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松嫩平原论文,盐碱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化与论文,土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S156.4+1文献标识码:A
松嫩平原西部主要包括吉林省西部的扶余、前郭尔罗斯、 大安等9市县,黑龙江省的肇东、大庆等15市县、内蒙古兴安盟5市县, 区域总面积1700×10[4]hm[2]。这里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1], 也是农牧业的过渡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盐碱化是区域农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据调查统计,区域内盐碱化土地面积已达320×10[4]hm[2 ],占区域总面积的19%,是我国五大盐碱化土地分布区之一,占我国盐碱化土地的9.2%。由于土地盐碱化,造成大片的良田产量下降, 以至弃耕,草原牧草产量降低,草场载畜量减少。因此,研究区域内土地盐碱化状况,对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化土地资源、抑制盐碱化的发展,对振兴区域经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土地盐碱化发展现状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发展由来已久,但以解放后几十年的发展最为迅速。伴随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缺乏大农业和生态保护的观念,片面的执行以粮为纲的方针,土地盐碱化面积和盐碱化程度都有扩大和加剧的趋势。
1.1 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
区域内盐碱化土地面积50年代初仅有240×10[4]hm[2], 发展到90年代初,增加了80×10[4]hm[2],增长了33%,平均年递增约2×10 [4]hm[2](表1)。其中镇赉、通榆、大安、前郭尔罗斯、乾安、 安达等市县为主要分布区,盐碱化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30%以上,尤其大安市盐碱化土地面积达28×10[4]hm[2],占其总土地面积的59%。新增的盐碱化土地主要来自于草原盐碱化。据调查区域内盐碱化草地180× 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8.5%,仅白城市120×10[4]hm[2] 的草原面积中就有62×10[4]hm[2]产生盐碱化,占52%;其次是耕地盐碱化和沼泽湿地盐碱化,这部分面积较小,主要是不合理利用形成的[2]。
表1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
Table 1 The alkali-saline land development in the Songnen Plain
时间 总盐碱化土地(×10[4]hm[2]) 轻度盐碱化(%)
50年代初 240 43.1
90年代初 320 37.6
增减
80-5.5
时间
中度盐碱化(%)重度盐碱化(%)
50年代初 32.2
24.7
90年代初 31.5
30.9
增减 -0.76.2
1.2 土地盐碱化类型变化
区域内盐碱化土地类型分轻度、中度、重度3种。自50 年代初以来,轻度盐碱化土地减少了5.5%,中度盐碱化土地略有减少, 而重度盐碱化土地增加了6.2%(表1),盐碱化程度加剧。 从可利用面积来看,50年代初,21.8%的盐碱化土地为耕地,“碱斑”等难利用地为16.1%,到90年代,耕地仅占盐碱化土地的16.3%,“碱斑”等难利用地增加到19.8%,利用难度加大。
1.3 土壤类型和盐碱化程度变化
通过调查发现,区域内盐碱化土壤类型主要有盐碱化草甸土、盐碱化淡黑钙土、盐碱化沼泽土、盐土、碱土等类型。土壤盐碱化的变化过程主要有[3]:
草甸土→轻度盐碱化草甸土→中度盐碱化草甸土→重度盐碱化草甸土→碱斑
草甸淡黑钙土→盐碱化淡黑钙土→盐碱化淡黑钙土+碱斑
沼泽土→盐碱化沼泽土→碱斑
深位碱土→中位碱土→浅位碱土→白盖碱斑
这些土壤类型变化具有可逆性。
据调查统计,90年代比50年代“碱斑”数量明显增多。50年代盐碱化土壤面积〉盐土面积〉碱土面积,而90年代盐碱化土壤面积〉碱土面积〉盐土面积,碱土是最难利用改良的土壤,盐碱化土壤和盐土向碱土的转化,说明土壤的恶化。土壤理化性质也发生变化,据分析,40多年来,盐碱化草甸土和白盖碱土的盐分含量、土壤的碱化度(ESP)、 pH均增长(表2)。因此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
表2 盐碱化草甸土和白盖碱土的土壤性质变化
Table 2 Soil property change of alkali-saline meadow soil and white alkali soil
全盐量(g/kg)
土壤 土层50年代 80年代
盐碱化0~200.13
0.21
草甸土20~40
0.09
0.12
白 盖0~200.56
0.78
碱 土20~40
0.41
0.55
ESP(%) PH
土壤 50年代80年代50年代80年代
盐碱化10.11 15.60
8.0 8.8
草甸土 4.58 7.30
8.2 9.1
白盖 51.25 61.12 10.010.2
碱土 75.36 78.64
9.610.1
2 土地盐碱化控制因素
2.1 自然因素
松嫩平原属中生代凹陷区,第四纪沉积层、上更新统的河流冲击和湖相沉积物广泛发育,组成了广大的冲击平原。河流的多次改道,遗留了众多古河道和封闭、半封闭的洼地等景观。 因此地形平缓,坡降1/8000~1/5000,自然降水和承受高处来水后,水流缓慢, 排水不畅,加之土质粘重、淋溶性差,水分在低洼处积聚,随蒸发而积盐,封闭洼地成为盐碱化的重点区。
