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能力提升视角下的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路径探析
罗忠青,刘坤新
(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 贵州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在贵州人民群众的协力奋斗下,贵州省相继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搬出”工作,并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搬迁的后续扶持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能力贫困”,直接影响其就业效果和经济收入。因此,为使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稳定住”,“能致富”,必须提升其能力,并探析其路径,以期助力于解决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农民能力;贵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因此,脱贫攻坚成为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形,石漠化严重,确实存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15年习近平在贵州视察时指出: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贵州贫困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贵州省遂成为我国首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而后贵州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将易地扶贫搬迁视为脱贫攻坚重头戏,砥砺奋斗,并取得较好成绩。
1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2016年以来贵州人民群众“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努力完成188万贫困农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至2018年11月,贵州已有121万农村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其中86.88万人搬迁至县城,25.21万人搬迁至集镇,8.92万人搬迁至中心村,并将于2019年6月完成剩余67万人的搬迁工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显示出贵州省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取得的成绩。随着“搬出”阶段工作的相继完成,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也已进入到做好后续扶持为主的阶段。因此,如何解决好搬迁贫困群众后续的生计问题,使已搬出的农民“搬得出、稳的住、快融入、能致富”[1],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自明。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贵州省依据“贵州实践”,提出“五个体系”为核心的后续扶持政策。尤其是在培训和就业方面,贵州省提出精准全员培训,每户至少以上一人就业,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渐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贵州样本”。
成绩是斐然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经济和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的第一要求。与诸多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相比,囿于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困扰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贫困问题。诚如迈克尔·塞尼说言:“移民会使他们原有的生产体系遭到破坏,许多工作机会,大量有价值的土地和其他创收性资产会丧失,亲属关系团体和非正式的社会互助网络被拆散。[2]再加之有部分搬迁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且缺乏非农业技能,因此较难找到合适自身能力的工作。然如易地搬迁农民就业的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农民-移民-贫民-难民”的恶性循环之中。“贫困不是单纯因为低收入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本能力缺失。”[3]因此,提升搬迁农民职业技能、创业、交际和沟通、基本礼仪、抵御风险等方面的能力,不仅有利于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也可助力于贵州省,乃至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
国际上,敌对势力在对我国军事颠覆和经济封锁等政策接连失败以后,转而采用“和平演变”的政策,别有用心地推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这是西方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在20世纪中期以来确定的全球战略。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前,社会管理工作比过去任何时期显得更加复杂。“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7]1184邓小平提醒中国的社会管理要警惕全盘西化,要紧跟世界形势发展并结合国情,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道路。
2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能力贫困”的主要表现
囿于多重条件的制约,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在诸多方面存在“能力贫困”的情况,制约其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主要表现如下:
2.1 缺乏搜寻工作的能力,缺少就业机会
2.2 研究对象喘息发作期RSV感染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以API合并RSV感染分组,分析研究对象喘息发作期T细胞亚群,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种不同分组其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均不全相同(P<0.05),两两比较(LSD检验)结果显示RSV+儿童的CD3+CD4+百分比低于RSV-儿童,API-组RSV+儿童CD3+CD8+百分比低于RSV-儿童,API+RSV+组CD4+/CD8+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一般而言,搜寻工作的主要方式有网络查找、政府提供、亲朋介绍等途径。然囿于搬迁农民的网络运用能力差,在寻找工作时部分农民会主动寻求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和其他人的帮助,但更多的农民喜欢通过周围亲朋好友的介绍来寻找工作,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搜寻工作的范围,导致搬迁群众接触不到就业机会。还有,因为各移民安置区正处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周边企业相对较少,吸纳农民劳动力数量就有限也是其缺少就业机会的另一原因。
2.2 缺乏职业技能
[1]王绯.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的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性小说家典范论之一 [J]. 当代作家评论,1998,(1):58-72
2.3 缺乏交际、沟通与基本礼仪规范能力
