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暗装配电箱是电气配电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电箱安装方式,配电箱安装的质量也是优质工程验收评比的重要施工项目。暗装配电箱壳预埋于结构墙体是一种近几年出现的电气电箱安装施工的新工法,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已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目前热门趋势的今天,这种工法相较于以往混凝土结构墙内暗装配电箱采用的木模板套箱预留洞口的方法,能够很大幅度的节省制作以及拆除木模板套箱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同时无需土建施工人员配合封堵电箱洞口,节省人工,提高施工效率,因此在电气施工中逐渐得到推广。
关键词:套暗装配电箱箱壳预埋的内部支撑;配电箱箱壳参数测量;固定装置制作
1前 言
暗装配电箱一般为保证混凝土墙体结构强度而设计的比较小,进而箱壳板金厚度较薄、箱壳强度不高,按照传统的接线盒填充支撑方法极易导致在预埋箱壳施工中容易因混凝土浇筑时强大的冲力以及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造成箱壳凹陷及侧向变形,对电箱施工质量影响较大且修整非常困难。
对此众多电气技术人员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对箱壳进行支撑。如箱壳内部采用锯末等物填充压实、用木方支撑、钢管支撑等,但因不能完全承受混凝土冲击力及压力而凹陷、拆装困难、效率较低、材质较硬易造成箱壳内部漆面损伤以及不能承受侧向压力导致箱壳变形成平行四边形,均达不到理想效果。
采用套暗装配电箱箱壳预埋的内部支撑体系,保证了安装质量,避免了后期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直接节约人工成本及土建材料,达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并形成了“套暗装配电箱箱壳预埋的内部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2特点
2.0.1 本技术针对暗装配电箱壳预埋于结构墙体箱壳容易因混凝土浇筑时强大的冲力以及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造成箱壳凹陷及侧向变形的特点而制定。设计了专用箱壳预埋的内部支撑体系。实现电箱箱壳的五个方向上的支撑,杜绝了箱壳凹陷、变形的可能,同时不会损伤配电箱壳漆面。
2.0.2 本技术设计的内支撑体系,用于混凝土结构墙体上预埋暗装配电箱箱壳的内部支撑,实现工厂化批量加工,安装拆卸简单易用,提高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可循环重复利用。保证了混凝土结构墙体上暗装配电箱的安装质量,节约了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避免了以往暗装配电箱壳预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施工效率低,箱壳凹陷、变形等问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墙体上暗装配电箱壳的预埋施工。
4工艺原理
采用箱壳内支撑体系,用于混凝土结构够墙面暗装配电箱安装,显著提高配电箱的安装速度,避免箱壳因因受力导致变形、凹陷。达到确保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内支撑体系加工
5.1.1 箱壳内支撑体系加工工艺流程
图5.1.1 内支撑体系加工工艺流程
5.2 内支撑体系加工操作要点
5.2.1 施工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配电箱箱壳,卷尺,φ14通丝螺杆,φ10圆钢,50*5角钢,25*25方钢管,φ20钢管,6mm厚钢板、废旧木模板。
2、加工准备:一台砂轮切割机,一台电焊机,一名焊工,一个杂工配合。
5.2.2配电箱箱壳参数测量
测量本工程使用的安装配电箱箱壳,并进行记录。尺寸测量要尽量精准,减小误差。
图5.2.3-2内支撑体系安装2-2剖面图
注:1、钢管与角钢焊接位置由方钢管及圆钢型号决定(方钢管与圆钢在同一水平位置),确保废旧模板制作的干板略高于箱壳1mm左右,与模板贴合良好,在避免合模板时剐蹭箱壳漆面的同时也能对箱壳背部起到支撑作用。
2、箱壳背部支撑采用螺杆及螺母进行调整,钢管焊接与侧向支撑的不可调节段。
8安全措施
8.0.1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杜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人员健康安全,财产免受损失。
8.0.2 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法规,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各项规定,确保临时用电的安全运行。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严禁违章作业。
8.0.3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编制安全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8.0.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严格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度,所有电气产品必须选用合格产品。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8.0.5 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遵守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机械正常运转。经常保持机身及周围环境清洁。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的标志明显,编号统一。现场机械管理实行验收合格标记、管理责任人及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挂牌制。
