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对外开放与世界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开放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阐述了开放的世界与中国的对外开放,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这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邓小平 对外开放 中国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在构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思路时,自觉地做到把对国情的科学分析和对世界情况的科学分析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①a]。坚持对外开放正是体现了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这种思想方法。

一、当今开放的世界形势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基于对当代世界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之上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相互信赖所代替了。”[②a]历史的趋势正是这样,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使世界各国越来越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局面,生产、市场、资产等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早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济就出现了国际化的现象,到了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生产国际化迅速扩展并成为这一时期相当重要的经济特征。然而真正的生产国际化是在二战以后,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范围增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资本、劳务、商品的流动与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争共存的局面。特别是世界进入了主要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新材料及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的新时代,这些科技革命具有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所不具备的许多新特征,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增强了国际体系中相互依存的物质能力,现代通讯和交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对各国交往的影响和限制,使地球“变小”了,世界开放了。资本主义的对外开放一方面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与扩大,加强了科技的发展与传播;另一方面它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了对第三世界的掠夺。现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各发达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的抗争依然很激烈。在开放的当代,世界依然充满动荡和纷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主旋律。

二、开放的世界要求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在国际形势新的变化下,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①b]“闭关自守不行”,[②b]“开放不坚决不行”。[③b]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的思想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邓小平同志吸取了历史的教训,认为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④b]“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⑤b]“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⑥b]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大胆地提出过开放主义思想,他说:“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物质上文明,外国费二三百年功夫,始有今日结果。我们采来就用,请君看看,便宜不便宜?”[⑦b]然而,孙中山的主张并未付诸实践。

第二,邓小平同志总结和吸纳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认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建国以来,我国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坚决反对闭关锁国,主张在国家平等的基础上与外国进行经济交往和发展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对外开放的一些主张,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的好东西都要学。”[⑧b]后来,由于国内外种种阻挠和干扰,对外开放思想不断受到抑制,致使我国处于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状态。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那时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的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⑨b]

第三,邓小平同志认清了当代世界相互联系、相互竞争日益加强的客观趋势。在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各国都投入到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之中,邓小平同志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时机,明确地提出中国要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他说:“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难追上。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以一个强国的面目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与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邓小平同志正是敏锐地把握时代潮流这一本质趋势,做出了让中国对外开放,迎头赶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新举措。正是基于以上正确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关起门来是不行的。这叫对外开放。”[⑩b]党的十三大把“对外开放”纳入党的基本路线之中,成为我国一项长期不变的国策,这是我党对外开放思想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然结果。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涵与实行原则

邓小平同志认为对外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面向全世界的开放。就其开放范围而言,邓小平同志认为,包括“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①c]世界各国不论强弱、大小、贫富,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通过开放,可以取长补短,就其开放内容而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各领域的全面开放。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积极、大胆地利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资本以及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的有用的东西,用以改造、提高和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同志看到人才的竞争已是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已经突破地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界限,成为全球性行动。他果断将引进人才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②c]中央根据这一思想,发布题为《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千方百计地把海外可以利用的智力资源吸引到我国四化建设中来。把这件事只当作一般政策来对待已经很不够了,必须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坚持不懈地长期贯彻执行下去。”就其开放区域而言,开放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是1980年起,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经济特区,它的崭新尝试为我国利用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第二层次是1984年起,进一步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以强化经济特区向内地辐射。第三层次是1988年起又陆续开放了珠江、长江、闽海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以及胶东、辽宁半岛、浦东开发区。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达3000多个,至此,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沿海经济开发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保税区,包括不同层次和区域,具有不同开放功能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关于对外开放所需实施的政治原则,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的对外开放,主张做好两点:一是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它们的附庸;二是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批判地继承一切合理的东西的关系,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它有益的东西,但不能引进和学习那些丑恶和颓废的东西。

四、对外开放与世界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它在新时期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越出国界,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力。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世界性的生产力与生产的国际关系是一对运动着的矛盾,推动着世界性经济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一向强调和主张各民族、国家的平等互助和国际联合,并发展关系。在谈到印度时,马克思说:“孤立状态是它过去处于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③c]列宁和马克思一样,从未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自我封闭的体系,在十月革命后,主张对外开放,他指出:“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①d]要求在“经济上极力利用、加紧利用和迅速利用资本主义的地方”。[②d]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③d]这个公式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对外经济开放结合得何等紧密!斯大林赞同列宁对外开放的观点,但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当代生产力的世界性,使生产的国际关系与之相适应,提出了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对外开放政策。他明确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④d]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着眼点和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并错误地认为只要解决好了生产关系的问题,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因而一味地追求纯而又纯的生产关系的人为变革。邓小平同志澄清了这些错误观点,认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⑤d]

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就说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与发展,邓小平同志从这种现实情况出发,放弃了那种在消灭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放弃了过分强调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斗争,拒绝与资本主义往来的封闭政策,逐渐树立这样一个崭新的观念:在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当积极大胆地吸纳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中有益的东西,广泛吸取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并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邓小平同志这一观念是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重大飞跃,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必须用世界的尺度来衡量对外开放的中国给外界带来的实质性或潜在的影响。”[⑥d]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成功地证明:邓小平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不仅适时,而且实实在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注释:

①a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2页。

②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25页。

①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②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③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④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7页。

⑤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6页。

⑥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8页。

⑦b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33页。

⑧b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85页。

⑨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

⑩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05页。

①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7页。

②c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2页。

③c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①d 《列宁选集》第3卷,第511页。

②d 《列宁选集》第4卷,第501页。

③d 《列宁文稿》第94页。

④d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⑤d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

⑥d 《日本经济新闻》1988年10月5日。

标签:;  ;  ;  ;  ;  ;  ;  ;  ;  ;  

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