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京津冀论文,空间布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京津冀一体化和空间布局优化成为京津冀合作的必然选择。我们应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北京市功能的疏解,促进天津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移,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 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环境,创造安全、舒适、便利的良好人居环境为前提,以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带动中国北方经济,进一步辐射东北亚,成为支撑与联系国内外各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都市圈、城市群和范围更大的经济区。 (一)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 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壮大,都不是一个城市所能独立支撑的,城市与区域之间依靠天然的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构成了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1](P276)通过合理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各个城市和地区能以各自经济利益的实现来获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区域经济效益。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为了京津冀区域各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京津冀应该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为总体目标,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冀各市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只有快速提高自身经济实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的层次 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必然导致经济活动方式和经济内容的改变,促使不同地区之间商品的交换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使不同地区之间结成一种互补和竞争的关系。要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确定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确定重点产业在不同城市的主攻方向。目前,京津冀产业合作主要以垂直型分工为主,即以一个或多个制成品为核心建立相应的与之互补、依附性强的产业合作,这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主要方式。未来应着力推动这种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过渡,并进而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变。 北京市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显著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要注重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力,稳定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文化传媒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空间较大的旅游会展、中介咨询等潜力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发展以软件、研发、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从长期来看,应把批发、物流配送、石化、汽车、一般机械制造、建材及其他传统产业转移出去。 天津市要建设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中高档轿车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环保经济型轿车、石油、钢管、装备制造和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互促进的服务业,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和综合商社,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联运体系和快速物流集散网,大力发展物流会展业,建立和完善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发挥金融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从长期来看,应把单纯制盐、纯碱、钢铁、一般机械制造包括汽车零部件和一般化工转移出去。 河北各市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产业和功能性城市。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工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推进传统材料向新材料产品的转换,原料初加工向精深产品制造的转换;巩固提高优势加工制造业,培育和增强医药、机械装备、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加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发展以信息、金融、会计、咨询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积极发展需求潜力大的物流、房地产、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三是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三)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为降低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大量相关企业以主导产业链为基础,在特定的地理范围集中形成有机的产业群落。京津冀由于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政,不仅不同行政区内布局分散,即使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很缓慢,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企业集中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发展循环经济,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过去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同时,竞争能力的培育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由过去单纯强调加工制造等生产环境,转变为统筹市场调研、研究开发、加工制造、经营管理、采购环节、信息整合、市场开拓等各个价值增长环节。企业一方面存在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组织模式趋向扁平化,大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虚拟生产网络正逐渐形成,企业联合研发趋势突显。京津冀区域应紧跟这些世界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步伐,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产业价值链构筑。 产业链上各环节存在严格的配比关系,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产业链前后环节之间吸纳处理链条上输送的产品能力不协调,就会影响产品在链条上的顺利输送。京津冀区域中钢铁、石化等产业,目前仍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它们对产业链上下游分工与协作有比较强的要求,一方面要从产业对产品、工艺路线、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出发,在新建企业布局中合理确定项目的区位、规模、配套基础设施,消除由于不合理布局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存在的不合理布局现象,应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过程中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切实消除行政体制的影响,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的要求,合理进行上下游的合作。对于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链条长、分工合作潜力大的产业,应进一步推动这类产业在京津冀区域内部的合作,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大力延伸农产品、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产业的生产链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促进不同城市、不同发展水平区域能够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中获得各自的经济利益,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寻求更多的分工与合作机遇。 