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碎片化”学习研究
孙依晨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习方式逐渐呈现碎片化特征。以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传播碎片化知识的主要媒介。本文结合传播学,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碎片化学习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碎片化学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朋友圈;互联网;碎片化学习;社交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与通讯工具的发展,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出现及大量普及,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类软件也相继兴起,微信更是以其强大、独特的功能设计吸引了众多的用户,
自开播以来,《香蜜沉沉烬如霜》这部本不被看好的仙侠剧频上热搜,杨紫在剧中扮演的锦觅:精致的巴掌脸,粉嘟嘟的嘴唇,纤细柔软的身材……这还是那个土肥圆的傻妞吗?从骨子里透着一股土气的“小雪”逆袭成仙侠剧古装女神,杨紫的变美秘籍是什么?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类软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微信主要功能之一的朋友圈,更是集日常交际与互动、生活记录与分享、商业广告与盈利、文化宣传与传播等功能于一身,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忠实粉丝。人们除了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记录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朋友交际互动以外,还可以在微信朋友圈进行碎片化学习,进行碎片化知识的分享、阅读、传播,人类开始进入碎片化学习时代。
微信具有强大的公众平台,每个公司或机构、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开通公众号和订阅号,而微信公众号除了信息的实时推送以外,更大程度上是通过朋友圈实现信息的扩散与传播,由于微信朋友圈具有使用率高、分享率高、传播性强、受众量大、内容新颖等特点,使得其成为碎片化学习最便捷、最主要的方式与平台,每天都有无数人通过朋友圈进行碎片化学习。
一、碎片化学习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关于碎片化学习,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定义。一般来说,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现代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学习需求,利用现代各种新媒体,利用零散的时间和空间,学习零碎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碎片化学习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性学习、正式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深度、学习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学和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非正式”学习。
微信朋友圈碎片尽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浓缩性,也往往能吸引学习者的目光。但是这种碎片化知识是不成系统的、不完整的,不成结构的,不完整,不严谨,不全面的,它往往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是一些简单事实的罗列,而没有逻辑的推演过程,它往往告诉我们事物表面的事实,但却不会解释隐藏在表面背后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它往往扩充了我们获取知识的宽度,却忽略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深度,长此以往,我们获取的知识往往是浮于表面的一些事实,这样的知识是孤立的,缺乏系统性、结构性的。这种碎片化知识破坏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长此以往,就造成一种我们貌似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一)学习内容的碎片化
传统的学习往往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阶段性、系统性等特点。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人们的时间往往是分散的、零碎的、分割的。与此同时,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在任意时间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学习。而功能强大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很多人交流、进行碎片化知识获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据最新数据显示,超过 3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4小时以上,接近7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1小时以上,45%以上的微信用户拥有超过200名以上的好友。在这其中,除去聊天的时间以外,其他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刷朋友圈,或窥视别人的生活动态,或进行碎片化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时间的碎片化
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平台,随时推送和阅读各种知识碎片,这些知识碎片往往短小精悍,概括性极强、内容个性多样、标题新颖,夺人眼球,且会在短时间内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吸引众多人去点击阅读。与传统的系统性的学习相比较,由于知识的载体与传播媒介、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不具整体性和关联性,以往系统的知识被人为地分割为多个失去关联的部分。这就使得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条理性、完整性被破坏、被弱化。
整理最终形式为3×1,两者结果相等.而3×0.1则可理解为3×1的十分之一.反之,3×0.1的含义可表示为3的十分之一(而不仅仅是3个0.1).任何整数与小数相乘,都可适用于此变形.
(三)学习空间的碎片化
在1621秋季,他们收获了大量的玉米、大麦、豆类和南瓜。殖民者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事情,所以计划了一次宴会。他们邀请了当地印第安酋长和90名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把鹿和火鸡及殖民者提供的其他野生动物一起烤制。殖民者学会了如何烹调蔓越莓和不同种类的玉米和南瓜。在这第一次的感恩节,印第安人甚至带来了爆米花。
(四)学习思维的碎片化
学习知识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空间的碎片化,又导致了学习思维的碎片化。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热衷于纸质书籍、报刊的学习,因为书本这种线性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且携带不便。而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学习都是开放式的、免费的,人们只要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朋友圈进行碎片化学习,但是这种碎片化学习由于知识的不完整、学习时间不固定性,往往容易造成我们思维的固化,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度、广度都不再具有连续性、深刻性、创新性,我们的思维被切割成一个个思维碎片。
二、微信朋友圈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目前,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在闲暇之余学习的重要方式,相比较传统的系统性学习,这种朋友圈碎片化学习有自己的一些优势。
(一)资源丰富,图文结合,能够吸引微信使用者的阅读兴趣
网络的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大数据时代,这是一次巨大的时代转型,
与传统的学习相比较,这种碎片化学习的时间往往没有固定的时间阶段,不受时间的限制,具有时间上的零散性、任意性、随时性、灵活性、个人差异性等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在工作、休息、走路、上卫生间、吃饭等任何时间阶段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碎片化学习。同时,微信公众号可以上传语音朗读与配乐,这就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在闲暇时刻,通过耳朵就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
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发展不成熟的时候,人们学习的地点主要是在教室等比较固定的场所,而现在,人们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等教学场所,可以是在世界上的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任何场所,比如咖啡厅、家里、卫生间、办公室、餐厅等。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一虚拟网络社区,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任何场所进行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与信息的获取。这种学习空间的碎片化,具有广阔性、多样性、随意性、个性化等特点,学习空间的固定性被打破,学习群体的固定性被打破,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一种非正式场合的非正式学习。
