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的学习观察:课堂观察的“四个问题、四个区别”_观察学习论文

在观察中学习观察——关于课堂观察的“四问四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四问四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但要用好这项技术,教师仍需澄清应用中的一些困惑和观点。

      一、问题探讨

      1.课堂观察技术适合研究哪些问题?

      和我们习以为常的听课方式不同,课堂观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如果只是对课堂进行整体的、大致的了解,课堂观察的结果往往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如果我们想以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来研究课堂,那么课堂观察技术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质。

      因此,研究课堂的诸多目的——诊断问题、提炼经验、深化研究等都适于采用课堂观察技术,而这些方面的研究,无疑对优化课堂整体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价值的。

      一般来讲,教师日常运用课堂观察技术,主要可用于研究某类教与学的行为、跟踪某项教学技能的提升、开展某个教学专题的研究、寻找某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思路等。在英美等国家,课堂观察技术广泛应用于新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课堂研究活动,应多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敏感度,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案例1:观察某类教学行为——观察教师的讲授行为。

      

      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上表重点观察教师的课堂讲授行为,在15项观察内容中,该教师有9项达到A等。教师的讲授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并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关联,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注意控制连续讲授时间,把时间更多用于与学生的互动,并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节奏;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清晰地讲解。但本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有待改进之处,如,教学语言应更加科学严谨,特别要注意避免类比的随意性;有些问题提得不够具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师生互动方式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法显得单一;教学语言在严谨基础上应适当体现活泼和幽默,更富激情一些,更好地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一节课所表现出的教与学行为有很多方面,听课者须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教学设计有所选择,例如,教师讲授行为、指导行为、呈示方式、反馈形式与时机等;学生课堂发言行为、互动行为、操作行为等。通过课堂观察,听课者得以分析教与学行为的合理性,寻找改进教学的突破口,以具体的教学专题为载体(如概念教学、实验教学、合作学习等),逐步提炼出有效策略。如果暂无法确定拟研究的关键行为,我们可先对课堂整体情况进行观察,以此作为进一步观察的基础。

      经过执教者与听课教师的交流,全体教师达成了如下共识:

      (1)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很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任务应尽量具体,要有吸引力,如果学生对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的设置就是失败的。

      (2)问题的提出要准确、明白,并形成链条,让知识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有连贯性。问题要与学习目标很好地契合,问题如果不够准确,就是无效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要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如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激励性评价对课堂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执教者亲切和蔼、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4)我们上课时往往关注了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而其他不发言的学生,他们又在想什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要实现对课堂的深度观察,除了设置结构化的课堂观察量表外,还应佐以非结构化的质性描述,二者相互补充,我们方可获得更真实、更有价值的信息。

      2.课堂观察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堂吗?

      相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整体感知型听课模式,课堂观察是需要一定技术的。要使课堂观察发挥实效,教师须带着明确的目的,熟悉量表及其记录方式,细致观察,尽可能客观、完整地记录,深刻分析。

      案例2:常见评课与利用观察表评课之比较。

      (1)直接评课:教师能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多元化的学生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教师十分注重规范,包括书面表达的规范和口头表达的规范,并能用准确、欣赏的语言鼓励学生,学生获得很多训练机会,且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板书美观、有设计感;语言清晰,表达方式贴近学生。总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好,学生学习过程愉快。

      (2)利用观察表,观察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从参与面来看,笔者所观察的第4小组11位学生中,参与个别回答和活动的有17人次,其中一位学生发言5次,只有一位学生没有回答(也是整节课唯一的一次),其他学生均能按教师的示范准确地回答。学生回答的完整性好、速度快,解题正确率高,大部分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是好的。

      从学生具体参与情况来看,本组有4位学生始终不积极参与,或者在齐答中人云亦云,他们进入学习状态慢(大约7分钟才开始参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大约从9:17~9:35的18分钟)。但教师并没有提问或督促他们。对照座位表,这4位学生中,1位是中等生,3位是学困生。在列式计算环节,教师通过举手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速度,本组8快3慢,追踪快慢原因,发现3慢中,有两位学生非常认真,按照规范要求详细书写,而有一位非常快的,只简单列式,而且在后面的规范性调查中,他还不诚实地举手(就是发言5次的学生)。另外,在生生互动后,教师均没有检查互动效果,但过程中有巡视。

      建议:(1)适当提高教学目标的定位,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桃子”;(2)学生回答过于循规蹈矩,缺乏个性和亮点,建议在规范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个性表达的环节(课后交流中,执教者说由于时间来不及删去了这个环节),建议简化基础性的重复活动;(3)建议关注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过程,鼓励和督促他们参与学习;(4)建议关注速度背后的质量(课后交流中,执教者提到发言5次的学生,他课堂反应快,但学习成绩差);(5)合作学习要有学习效果反馈。

      使用课堂观察技术所获得的信息,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课堂。不同观察者可协同配合,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课堂客观事实,通过信息汇总来获得对课堂整体状况的了解。

      3.如何根据需要确定观察点?

