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岐山县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论文_樊辉

浅议岐山县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论文_樊辉

岐山县北三抽水管理站 陕西宝鸡 7224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成为群众最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本文以渭河岐山段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水生态景观成功实践为例,从河流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重要作用、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流生态治理的技术四个方面做以阐述,旨在倡导全民重视、加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河流尾闾,提升环保意识。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工程实例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古称“西岐”,为宝鸡市市辖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宝鸡市城市副中心。全县共9个镇101个行政村,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蔡家坡经开区。地域南北长53.5公里,东西平均宽30.5公里,总土地面积856.45平方公里。总人口 48万人。岐山县隶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石头河、麦李河、同峪河、韦水河、七星河、苜蓿河、祝家河等,县内河道总长度222.4 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渭河自岐山县蔡家坡镇岐星村西南入境,从蔡家坡镇龚刘村东南出境,县境内河长9.6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该河系多泥沙,河川比降小,河槽变迁大。其余河均属渭河一、二级支流。

渭河岐山段南北两岸长 16.4公里,昔日荒草遍地、黄沙漫天,曾是群众的“伤心河”、区域经济发展的“挡道河”。面对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善于创新实干的岐山人民,勇敢地挑起渭河综合治理的重担,用苦干、实干、巧干,以忘我的干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 2011年 5月起,历时六个春秋,将全段建成了百年一遇的高标准堤防,将河堤路建成旅游观光和防洪保障兼备的畅通大道,对河滩进行了颠覆性治理。重点突出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观赏性、多样性、文化性“六大特色”,建成了河流景观带、滨河休闲带,城市休闲区、原生态保育区、芦苇核心区、水质净化示范区,水生植物繁育基地“两带四区一基地”。十里芦苇生态景观长廊,已形成 40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被树立为全省的样板,成为渭河陕西段全线整治的一张靓丽名片。2014年 9月,渭河岐山段被确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景区内建成的 4个大型湖泊,依次被命名为尚善湖、尚贤湖、尚德湖、尚健湖,工程体现了周礼文化气息。渭河风景区的建成,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升了蔡家坡小城市品位,满足了沿岸群众亲水娱乐、运动休闲的愿望,带动了沿岸三产服务业的快速聚集和发展。风景区已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渭河生态建设的典范。2015年 7月,岐山县被授予全省“渭河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6年 12月,岐山县在全市第一家通过了渭河综合治理 9个项目的竣工技术预验收。陕西省首届“美丽渭河动起来”自行车联赛首发站比赛在岐山开赛。河堤南北,绿岸与银色河流交相辉映,宛若一幅油画,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感受到了岐渭水利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2.目前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岐山县是一个多河流县城,河流类型较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岐山县也不例外。水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任意排放、河流硬化、人为侵占河道等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直接而剧烈,使河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有的甚至已严重影响到区域生态安全,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来看,很多河流流域开发程度已大大超过生态承载力。水资源过度开发已导致的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现象已屡见不鲜。从水环境状况来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河流水环境也正面临巨大压力,形成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叠加、新老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态势。据调查显示,河流地表水已总体呈现轻度污染。从河道生态功能来看。闸坝枢纽建设破坏了河流连续性,中断了上下游能量和物质传递。水库控泄改变了河流水文过程,使鱼类“三场”遭到破坏;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使河流“硬化、渠化、白化”,阻断了河流生态系统与周边的联系,破坏了生物栖息环境。据统计,近20年,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种类增加,平均每年都有物种被列入濒危等级。另外,传统的河道整治还使得自然灵动的河流景观变得呆板、单调,河流生态系统正逐渐失去景观与文化功能。从河流生态现状来看,当前对河流生态的治理技术引进和应用国外的较多,加之起步较晚,缺乏河流生态数据,照搬国外技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尚需加强河流生态修复过程的机理研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开发适合不同类型河流特点的生态修复方法。因此,河流的水生态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已迫在眉睫。

3.河统的重要作用

河流生流生态系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息息相关,是河流内生物群落和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也是河源、河道、河岸地区、湿地、河口等组成的复合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一是具有栖息地、通道、汇源、屏蔽和过滤等功能。河流首先是生物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命所必需的要素。二是河流是能量、物质、生物流动的通道,还能为其周围流域提供生物能量和物质,并不断从周围流域吸收生物、能量和物质,体现出源和汇入的功能。三是河流还能阻止或过滤能量、物质和生物运动,并未土地利用、植物群落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边界,具有屏蔽和过滤作用。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能为人类社会供给资源,提供和调节生存环境,并具备文化、美学娱乐等作用。四是河流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实际上就是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4.加强水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日益严峻的河流生态环境形势,从2003年开始,水利部全面安排部署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逐步实施部分城市及河流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8年年初,我国提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大战略思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年9月又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和重点任务,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全面的绿色转型,彰显了国家实现绿色变革,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