8.0.6现场料具管理
施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根据施工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加工和进场。材料的装卸、运输要做到文明施工,根据材料的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装运机械和装卸方法,保证材料、成品、半成品完好。材料、构件、料具等的存放位置必须便于施工和符合总平面布置要求,挂牌标识,注明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检验状态和管理责任人。各种箱体、杆件、散件应搭设架子码放,根据材料性能要求做好防雨、防潮、防腐等措施。做好限额领料,防止施工中浪费现象,减少物耗。加强边角余料的收集和堆放管理。根据使用情况做好料具的清退和转场。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分类存放。
9环保措施
9.0.1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
9.0.2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12524) 制定降噪措施,防止施工噪音污染,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
9.0.3 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9.0.4 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妥善处理周围的公共关系,与工地周边的有关社区单位搞好合作,积极开展共建文明活动,树立良好形象。
10效益分析
这种配电箱壳直接预埋于结构墙体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配电箱预留洞的施工方法,大大节约了加工木套箱的材料人工成本,也不会产生后期拆除木套箱及清理垃圾费用,也省去了土建专业封堵配电箱周边洞口的人工及材料费用 。而内支撑体系因支撑可靠,大大保障了预埋箱壳的质量,节省了大量的因箱壳变形造成的剔凿修整以及土建专业修复墙面的费用。
而内支撑体系加工完成后,每次安装、拆卸、周转基本不会产生损耗,周转率高,且材料均为边角废料,成本可忽略不计,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且安装十分便捷。此工艺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其特点决定了此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混凝土结构墙预埋暗装配电箱箱壳上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11应用实例
廊坊悦居时代小区二期住宅工程,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建筑面积93820.55m2,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墙上暗装配电箱共198台,采用混凝土结构墙体预埋箱壳节省了按照传统封预留洞的的施工方式造成的木模板材料费用、加工木套箱人工费、木套箱拆除费用、以及材料垃圾清理费用,同时也节省了土建封堵洞口的材料费用及人工费如下:
木套箱加工材料费用:每根木套箱厚0.2米,0.6米*0.5米,木模板33元/m2,10cm木方8.9元/米。共计材料费用:0.2*(0.5+0.6)*2*198*33+2*(0.5+0.6)*2*8.9*198+0.7*2*8.9*198=13095.72元。
木套箱加工人工费用:人工单价100元/工日,每人每天加工10套,共计费用:100*198/10=1980元。
木套箱拆除费用:人工单价100元/工日,每人每天拆除10套,共计费用:100*198/10=1980元。
废旧模板清运费用:人工单价100元/工日,每人每天清运20套,共计费用:100*198/20=990元。
土建专业电箱周边封堵材料费用:每台电箱封堵预计使用20元材料,共计费用:20*198=3960元。
土建专业电箱周边封堵人工费:人工单价100元/工日,每人每天封堵10个,共计费用:100*198/10=1980元。
而内支撑体系的应用则大大节约了因预埋箱壳变形造成的电气专业剔凿修整、更换箱壳的人工及材料的费用,以及土建专业修复墙面的人工及材料费用。
箱壳变形、凹陷修复材料费用:按照传统支撑方式,箱壳变形、凹陷等不合格率约为10%-20%之间,以不合格率最低10%计算,箱壳成本单价204元/个,共计费用:198/0.1*204=4443.12元。
箱壳变形、凹陷修复剔凿人工费:人工单价100元/工日,每人每天修复2套,共计费用:(198*0.1)/2*100=990元。
土建专业修复墙面材料费用:每个箱壳预计使用20元的封堵材料,共计费用:198*0.1*20=396元。
土建专业修复墙面人工费用:人工单价100元/工日,根据电气修复进度,每天可修复为2处,共计费用:100*(198*0.1)/2=990元。
采用混凝土结构墙体预埋箱壳及运用内支撑进行加固的方式进行暗装配电箱施工,相较传统方式共计可节约:
13095.72+1980+1980+990+3960+1980+4443.12+990+396+990=30804.84元。
此工艺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论文作者:石晓明,陈大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费用论文; 材料论文; 土建论文; 体系论文; 墙体论文; 工日论文; 加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