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平[1]2002年在《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采用生态占用的赤字或盈余,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回答产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借助西方经济学中的博弈模型,探求影响生态产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极力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区域与局地相结合,围绕人地关系协调和生态与经济关系协调主线,从生态产业开发的宏观层次和生态产业组织的微观层次进行深入探讨,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山区生态产业在维系人地关系协调和生态系统保育中的作用、揭示山区生态产业的宏观布局规律、揭示生态产业建设的微观组织规律,为山区生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论文内容包括十二章:第一章,山地生态系统及保育;第二章,生态产业及研究背景;第叁章,山区生态产业的特性;第四章,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空间布局;第五章,生态产业的绿色核算;第六章,生态产业开发的条件与环境营造;第七章,山区生态生产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协调关系及生态系统安全;第八章,生态产业组织的经济理论模式与运行框架;第九章,西昌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联性;第十章,西昌市产业活动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安全评估;第十一章,生态农业的组织研究;第十二章,生态旅游的组织研究。 主要结论:(1)产业系统开发中的企业、环境影响后果和产品是生态产业评判标准进行相关规则界定的叁个核心环节。只有这叁个核心环节一并满足生态环境条件要求,才是规范化的生态产业。(2)依据资源、技术、市场和效益优势实现山区生态产业的最大限度发展,是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基本点。其最终目的是为决定山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方向,确定山区主导生态产业群。(3)生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依赖于建立绿色的国民经济指标核算体系,使环境价值能从产业增加值中反映出来,真正体现生态环境成本。(4)西昌市农业产业活动是水土流失影响的主要因素,调控农业产业经济活动是生态环境维护的有效途径。(5)西昌市生态空间占用出现人均0.6hm~2赤字,因西昌进出口贸易总量小,对生态空间占用的影响不大,资源消耗量只能是通过消耗本区内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西昌市生态系统安全性已受到较大挑战。(6)生态空间占用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以能源循环利用、资源节约、革新技术和单位面积资源增值为特征的生态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保育的意义和效应十分明显。(7)生态产业只有建立在环境背景调查、生态产业模式构建、生态产业技术组织、生态产业开发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生态产品标志认证、生态产品价格与市场调控等过程或环节的组织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规范化的、反映经济与生态协调本质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
徐柯健[2]2008年在《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多样性及发展模式》文中研究说明人与自然和谐,一直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1933年英国作家James Hilton (詹姆斯·希尔顿)在Lost Horizon(《失去的地平线》)里以喜马拉雅以东藏汉交界区域为原型创建了Shangri-la(香格里拉)这个词以及它所代表的优美、和谐、令人神往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因此而成为人们的精神王国和美好理想的归宿。本论文以中国川、滇、藏交界区的香格里拉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资料搜集、室内整理,对“香格里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科学的诠释。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香格里拉的由来和内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香格里拉地区的环境和资源,即自然环境多样性及其成因;第叁部分重点探讨了香格里拉地区的民族和文化,即人文多样性及其成因;第四部分全面分析了香格里拉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第五部分针对香格里拉地区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一种未来香格里拉地区的发展模式。具体结论如下:(1)从多角度综合分析,认为最接近名词“香格里拉”所体现的内涵与精髓的地域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的主体部分。(2)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多样性包括地貌类型多样性、气候类型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以及资源多样性,等等。这里山高谷深,雪山冰峰发育,这里垂直自然带谱完整(高达9个),且拥有全国50%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及30%以上的高等植物。这种自然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构造、地形与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3)香格里拉地区的人文多样性包括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宗教多样性,等等。这生活着藏、彝、怒、白、纳西、傈僳、独龙、普米、回、汉等26个民族,具有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信仰着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各民族和睦共存,各宗教自由传播。这种人文环境的形成是民族、文化以及自然地理综合作用的结果。(4)在香格里拉地区目前存在的人口贫困、发展滞后、生态脆弱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香格里拉应该选择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活之路:各民族的生活得以改善,过上现代的生活,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不会因此而受到破坏;应该选择一个核心、两个圈层的发展模式:以自然和人文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以农牧业升级为主题,适度发展水电业,积极培育旅游业。
卢阳春[3]2015年在《西部省域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优化配置研究——以四川省为例》文中提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证明,多点多极战略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背景下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其相适应的产业优化配置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为例,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对全省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系列新要求,针对多点多极战略要求下四川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形成与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相适应的产业配置格局:规划引领形成叁类增长极协调发展态势,审慎推进重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多点多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强化产业配置与"点极"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人才配套政策,等。
杨建翠[4]2012年在《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各级各地政府进行了长久的多方面探索,但很多地区还是苦于找不到一条很好的途径实现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川西地区城镇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对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川西民族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探索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道路为主要目的,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整合发展为主线,以城镇化研究体系和旅游经济效应研究体系搭建论文构架,以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对城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九寨沟县为实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旅游人类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城镇建设与管理等学科知识,对旅游业对推进城镇化的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深入研究。论文在深入剖析川西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川西民族地区原来的城镇化模式受到一定制约,发达地区通过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推动的新城镇化模式在川西民族地区暂难实现。在新的城镇化背景下,川西民族地区需要探索适合区域发展的新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文中根据川西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特点,提出部分具有旅游业发展优势的川西民族地区可以通过旅游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以此作为川西民族地区其他城镇化路径的补充,多途径多力量共同推动川西民族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川西民族地区以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条件约束性。为了论证川西民族地区实施旅游业推进城镇化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详细剖析了川西民族地区走旅游业推进城镇化路径的可行性,并以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九寨沟县作为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了旅游业的集聚、扩散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在九寨沟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空间扩张、城镇叁次产业联动及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水平提升,人口集中和城镇化转移等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此揭示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正面、负面效应,为川西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推进城镇化道路提供科学论证和经验借鉴。文中针对川西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的特殊性和城镇化发展基础条件,对川西民族地区以旅游业推进城镇化提出了一些战略性对策及措施建议。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将旅游业推动城镇化作为补充,多途径多力量共同推动川西民族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指出以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结合城市地理学、旅游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民族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EVIEWS软件和EXCEL软件,构建了测度旅游业对城镇化影响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指标、相关系数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新计量模型和新方法。鉴于旅游业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城镇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人还定量测度了游客和外来从业人员对九寨沟县城镇化率提升的影响。这些创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旅游业与城镇化研究、川西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以及民族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关于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既拓展了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研究、民族经济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又能为川西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D]. 方一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02
[2]. 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多样性及发展模式[D]. 徐柯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3]. 西部省域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优化配置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卢阳春.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4]. 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 杨建翠. 西南民族大学. 2012
标签:数学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 经济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