生态文明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水生态文明就是正确处理人与水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水资源能支撑、水环境能容纳、水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对于河流的治理不应仅仅是关注防洪、污染等某一方面的单一治理,也不是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简单保护,而是兼顾防洪、水资源、水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的综合系统治理。因此,河流治理应该是考虑河流的社会要求和自然属性,在采取必要的防洪抗旱措施的同时,充分考虑河流治理措施与河流自然规律、动植物生息环境的协调性,将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小,对那些生态功能受损河流有针对性地逐步进行恢复,最大程度发挥河流综合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共存。

5.当前成熟的河流生态治理的主要技术

以生态理念实施河流治理和修复,需要从护岸、水边环境、河道、建筑材料、水质和滨水景观等方面入手,主要技术及要点归纳如下:

5.1生态护岸技术

岸线布置应考虑原有河滩洼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岸坡保持或设计出或陡或舒的多样性,并有一定的凸凹起伏,以营造不同的滨河水流条件和环境。岸坡采用多孔质材料,满足岸坡植被的生长需求。根据冲刷条件可采用天然植被护坡、土工织物护坡、石笼、雷诺护坡、干砌石、生态混凝土、混凝土框格砌块等生态护坡方法。岸坡治理后进行覆土绿化,必要时可用生态地毯、土工网等防冲技术来辅助岸坡绿化。

5.2河道治理

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尽量避免梯形断面的僵化处理,保持河岸线忽宽忽窄的不规则变化,避免裁弯取直,保护河流的蜿蜒灵动,既能营造多样化水流,提供多样的生息环境,又能增加河流储水和流动能力,收到理想的防洪效果。因防洪需要而必须扩大河流断面时,可将现有河流断面垂直向下平移,既可保证过水断面面积,又能尽量保留河流原有风貌。

在土地资源相对富余和防洪允许的条件下,不刻意加固水边区域,保护好河流滩地,形成变化的水陆过渡带,依靠河流自然能力塑造主河槽。

在河道中心或两岸的凹陷部位配置天然石块,保护或人工营造出深潭、浅滩和岸边死水坑,形成富有缓急变化的水流,既能使河流达到最佳自净效果,又提供了多样的生物栖息环境。针对闸坝等阻隔型工程,通过鱼道等措施保持河流纵向连通,保护河流的通道功能。

5.3营造河边防护林

规划足够的用地来保护和营造河边防护林。河边防护林除了能够遮阳避日,还是哺乳类、鸟类、昆虫的通道和栖息地,并能为鱼类提供食饵。同时还能降低汛期河岸附近流速,保护河岸。在营造河边防护林时需要通过水力计算,校核其汛期防洪影响。

5.4材料的选择

生态型河流的治理尽量利用土、石料和木材等本地的自然材料。实施生态护岸工程时必须保留现场表土,以创造植物再生的基础。滨岸带植物品种原则上使用该河流和水系原有物种,回避外来物种和引进物种。另外,河流上、中、下游床质是不同的,当地生物已适应本地河床质的栖息环境,所以在河道整治时,床质石料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保持原床质。

5.5水质净化技术

治理水体污染关键是截断污染源头,再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实施相应的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措施。按照水质净化技术实施位置,水质净化技术可分为异位净化和原位净化两类。水质异位净化技术也称分离净化,是在河道周边利用人工湿地、快速土壤处理系统、渗滤净化等实施的旁路净化措施。水质原位净化也称直接净化,是在河道内实施的水质净化技术,包括人工打捞等物理方法,也包括向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等化学方法,还包括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生物膜、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等技术。由于原位净化具有就地净化、不占土地的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应用前景广阔。

5.6河流景观建设

自然美丽的河流景观体现的是多样化的河流内动植物良好的生存栖息状态和人们对于水域及周边空间的审美与休闲要求,并能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河流景观建设包括岸线形状、护岸形式、护岸材料的选择、护岸材料的纹理和亮度、滨岸带植物配置、河岸休闲娱乐空间、亲水活动空间、近岸水生物配置等。

6.结语

因此,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与修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既是现实的紧迫要求,也是长远的战略任务,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今后应进一步推进河流水生态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浩'唐克旺,杨爱民,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

[2]林济东,武汉市水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A]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防洪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2008.

论文作者:樊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浅议岐山县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论文_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