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特殊教育的历史逻辑和理论经验与启示借鉴
——基于全纳教育模式
谷芳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摘 要: 西方特殊教育并不是在普通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支流,而是在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影响形成。14~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和宗教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为特殊教育的生成奠定了思想根基。在文艺复兴的发轫开启了西方特殊教育的历史纪元。在西方独特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宗教发展状况双重维度下审视特殊教育,建构现代教育的全纳教育模型,明确全纳教育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中的平等情况,利用全纳教育模型原则、内容和优势。
关键词: 西方特殊教育 全纳教育模式 历史逻辑 理论经验 启示借鉴
肇始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在高扬人的主体理性时将人的一切自然生存权利高高地挂在“人”这一旗帜之上,因而对残疾人自由、平等、尊严等各个方面的尊重与保护也被容纳到这一时代的真切吁求之中。18世纪末西欧各个国家给予了公立和私立的特殊教育机构政治保障,完善了特殊教育法律体系,构建了特殊教育保护平台。因而正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现代特殊教育的萌芽快速成长起来,开启了人性解放、人权崛起的新篇章,指引着西方特殊教育的觉醒和发展。
宋福如:21世纪世界三大科技前沿是信息化、生命科学和新材料,没有新材料就没有工业革命,解决农业难题,也需要用新材料引领一场革命,有机硅材料是高分子化工最有生命力、无毒无害、用途广泛的新材料。
1 理论前提:西方特殊教育的思想渊源
1.1 医学技术进步和心理学康复训练发展铸就了西方全纳教育模式的科技前提
16世纪末的医学发展尤其是解剖学的成熟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植根于生物学的客观依据,从而也在旧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从务实角度指出了残疾原因,为残疾人教育训练提供了客观基础。因而以医学和心理学的康复训练作为现代特殊教育的模式基石,医生和教师都在各自领域有效推进了特殊教育发展进程的广度和深度。
1.2 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理念的基督教奠定了全纳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
在中世纪以前,基督教一直是西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支配和控制着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宰制下,残疾人在西方文明未开化之前一直被视作魔鬼撒旦报复的象征与化身——身体上的不健全表征了这些人做了不好事情而遭受报应,不能参加教会活动,不能做礼拜,不能向上帝赎罪,因而被剥夺成为基督教教徒的资格身份。直到11世纪传教士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残疾人才在宗教信仰中迎来了新的天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以说,传教士在一定意义上给早期西方特殊教育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开辟了特殊教育得以自由成长的独立土壤。
2 体系建构:西方全纳教育模式的创建生成
西方特殊教育在经历了医学、心理学等科学技术研究以及西方特有的基督文化理念的双重导引下,逐渐向着完善西方特殊教育理论体系的方向发展,并最终积极建构了现代特殊教育模式——全纳教育模式。全纳教育是力图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学体系的概念,侧重用社会学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教育学的方法解决残疾人的发展问题,体现了特殊教育的人文社会意蕴和价值属性特点[1-2]。
2.1 教育起点与健全人教育起点相一致
全纳教育尊重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每个个体存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都是一样的,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每个人都享有教育权利,不能因为身体上的或者心理上的某一处缺陷就不能享有教育权,所以全纳教育坚持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不排斥任何一个人,给予的教育起点应当都是一致的。
全纳教育积极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实施教学过程,这实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学路径。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理念、接受程度的不同开展教学活动,将适当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教育学原理相结合,以融现代化发展、创造创新理念与相互尊重为一体的教学机制,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习需要。
2.2 教育过程与健全人教育过程相一致
5.可持续原则。新校区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依据新校区分期分区建设规划,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可持续性原则,既要确保每一期、每一区的景观设计具有独立性,又要保证整个校区景观设计建设完成后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2.3 教育结果与健全人教育结果相一致
全纳教育模式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每个人的发展结果都是相同的,它能够在不同的个体成长环境中充分释放出无限张力,使学生发展示与释放出不一样的、乃至是个体的最大潜能,从而不仅使学生充分彰显自我个性,体会到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克服艰难的成功喜悦之情,更助推每一个学生不断开拓自身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3]。
以全纳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特殊教育改革要勇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深化特殊教育体系改革,时刻准备破旧立新。这就不断促使我们在向西方全纳教育汲取经验时,一方面是要破除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即认为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地,很少积极有效、成功地开辟多元“第二课堂”,譬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建设——实现全社会人士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坚持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其让特殊教育学生充分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享受自己接受教育的权利,发挥自身蕴含的无限潜能,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活动乃至生活方方面面的价值所在。
3 参照借鉴:西方全纳教育模式的中国启示
以西方全纳教育模式助力我国特殊教育体系改革,要通过不断释放国家财政资金的教育扶持功能来不断助推特殊教育事业变革。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对特殊教育给予财政大力支持,以投入充足资金来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所以国家制定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不遗余力地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才能为打造我国特殊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国家层面
我国特殊教育也日臻完善。2007年和2008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67.11%、64.87%和63.27%、64.88%。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存在着庞大的特殊儿童群体,特殊学校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大多数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集中在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和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以上的数据清晰表明了,虽然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建设特殊教育事业,但是由于残疾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特殊教育事业起步晚等原因,仍然造成了特殊教育机构少、残疾人入学率低,以及教育经费投资不够、师资力量弱、特殊教育质量低等长期以来未能突破的困境与打破的瓶颈。
3.2 社会层面
根据给定训练样本:{x1,x2,x3,……,x56},xi∈Rn,确定m个聚类中心点,分别为μ1,μ2,μ3,……,μm∈Rn,计算每一个样本xi所属类别Ci,即样本到类别中心欧式距离最小的类别,公式如下:
3.3 学校层面
以全纳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要合理借鉴西方国家在学校教育角色、功能定位、身份转换上的有益经验。“全纳教育就是对学校功能和文化的重构,由模式化的塑造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帮助,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掘,在公平、和谐、没有歧视和排斥的生活中,在对多元文化和价值的相互理解中完成社会化。”所以学习西方全纳教育模式,就需要我们重视学校的教育与结构,在教育领域实现机会均等,实现学校结构改革。
3.4 家庭层面
以全纳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特殊教育需要在合理定位家长角色的前提下正确发挥父母的教育功能,摆正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残接人父母更要懂得教育孩子不要内心自卑,告诉他们要树立信心;而普通家庭父母则要重视孩子人格培养,教育他们由内而外地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礼貌用语关怀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营造家庭教育和谐氛围。
4 结语
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全纳教育在特殊教育学生成长中的有益经验,将在一定意义上助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合理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教育者,我们应当以辩证审查、识别、融涵、创新的态度对西方全纳教育模式做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助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金元之际著名学者郝经《宋两先生祠堂记》(两先生指二程),比较了程颢兴学前后泽州甚至河东一带学风、民俗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培峰.西方特殊教育内涵的历史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3):94.
[2]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韩春燕.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教育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67.
中图分类号: D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11(a)-0224-02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31.224
标签:西方特殊教育论文; 全纳教育模式论文; 历史逻辑论文; 理论经验论文; 启示借鉴论文;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