京津要加快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提高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京津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区域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增强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京津要继续做大做强研发和配套服务环节,重视产业价值链中利润空间大,但又不与河北省产生竞争的高端环节,通过发挥京津售后服务的优势,将区域制造业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提高京津冀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能力。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 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角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经济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1](P280)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的城市体系。① (一)打造“一轴两带”,形成“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 在京津两市之间,河北廊坊近年来发展迅猛,北京亦庄、天津武清借助开发区的各种优势,集聚了大量产业,城市连绵区的雏形已经显现,京津主轴进一步强化。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河北产业重心东移、曹妃甸重化工园区的建设,在渤海沿岸,一个临海产业发展带正在崛起。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将京广线规划为全国的发展轴②,如把“京广线”比作中国的“脊椎”的话,从邯郸到北京的北段则是中国的“颈椎”,背依太行山,面向大平原,“一轴两带”共同构成“Z”形空间发展轴线。 1.京津塘发展轴 京津塘发展轴西起北京中关村,东至天津滨海新区,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轴;沿线分布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通州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园、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园、天津逸仙国际工业园、武清新技术产业园、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兴埠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沽海洋高技术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集中了京津冀地区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该区域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以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纽带,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带动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该区域将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密集带。但该轴有发展成为都市连绵区的趋势,因此,在规划上应强制保留农田、林地和湿地,防止城市“大饼”继续蔓延。 2.滨海经济带 滨海经济带北起秦皇岛,南至沧州,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滨海新区与沧州,处于渤海海岸线的中间区段,区位条件优越,拥有众多港口,腹地广阔,对外联系便捷,具有发展重化工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未来将依托沿海港口优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向沿海地带转移,吸引更多的产业向该经济带集聚。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化工(以天津滨海新区与沧州为重点)、钢铁(以唐山为重点)、造船及装备制造(以天津滨海新区和秦皇岛等为重点)、能源(以沧州与唐山为重点)等临港型工业,发展进出口贸易、保税加工和物流业,形成我国北方主要的钢铁、化工、能源和物流基地。 3.京广北段经济带 京广北段北起北京,经保定、石家庄、邢台到邯郸。该经济带位于京津冀中南部地区,以京深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为纽带,与北京、天津的联系非常密切,易于接受北京、天津的辐射。该经济带具有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科技人才优势、产业基础和有利的区位条件;因此,要发挥加工制造业的现有基础与地缘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制造业转移,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强与京津在资源开发、资产联合、产品协作配套等方面的合作,加速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医药、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形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医药生产基地、纺织基地与食品饮料生产基地。 (二)构建“京津石”大三角,变“双城记”为“三城记” 鉴于唐山、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已成为京津两市的卫星城,受到两市强烈的辐射和影响,上述城市的消长取决于两市的辐射力。尤其是保定和唐山,其辐射区域和京津两市几乎完全重合,本身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已经很小,其本身的发展也受到京津两市的巨大拉动,因此,“京津唐”、“京津保”、“京张承”等空间组合的内聚力增强,外部力量却显不足。而石家庄市介于京津两市辐射区的边缘,既能接受京津两市的辐射,又有自身广阔的腹地,具有要素集聚和规模扩大的潜力,应发展成为仅次于京津的大城市,成为京津两大都市的二传手,向冀中南地区辐射,带动冀中南地区的发展。石家庄市的快速发展,将使京津冀区域的“两极”变为“三极”,变“双城记”为“三城记”。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居京津冀的中心地带,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是以医药、纺织、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石家庄具有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基础条件,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客、货运中转站,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环京津地区最大的货运空港。石家庄火车站是全国三大货物编组站之一,民航机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石家庄要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全面振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冀区域“第三极”。 (三)形成四大产业区 京津冀地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钢铁、汽车、化工等产业集群,造船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正在发育形成中。从现实优势和未来发展看,应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带的基本框架,积极培育四大产业区。 1.环京津装备制造产业区 该产业区包括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张家口等市。汽车、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等四大产业是今后的产业发展重点。应依托京津光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唐山的钢铁生产优势发展大型加工中心。为适应大型重型装备向沿海聚集的趋势,应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进行航空航天设备、成套水电设备、火电设备、大型变电设备、地铁和城市交通设备的制造等。由于土地、水等资源的缺乏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限制,京津不可能有完备的、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和协作配套基地,廊坊、保定和下属县级市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吸纳和集聚京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接续产业,形成现代制造业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逐步建成环京津高新技术和外向产业集群。 2.渤海湾重化产业区 这一产业区包括唐山市、天津滨海新区和沧州市,位于渤海海岸线的中心地带。从区位条件和港口条件看,这一产业区正好符合临海型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并同时具有发展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水产品、盐业及盐化工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一产业区,最具绝对优势的是其拥有的海上交通与运输资源,天津港的吞吐量已名列世界前10强,唐山港、秦皇岛港、沧州港等港口的吞吐能力也逐步提升,已形成服务于华北、西北的组合港,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货运通道和对外口岸。 因此,秦—唐—沧临海产业发展良机不容错失,借助沿海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有序、有效的生产要素合理东移,促进沿海经济、海洋经济开发,逐步形成以临海产业为主体的外向型能源及重化工产业基地。 3.冀中南能源轻工产业区 该产业区以石家庄为核心,包括邯郸、邢台、衡水,定位于能源轻工制造业基地。这一区域既是京津辐射的边缘区,又是华北平原的核心区。一方面,应发挥石家庄的优势,构筑河北南部区域的自我循环;另一方面,以低梯度产业为主与京津地区形成良性互补,沿京广、京九铁路和京珠、京深高速公路进行特色经济开发。