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论文_邢恩东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论文_邢恩东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摘要:鼻咽癌是我国临床上一项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位置主要集中在鼻咽腔顶部及侧壁位置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听力下降、涕中带血、鼻塞及头痛等。引发鼻咽癌疾病产生因的素较多,与家族遗传、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有直接关系,该种疾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鼻咽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为了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了解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诊断方法具有必要性。本文对鼻咽癌淋巴转移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鼻咽癌;淋巴转移;诊断方法

前言:鼻咽癌是我国临床上的高发疾病,通过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我国的华南地区发病概率较高,多发于鼻咽部的咽隐窝及顶前壁位置,由于人类的鼻腔位置结构较为复杂,鼻咽位置较深,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诊断出来。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在早期阶段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主要采用放疗及化疗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存率的大大提升。

1.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作为鼻咽癌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有超过75%的患者的颈部位置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情况,颈部的淋巴结分为咽后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及颈前淋巴结三种类型。在对淋巴结进行分区时,需要严格按照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制定的Robbins作为分区标准。通常医学上认为,Ⅱ区颈淋巴结和咽后淋巴结是鼻咽癌淋巴结的首站转移位置,但是临床数据表明,有30%的患者淋巴结在转移时会出现跳过咽后淋巴结而直接进入到颈静脉淋巴结中。颈部位置的淋巴结是一个有序的防卫系统,锁骨上的淋巴结是最后一道防线。一旦锁骨上的淋巴结出现受累情况,会加剧肿瘤细胞快速向胸导管处侵犯,最终侵犯到患者的全身位置处。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淋巴结的跳跃性转移发生率较低,会按照由上而下循鼻咽部的淋巴引流顺序,由Ⅱ区向Ⅲ区,Ⅳ区向Ⅱ区递减。鼻咽癌在头颈部肿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远处转移率较高,鼻咽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肺及肝脏[1]。

2.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

鼻咽癌的诊断主要是采用鼻咽肿瘤活检方式,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该种检查方式提升了鼻咽癌治疗前分期的准确性,提供了详尽的肿瘤范围及科学的放疗计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MRI和CT两种检查方式,这两种检查方式主要是根据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及增厚为依据,鼻咽部的形态会出现左右不对称、形态改变、咽隐窝变浅或消失等,单纯依据形态改变无法为鼻咽癌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中,MRI检查方式,对诊断分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鼻咽癌T分期的升级,不会对T分期造成较大的影响。而CT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的看到患者鼻腔内肿瘤的病变情况,同时还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鼻咽腔意外的肿瘤侵犯情况。由于患者鼻咽部周围多为软组织,X线的透过率相对较差,在CT平扫图像上难以快速的分辨处鼻腔内的具体情况。MRI诊断效果要优于CT诊断方式。

3.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进展

3.1放化疗治疗进展

在鼻咽癌晚期治疗中,如单纯的采用放疗治疗方法,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并且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强,在治疗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辅助化疗等。相关的医学人员对表柔比星、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顺铂及亚叶酸钙诱导化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期主要是按照AJCC分期方法,共分成Ⅳ期,在放疗之前给予患者3个周期的诱导化疗,化疗结果显示,运用该种化疗方法,患者的生存率高达70%。

近年来,还有相关的专家研究学者对鼻咽癌晚期患者采用诱导化疗方法,在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及转移生存率上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近年来,结合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结果,医学上倡导将同期放化疗应用到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以顺铂为主,运用该种放疗治疗方法的患者,生存获益率大大提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大大下降。对于颈部位置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除了需要加大对患者的原发鼻咽癌病灶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加大对患者的转移灶进行治疗[2]。

鼻咽癌作为剂量依赖型肿瘤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标准剂量的药物,放疗剂量越高,患者疾病的局部控制率便越高,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存率的大大提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对患者近期的放疗效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通过患者的血供改善情况能够直观的看到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为了确保放化疗工作的高效开展,应使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鼻咽癌颈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追踪监测。

3.2生物靶向治疗进展

肿瘤治疗主要是采用生物来源制剂或调节生物反应制剂来进行治疗,要想充分发挥肿瘤细胞的效应,应使用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毒副反应发生概率。在转移性结肠癌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主要采用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在转移性鼻咽癌中治疗效果显著。相关的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治疗中应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放疗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死亡率及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E-1B基因缺陷腺病毒会出现不复制情况,对细胞不会产生较大的毒素,与化疗及放疗技术联合使用会产生协同作用,将其应用到食管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性头颈肿瘤细胞癌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显著[3]。

结论:鼻咽癌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想提升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治疗效果,应详细了解该病的病理特点,使用有效的诊断方法,确保疾病诊断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疾病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蒋朝阳,张涛,高辉,张伶.406例鼻咽癌患者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19-1023.

[2]黄娥.30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59.

[3]何艳屏,杨成章.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09):429-432.

论文作者:邢恩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论文_邢恩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