人们每天都会透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样,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每天也会出现各种碎片化微资源,这些知识碎片往往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文字描述,有精美的配图,有短小的视频和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人们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同时,这些碎片化知识一般都是当下人们最感兴趣或最关心的信息,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微信朋友圈使用者的阅读兴趣。
(二)具有灵活化、个性化、随意化等特征
碎片化学习所具有的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空间的碎片化,使得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学习灵活可控,人们可以利用学习、工作以外任何的闲散时间、零碎时间(诸如:走路、等公交、坐车、吃饭)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碎片信息的学习与获取。同时,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知识具有开放性、无规则性、不固定性,使得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学习具有跨领域、跨学科的特点,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由选择各种学习内容;再者,微信朋友圈的这种碎片化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设置,因此会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
(三)信息的获取更加高效
1.5.1 置管部位 外周静脉留置针可以选择颈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根据相关报道,颈静脉CRBSI发生率较高;下肢静脉易引起静脉血栓,不宜静脉留置针,仅仅一次性应急穿刺短时间使用,输液完成后拔除;上肢静脉是外周留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9]。
三、碎片化学习的负面影响
尽管微信碎片化学习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捷,但是这种碎片化学习依然存在很多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微信碎片都具有短小精悍、概括性强、且标题总是非常新颖,一方面能极大的提高碎片的点击率和阅读率,一方面,由于这些碎片的短小精悍,又满足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在零散的闲暇片刻就能获取海量信息和资源,信息的获取更加多样和高效和便捷。
(一)微信碎片化学习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关联性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从2013年开始,选定西乡大岭沟、勉县吴家湾、南郑陈村和黎坪、略阳接官亭和白雀寺等地大樱桃园中多年不挂果的放任树进行整形修剪改造试验示范,累计改造面积200余亩,1.21万株。对整修后的放任树实施科学的肥水管理,枝梢花芽形成快,2015年就开始挂果,2017年单株产量10 kg,2018年达到20~25 kg,平均株产 15 kg,折合亩产420 kg以上。现将大樱桃放任树整形修剪、促花促果技术总结如下。
(二)微信朋友圈海量的碎片化信息造成人们阅读疲劳,无效阅读增多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和低门槛,众多公司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碎片,人们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其他社交软件的链接。因此,我们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知识碎片,这些海量的知识碎片一般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内容也紧跟当下社会热点和潮流,众多有益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导致我们无法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和阅读,我们对于这些信息,往往是全盘被动接受,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时间、经历、热情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身上已经背负了太多的生活压力,每天还要被淹没在这种海量的信息中,阅读大量自己不感兴趣、不需要、没有营养价值的碎片,使得人们产生了阅读疲劳,与此同时,无效阅读也大大增加。
(三)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知识往往不够专业,甚至出现错误信息,个人主义色彩浓重
首先,微信朋友圈的很多碎片化信息都是个人推送的,这些信息推送者文化程度往往参差不齐,推送的信息往往个人主义色彩浓重,比较片面化,缺乏思考的深刻性、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甚至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其次,微信朋友圈的碎片信息往往涉及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很多网友会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但是这些观点和言论尚且没有通过专家和学者的论证,不具科学性和权威性,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人们理解的困难和错误。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打破了传统的选取模式,原则上以培养基本护理能力选取内容;以培养护理职业素质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选取内容。
(四)微信朋友圈的一些虚假的碎片化信息破坏了社会和谐,加剧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秩序的建立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资源的重新再分配,公民权利权利意识的增强,个人权利与自由得到充分的提倡与保护,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冲突与矛盾也愈演愈烈,一些网民或群体,为了引起关注,争取利益,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往往隐瞒事实真相、夸大事实、捏造证据,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扩散一些虚假信息,很多人在不了解事实真相、来龙去脉的时候,就迅速传播和扩散这些虚假信息,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恶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经济政治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综上所述,尽管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学习有诸多优势,但依然存在很多弊端。诸如微信朋友圈等碎片化学习只能是传统系统性学习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系统性学习,长时间沉溺于这种碎片化的“浅学习”、“浅阅读”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就会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我们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眼光就会片面化、孤立化,长此以往,我们的思维就会简单化、固定化,从而失去深度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活力。
面对微信朋友圈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一是要加强系统性学习,对于微信朋友圈碎片化知识尽量有选择地进行学习,避免完全沉溺于这种碎片化知识的汪洋之中;二是对接触到的碎片化知识进行再加工、再补充、再丰富,做到“零存整取”。微信朋友圈中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再加工”,运用科学方法把碎片化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三是完善微信平台,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号发文监管机制。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微信碎片的搜集、整理、发布一般是由网民直接操作,缺乏相应的门槛和监管机制,造成了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信息真真假假,质量良莠不齐,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建立健全微信平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信朋友圈碎片化知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美]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001-045.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4-297.
[3][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5-98.
[4]王佳丽.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心理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7,45(2):112-115.
[5]史述龙.大时代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J].经济师,2015(7):286-287.
[6] 刘赛娜.微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研究[J].信息化教育,2016,18(9):137-138.
[7]王承博.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27-30.
[8]高镁琪.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7(23):20-21.
中图分类号: G40-0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1047(2019)01-0066-03
DOI: 10.3969/j.issn.1672-1047.2019.01.16
收稿日期: 2019-01-06
作者简介: 孙依晨,女,甘肃平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学、网络文化。
[责任编辑:何玲霞]
标签:朋友圈论文; 互联网论文; 碎片化学习论文; 社交平台论文;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