破坏性,促使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上务必要针对抗震的相关性能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要结合实际情况中的各方面因素,强化建筑结构保障整体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稳定向前。
参考文献:
[1]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2]朱克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65+70.
[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论文作者:许兴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4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论文; 灾害论文; 性能论文; 发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