本区年降水量300~500mm,年蒸发量1000~15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3倍,成土母质释放的可溶性盐无法淋溶。况且年内降水变幅较大,6~8月的降水占年降水的60%~70%,春季的4~5月降水占年降水的5%~10%,雨季淋溶与旱季积盐交替作用, 再受到冬季冻融作用的影响,不但土壤发生盐化,而且产生碱化,pH多在8.5以上。 降水集中常发生洪涝灾害,“大涝之后有大碱”现象时有发生[4]。
区域内地下潜水埋藏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地下水埋深小于2m,远小于盐碱化土壤地下水埋深3m的临界值[5]。 河流与湖泡资源丰富,水分侧渗作用强烈,对地下水补给增强。封闭湖泡作为承泻区,多已变为矿化度较高(10~30g/L)的“碱泡”, 其周围土地亦随之重盐碱化。某些季节性“碱泡”,旱季干涸,在风力作用下碱尘飞扬,污染了其周围的土地而盐碱化。
2.2 人为因素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合理活动促使了盐碱化的发生。过去由于受片面追求粮食生产的错误思想指导,盲目毁草开荒,有的实行“撂荒轮耕”的破坏性耕垦,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将相当部分宜牧草原垦为耕地,致使盐碱化耕地面积增加、 投资效益微薄。 如吉林省白城市1958 ~1981年的23年间,将原1/3的草原垦为农田, 造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化。大安市50年代至90年代,耕地面积增加1.6×10[4]hm[2], 草地面积相应减少19.5×10[4]hm[2],同时难用地面积增加15.8×10[4]hm[2]。草原被开垦后,由植被生长而存在的地表“淡化层”被破坏,盐分由深位随蒸发而升到表层,产生盐碱化。
牲畜增加,每头牲畜占有草场面积缩小,加重了草场负担。据调查,大安市50年代羊草可利用面积28.4×10[4]hm[2],产草量35000× 10[4]kg,可载牧58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占有1.2hm[2]草原, 实际载牧23.6万个羊单位,到80年代羊草可利用面积17.7×10[4]hm[2],产草量15000×10[4]kg,可载牧35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占有0.3hm[2]草原,实际载牧55万个羊单位,超载20万个羊单位。超载过牧的结果,草场严重退化,盐碱化土地和“碱斑”面积增加,特别是居民点附近和水源周围,盐碱化最为严重,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
过渡樵柴、采草亦是盐碱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0年代至90年代初,区域内人口增长了1.1倍,户数增加了1.5倍,烧柴略显不足,采取大耙搂草等掠夺式樵柴方法,破坏了草原植被,草质下降产草量降低,加速了水分蒸发,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
不合理的灌溉,特别是有灌无排,以及水利工程质量差、渠道渗漏严重,抬高了附近的地下水位,造成盐碱化的发生。另外,挖草皮、取土、采药材等一些不合理的农事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盐碱化。
3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因此,在治理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即遵循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的原则,使土地盐碱化的治理与区域总体开发建设相协调,共同发展。在政策上和资金、物资的投入上给以倾斜。明确土地承包者的长期经营和使用权,调动广大农民改良、治理、保护、利用土地的积极性。尽快的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盐碱化土地治理中科技贡献率和综合效益。
3.1 生态工程措施
区域生态工程建设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的重要措施。
1)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 区域内的防护林体系属“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自1978年开始实施以来,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一定规模,提高了区域内森林的覆盖率,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林业系统资金短缺,造林速度减慢,某些地区出现砍大于伐的局面,因此,应加强农田和草原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河流沿岸、渠道两侧、湖泡周围建设林带和林网,选择耐盐碱的沙枣、胡杨等树种改造盐碱化的土地。第一,可改善环境条件,抑制风沙和调节小气候;第二,增强生物排水功能,降低地下水位。据研究生长5~6年的林带,平均每年排水9000~10000m[3]/hm[2],相当于一条排水沟;第三, 可解决燃料不足的问题。
2)加强草原管理和建设。加强草原管理,改良草场, 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是生态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行量草记牧的放牧制度,控制牧草采食率在50%以下。推广青储和农作物秸杆发酵饲料,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改变自然放牧、采草的经营方式。封场育草建设“草库仑”,使草原用养结合,提高草原生产力。如双辽县通过实施“草库仑”管理后,牧草产量提高30%~60%,牧草质量亦有较大提高(表3)[6]。对退化严重草场,通过浅翻、深松、施肥、补播等多种措施,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通榆县采用浅翻更新方法改良草场,1 年后羊草产量提高15倍,5年后草原生产力基本恢复。在“碱斑”大于30 %的重盐碱化地段,封闭休闲、禁牧禁樵,积极补播耐盐碱的星星草等草种,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壤脱盐。