      (1)从观察者或被观察者专业发展的需要考虑。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如加强某方面的素养、关心的某个领域的进展等)来确定观察点。

      (2)从被观察者的教学特点考虑。被观察者的发展阶段不同、风格不同、优势不同,这应成为选择观察点的考虑方向。例如,以优秀教师为观察对象,一般以学习经验为目的,可以根据优秀教师的特点来确立观察点。

      (3)从合作体的研究需求考虑。教研组(备课组)是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最佳合作体。教研组(备课组)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应首先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这个主题应结合本组近期的研究重点,并兼顾组内教师的发展需求,然后根据研究主题和预期目标来确立观察点。

      4.课堂观察的成果如何表达?

      课堂观察活动的成果,直接反映在教师专业判断力的提高、教与学行为的改善、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化等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记录和呈现这些成果,以达到积累经验、交流共享的目的。

      课堂观察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文本表达形式,应体现可借鉴意义。主要的表达方式包括:第一,以活动环节为线索展开,突出研究性。突出讨论、分析等研究要素,突出理论的指导,突出严谨规范的研究态度。第二,以叙事的方式描述,突出情节性。呈现给读者活动的来龙去脉,或曲折与冲突,或感动与喜悦,还可以包括作者的心路历程。这种表达方式可读性较强,有一定的感染力。第三,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突出论述性。明确围绕某个教学问题及观察者获得的论据展开,文段之间要有较强的逻辑关系,有一定的理论高度。第四,以系列研究日志的形式呈现,突出过程性。把课堂观察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为,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系列的研究日志,这种总结形式比较直观。第五,以研究报告形式呈现,突出综合性。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总结课堂观察活动,把围绕课堂所作的各项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反映课堂研究的方法、过程、结果与结论,突出其综合性,这种形式的成果最具可借鉴价值。

      二、观点辨析

      1.课堂观察就是对课堂作量化分析?

      这是误解。必须要澄清的是,第一,课堂观察不都是量化的;第二,即便是一些量化的观察记录,也是需要用理论和实际去解释,更客观、细致地为执教者描述课堂,促使执教者通过反思,找到更有针对性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相对于对课例的深刻分析,课堂观察是基础,获得越多越客观的信息,分析就越深刻。

      2.编制量表是专家的事?

      当然不是。虽然观察工具的开发有一定的效度和实用性标准,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支撑,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但是对于现成的观察量表,不同的教师可能对同一个工具的解读和建构不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步积累教学智慧,对课堂最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求最直接、最迫切。教师可以选用现成的观察量表,根据自己的学科、研究专题去改造或创编量表,并使之符合“有用”“好用”的原则。“有用”就是观察项目的设定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要使观察的结果能反映授课教师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针对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教研的研究性和有效性。“好用”就是观察表要容易理解、容易记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3.课堂观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个观点与教师如何认识和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有关,也与观察熟练程度有关。课堂观察经验的逐渐丰富,熟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以帮助观察者兼顾细节观察和整体感知。因此刚接触课堂观察的教师,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应该允许自己有一个逐步熟悉和成长的过程。

      从方法上来讲,首先,在使用观察表的同时,应该保持对课堂教学整体流程的记录,因为缺少了对课堂原生态的记录,定量数据就会失去鲜活的事实支撑。其次,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对课堂的整体认识,团队分工精细和有效协作是获取课堂整体感知的重要环节,其中分工精细保证了观察者个人兼顾细节观察和整体思考,协作保障了观察过程和观察后反思的有效共享。

      4.诠释观察结果是最关键的环节?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课堂观察活动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必要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不能从课堂观察信息中获得改进实践的启示,那么观察表再完美,观察过程再完善,都不能发挥课堂观察的作用。也就是说,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就是要通过剖析课堂现象及其意义,使观察者与授课者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多视角、多方位寻找有效教学的策略,体现观察对教学行为的建构性价值,体现理念指引下的行动创新。这个诠释的过程,对教师丰富实践智慧、修正实际教学行为,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总之,教师能从课堂活动中获得专业成长,是课堂观察在中小学教研中赖以生存和推广的前提,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先期学习,澄清认识,激励自己迈开实践的第一步。

标签:;  ;  

观察中的学习观察:课堂观察的“四个问题、四个区别”_观察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