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妇产科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分析晚期宫颈癌应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8例,采取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48例,采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43.75%,癌变控制率为75.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1.25%,癌变控制率为52.08%;观察组腰骶疼痛、下肢痛及下肢水肿的缓解率均大于对照组,而骨髓抑制、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膀胱损伤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动脉灌注化疗相比,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毒副作用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宫颈癌;动脉化疗栓塞;动脉灌注化疗
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颈上皮细胞长期受到人类乳突病毒感染或其它内源因子刺激,导致持续性地慢性炎症,致细胞分化异常而造成癌变[1]。对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比较困难,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存在癌变复发或转移,丧失手术根治的可能性,预后较差。随着介入技术在化疗领域应用水平的提高,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亦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疗效得到广泛认可。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晚期宫颈癌应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8例,年龄范围46.8~68.4岁、平均年龄(53.4±4.3)岁;癌变类型:鳞癌39例、腺癌6例、鳞腺癌3例;对照组48例,年龄范围48.7~69.7岁、平均年龄(51.2±4.7)岁;癌变类型:鳞癌38例、腺癌7例、鳞腺癌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以卡铂+博来霉素+环磷酰胺为主,用量:卡铂350mg/m2、博来霉素30mg/m2、环磷酰胺600mg/m2;每间隔3周,治疗1个疗程,持续治疗1~3个疗程;观察组采取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具体如下:在股动脉插管后,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造影,了解病灶的供血情况,插管成功后将分配好的化疗药物注入导管内,使用明胶海绵碎屑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或放疗;对照组采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具体如下:在股动脉插管后,对双侧髂内动脉进行造影,了解病灶的供血情况,在避免臀上动脉的情况下,沿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在化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或放疗。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消失,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超过50%,无新病灶出现;疾病稳定(SD):肿瘤缩小小于或等于50%,无新病灶出现;疾病进展(PD):肿瘤无缩小,甚至出现新病灶;临床有效率(RR)=(CR+PR)/总病例数×100%,癌变控制率(DCR)=(CR+PR+SD)/总病例数×100%;症状缓解的观察指标:腰骶疼痛、下肢痛及下肢水肿;毒副作用的观察指标:骨髓抑制、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膀胱损伤[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43.75%,癌变控制率为75.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1.25%,癌变控制率为52.08%;经χ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随访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腰骶疼痛、下肢痛及下肢水肿的缓解率均大于对照组,而骨髓抑制、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膀胱损伤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3。
3 讨论
本研究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介入化疗方法治疗,并结合放疗、手术切除治疗;结果可知,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癌变控制率均大于对照组;与谢树英[3]等的研究相一致。在临床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法,可显著提高病灶的血药浓度,增大对局部肿瘤组织的杀灭作用,相对静脉化疗,前者可进一步减少体循环和正常组织的化疗药物浓度。韦羽梅[4]等研究亦证实,动脉灌注化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对于缩小病灶、防止病灶转移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为放疗、手术切除治疗创造条件。在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基础上,应用动脉栓塞,有利于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协同增强对肿瘤组织的杀灭作用,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亦证明上述观点。一些研究认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动脉灌注化疗,与动脉栓塞后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密切相关。此外,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过程中,既可保证病灶血药浓度维持在高水平,又可避免化疗药物扩散、转移,有显著减少毒副作用[5]。由本研究表2、表3可知,观察组腰骶疼痛、下肢痛及下肢水肿的缓解率均大于对照组,而骨髓抑制、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膀胱损伤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提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动脉灌注化疗相比,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毒副作用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田种泽,刘茗露,王光辉等.根治性放疗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1):6749-6753.
[2]刘鑫丽,姚秀英,李世春等.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4,12(48):38-39.
[3]谢树英.动脉化疗栓塞在晚期子宫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144.
[4]韦羽梅,姚德生,卢艳等.两种用药途径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8):793-797.
[5]陈佩锋,康佳丽,余莉萍等.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5):1971-1974.
论文作者:罗丽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动脉论文; 宫颈癌论文; 栓塞论文; 晚期论文; 病灶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论文;