表3 双辽县草库仑内外草群结构比较
Table 3 Steppe vegetation difference in Shuangliao County
株数(株/m[2]) 平均株高(cm) 盖度(%)
牧草
草库仑 放牧地草库仑放牧地 草库仑 放牧地
乔本科
52543561.5 41.7
53.637.5
豆 科 2 0 27.0 - 1.0 -
菊 科16 1227.5 19.0
1.0 0.4
杂 草 4 12 5.0 - 0.3 -
3)利用湖泡育苇养鱼。区域内湖泡资源丰富,河流较多, 但未得到充分利用。众多与河流相通的湖泡含盐量底、氧气充足,适于鲢、鳙、鲤、鲫、鳊、鳇、鲶等较多鱼类生长[7],其中嫩江的鲤鱼、 月亮泡的边花、鳌花远近驰名。养鱼投资少、效益高,市场潜力巨大,有广阔发展前景。河流沿岸、牛轭湖、闭流洼地等水位较浅或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地,矿化度较高,但芦苇可良好生长。芦苇有很强的环境净化能力,每100kg芦苇能吸收6.45kg的盐分,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湖泡和沼泽的合理利用还可在江河泻洪、减少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作用。
3.2 农艺措施
1)加强耕作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通过适当耕翻,特别是秋翻晒垡,切断土壤毛管孔隙,抑制土壤深层盐分的上升和由于冻融作用而造成的盐碱化[8,9]。 根据“肥能吃盐”的特点,增加土壤有机肥的投入量和秸杆还田量。实行农作物轮作倒茬,尤其是与豆科绿肥的轮作,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盐分含量,提高粮食产量。
2)引种耐盐碱植物。对盐碱较重的耕地可种植耐盐碱的向日葵、 甜菜等作物。籽粒苋是一种较耐盐碱的植物,其蛋白质含量高,是优良的牧草,可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植物。棉花耐盐碱性较强,采用地膜覆盖早熟棉花已获得成功,尤其吉林西部地区已发展到几万公顷,利用棉花耐盐碱的优势,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作用。黑龙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一种新植物——饲料酸模,田间试验表明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其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饲料和食物添加剂,而且产量很高,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3)客土培肥。利用客土培肥或以沙压碱, 对盐碱地改良有明显效果,试验表明,在土壤含盐量0.3%~0.4%的盐碱地上,压沙5cm 厚可增产5%~10%,压沙10cm厚可增产30%以上。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施用磷石膏等化学改良剂,也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3.3 水利工程措施
利用区域内地表水资源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及分布广阔的盐碱湿地和易涝盐碱化耕地资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原理,建立灌排配套的工程体系,种植水稻,实现以水洗盐、以稻治涝目标[10]。近年来通过种植水稻开发和改良盐碱地已经取得突出成绩,地表水灌溉和开采地下水灌溉种稻已有较大规模,水稻已成为本区主要作物之一。随着水稻种植,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表4),0~130cm 土层盐分含量降到0.08%,盐碱危害较低。
表4 前郭尔罗斯灌区盐碱土种稻后土壤盐分变化
Table 4Salt change of alkili- saline soil aftercultivating rice in Qian Gorlos irrigation area (g/kg)
土层(cm) 1955年 1962年 1978年
0~30 0.350.13 0.08
0~130 0.320.15 0.08
但是水利工程的修建必须有完善的灌排体系,使稻田排除的盐分能外泄入江河、海洋,不致造成异地污染。
3.4 发展小化工厂生产
区域内蕴藏着大量的盐卤资源,地下潜水和一些闭流湖泡的矿化度均较高,其盐分组成以苏打、氯化物为主,硫酸盐含量较少(表5),对制碱业和综合利用有很高价值。当地农民有利用“碱泡”浓缩后提取盐、碱、硝、卤等的历史,因此,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发展小化工生产,化害为利。
表5 地下潜水和地表水化学分析
Table 5
Chemical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盐分(mg/L)
HCO[-][,3]
Cl[-]SO[-2][,4]
地下潜水2303.26 729.88 81.00
"碱泡" 2833.071812.32 262.15
盐分(mg/L)
Ca[2+]
Na[+] +K+ PH
矿化度(g/L)
地下潜水 4.0 964.26 8.5~9.0 13.75
"碱泡" 69.441069.8310.2
21.49
感谢任淑芬、王文生、张玉霞同志对土壤的化验分析和白城市、大安市土地局提供的土壤普查资料。
收稿日期:1999—01—28;修订日期:1999—04—30
标签:土地盐碱化论文; 农业论文; 土壤改良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松嫩平原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