京广沿线重点发展能源、建材、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京九沿线立足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高级化,着重体现县域经济特色,建设纺织、皮革、羊绒羊毛等轻型加工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发展现代农业。 4.环京津生态旅游产业区 该产业区包括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西部山区、京津北部山区。应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其相应的功能定位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建成京津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要发挥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域内农用化学物质影响小的特点,满足京津对传统的牛羊肉、天然错季蔬菜、绿色食品、洁净食品的需求,成为京津鲜、活、绿色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二是建成京津核心区的绿色生态屏障。三是大力发展山水型生态休闲旅游业。张承秦地区旅游业只能说是初具规模,还有较大发展潜力,应借助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景点的开发与整合,加快与京津旅游的项目对接、资金对接和市场对接,延伸“旅游产业带”,建成京津的后花园。四是发展和承接京津无污染、对环境要求高的产业,如装备制造业、云计算、金融后台服务、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制造等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 三、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推进京津冀的产业联合与合作,逐步提升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层次,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将是一个诸因素长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积极发挥规划先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发挥经济主体作用,实现产业的延伸和对接。 (一)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1.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 从实施京津冀区域规划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环渤海和东北亚合作出发,建立高层次领导机构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促进区域发展与合作的必要条件,也是近年以来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经验。 2.建立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应由京津冀各市市长共同组成,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高层领导会议制度,探讨各城市发展思路的对接,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重大问题,对跨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进行决策;制定共同发展章程,形成规范的对话与协商制度。联席会议主席既可由北京市市长担任,也可由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市长轮流担任。市长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负责落实联席会议所作出的各项决策。办公室设在北京或设在天津滨海新区。各市的发展改革部门是市长联席会议决策的具体执行者,要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有关信息,及时反映合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开展联合推介活动。 3.制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 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指的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基础之上针对本区域特点所制定的专门政策。它需要在国家区域政策对于本区域基本定位的基础上,依据本地区的基本特点再进一步采取的地方化行动,以指导区域经济合作深入进行。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实现政策目标的明晰、政策过程的民主、政策内容的系统、政策手段的创新。区域合作章程则是较为具体的行动纲领。合作章程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个区域的利益,又要根据京津冀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设立京津冀合作基金,按各市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在严格的产业效能和用地指标要求下,一些占地大、耗能高的企业必然要向其他地区转移,但产业转移受转移成本、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轻易搬迁和转移,因此,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家应支持转入区的地方政府在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随着京津冀产业链协作关系的加强,应尽早在利益分享机制方面加快改革实验步伐,以推动跨区域合作的开展。 (二)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合作,要求交通等设施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京津冀各市政府要加快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构筑网络化的交通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加强区域中空港之间、海港之间及空港和海港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本区域内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与共赢。 涉及区域联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研开发、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需要各市政府财政予以支持或全额支付。通过这些项目的组织和建设,培植区域合作基础,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地方经济的狭隘观念。当然,财政投资只能作为一种先导性资金,要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到跨区域的经济合作项目中,使区域合作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内在利益联系之中。 (三)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需要以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及各城市功能的相对错位发展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市场和企业自下而上的力量为主体,以政府自上而下的作用为主导,全方位开放,多层次融合,进一步发挥京津冀的各种优势,释放经济潜能,实现各城市合作共赢,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核心区和辐射区域,但作为城市群的一部分,每一个城市都必然要承担城市群的一个或若干个特定的功能,因此,每个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相对明确的功能与定位。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动因在于各城市功能之间的互补;形成功能互补、密切合作的城市群和联系日益紧密的区域,对外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 (四)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 未来,京津冀区域需要统一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由此保障企业资源配置的区域化。 统一人才市场、构筑人才信息平台,京津冀各市人事部门应该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异地人才服务、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务员互派等制度层面展开合作,促进人才开发一体化。 为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未来,需要从金融一体化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业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地区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分割制约了产业资本的正常运转。需要研究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产业一体化及其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促进该地区的联动发展。北京要考虑与天津联手打造一体化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北京金融资源和天津滨海新区政策资源的优势,促进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标签:京津冀一体化论文; 产业转移论文; 中国城市群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金融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京津冀城市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