乳腺不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器官,但是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原位乳腺癌对患者的生命有威胁,扩散后会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引起病变[3]。乳腺癌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特性就会变得松散,脱落,分散到全身,引起器官衰竭。尽早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乳腺癌临床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为了预防乳腺癌本文有如下建议: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心情舒畅;②坚持体育锻炼,维持身体健康;③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尽量避免雌激素药物;④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以清淡适量为主。
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就业竞争力成正比。学者徐广锡通过对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实地调研,发现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文化程度整体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比例额88.0%,参加过相关职能技能培训的分数仅占42.1% ,且参加的培训多为农业种植为主。[4]因此部分搬迁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且缺少专业技能,故多从事如建筑、餐饮、环卫、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不但劳动强度大、收入相对较低,而且劳动关系不稳定,权益无法保障。还有部分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搬迁农民虽参加了短期培训,但达不到岗位要求。
在城市生活的各种压力和显示条件下,贵州省易地搬迁农民在交际和沟通能力方面的不足将会愈发凸显。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大多数来自偏远地区,未曾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之原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故而在语言表达、基本礼仪规范、交际和沟通发现有一定的欠缺。同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自卑和焦躁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就业积极性与质量。
3 提升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能力的路径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贵州的脱贫攻坚主要寄希望于贵州人民群众,“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搬迁农民的眼前问题,绝非长久之策。同时,一时脱贫不等于永远脱贫,还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再度返贫。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练就一身“本领”才是硬道理,这样才能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3.1 创新农民就业培训内容及方式,进行“量身定做”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贵州省以促就业、稳脱贫为目的,对搬迁农民进行全员培训,通过提升搬迁农民自身“造血”能力、生存能力,来改变贫困,并将其作为后续扶持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不应仅仅停留在职业技能和基础政策上,还应拓展至语言表达、沟通交际,基本礼仪规范、组织协调、抗压与情绪管理、感恩教育、扶贫扶志等方面,并根据搬迁农民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做”适合其发展的培训计划。
3.2 鼓励搬迁农民自主创业,给予“全方位支持”
一般而言,创业能力被视为新时代农民的三大能力之一[5],且创业能够给搬迁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为其实现经济上的理想诉求。在坚持搬迁农民差别化的基础上,一方面为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另一方面对青年且有能力的搬迁农民引导和扶持其率先自主创业。信息不通畅、资金缺乏、风险等是制约农民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主动引导其进行合理规避,并为其提供信息、技术、贷款、政策等方面的全程服务,并通过典型示范作业带动更多有能力的搬迁农民自主创业。
3.3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贵式”后续扶持产业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发达”与“不发达”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有引导适当,就可以逐渐由“不发达”向“发达”转化。虽然贵州省是我国经济上的“洼地”,但是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和制作“空气罐头”的地方。因此,贵州省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质生态资源,实现向“发达”的转化。“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旅游业被视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被实践证明了全球视为消除贫困的有力工具之一,世界上凭借旅游而摆脱贫困国家和地区的比比皆是。因此,“不发达”贵州省应充分利用“发达”的生态环境,将“不发达”向“发达”转化,因地制宜大力旅游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一方面依托贵州省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和农产品加工。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性和资金支持,鼓励吸引各类企业到搬迁安置点投资兴业,增加就业岗位,切实使搬迁农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
4 结语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践证明的消除贫困的“有效良方”,然而搬迁只是手段,而脱贫、致富才是最终目的。面对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农民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从创新农民就业培训方式,进行“量身定做”,引导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并予以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贵式”后续扶持产业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让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有能力、有勇气去改变贫困,并与全国人民共步、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迈塞尼.移民与发展: 世界银行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2]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 D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4-0205-02
基金项目: 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思政项目,(课题编号:2017szk33)。
作者简介: 罗忠青(198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及物流管理。
标签:易地扶贫搬迁论文; 后续扶持论文; 农民能力论文; 贵州论文; 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